创世之前,天地浑沌,如同鸡蛋。盘古在其中生长。过了一万八千岁,天和地分开,阳清者上升为天,阴浊者下沉为地。盘古在天地之间,一日九变,头与天同高,脚与地同厚。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岁。天极高,地极厚,盘古也极长。<br> 盘古张目为昼,闭目为夜。呼为风云,声为雷霆,死后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理,肌肉为田土,皮毛为草木。<div> 盘古是天地万物的开创者。</div> 创世之初,女娲创造生物。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八日为谷。"因此,正月初七为人日节。人日节亲人不出远门,在家团圆祈福。<br> 女娲如何造人的呢?相传女娲用黄土和水,仿照自己的样子造出了一个个小泥人。她造了一批又一批,觉得太慢,于是用一根藤条,沾满泥浆,挥舞起来,一点一点的泥浆洒在地上,都变成了人。 上古有五个伟大的人物,后人称之为上古五氏,他们分别是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有巢氏位列五氏之首。<div>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野兽多,古人居无定所,不断受野兽的攻击侵害。有圣人教民在树上建巢,既可挡风遮雨,又能躲避禽兽,古人欣喜无比,拥其为王,称他为"有巢氏"。</div> 远古时,人们茹毛饮血,吃腥臭的生肉,易生疾病。在一次森林大火过后,人们发现被火烧死的动物吃起来更味美。于是,有一位圣人,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钻木取火,就是在干木头上一直钻洞,摩擦出火星,点燃准备好的毛发树叶等易燃物。有了火,人们可以经常吃到熟食了,大家称赞这位发明火种的人为燧人氏。《韩非子·五蠹》说"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伏羲,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他夜晚抬头观察天上的星象,白天低头俯察大地的形势。观察那些鸟兽的踪迹,与地理环境的依存关系。近取之于切身感悟,远取之于事物变化,在观察和体悟透了世上规律的基础上,开始创造了阴阳八卦。因此,后人称赞他是一画开天地,标志着中华民族脱离蒙昧,进入了文明时代。<div> 《易·系辞下》:"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div> 远古的时候,人们渔猎为生,也时也食树上的野果和地上的小虫,吃饭没有保障,而且常常生病。神农牛头、人身,力大无穷,他教人们播种五谷,开创了农业社会,因此人们称他为神农。神农为了给人们治病疗伤,遍尝百草,寻找药物,曾经一天中毒七十次,由于他生下来肚子透明,能够看见五脏六腑,所以神奇地化解了毒性。因此,神农也是医药文明的开创者。神农尝百草、种五谷,功绩宏伟,因传他生于正月初五,所以后人常在农历正月初五对他进行祭祀。<div> 《周易·系辞下第八》;“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br></div> 远古时代,发生了一次大的灾害。擎天柱斜了,大地裂了缝,大火蔓延,洪水泛滥,野兽吃人。于是,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并砍断大鳌的脚当柱子撑起天,堵塞洪水。天地恢复了平静,百姓们存活了下来。女娲背靠大地、怀抱青天,让春天温暖,夏天炽热,秋天肃杀,冬天寒冷。一年四季运行有序。 夸父善跑,他追赶太阳,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夸父就去北方喝大湖的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夸父的手杖掉在地上,经他的血肉滋养,手杖化成了桃林。<div> 《山海经》记载,夸父身材高大,左手拿青蛇,右手拿黄蛇。</div> 《山海经,北山经》载: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名字叫女娃。女娃到东海游泳,被大海淹死了,再也回不了家了。所以,她就化为一只勇敢的鸟,不断地用嘴衔西边山上的木棍和石子,用来填平东海。并在飞行中不停地发出“精卫、精卫”的鸣叫,好像在呼喊自己的名字。<div> 精卫鸟形似乌鸦,长着花脑袋,白嘴巴,红足爪。</div> 神农氏以后,中原地区农业发展,各部落迅速壮大。炎帝与黄帝发生了争战。炎帝来自于神农氏一族,居住在姜水,所以是姜姓;黄帝,传说他建都有熊(即今河南新郑),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后移居姬水,所以是姬姓。两个部落在黄河流域争地盘。两个部落在阪泉开战。黄帝率领"熊、罴、狼、豹、䝙、虎"等小的部落军队,经过多次战斗,打败了炎帝。两个部落融合成一个部族,称为华夏族,华夏族在汉朝以后称为汉人,唐朝以后又称为唐人。后来,华夏族的人都称自己是炎黄子孙。 刑天是炎帝手下的部落首领,炎帝在阪泉之战失败后,刑天不服,继续与黄帝争夺神位。交战中,黄帝砍断了他的头,将他的头埋在常羊山下。但刑天掉头之后,却用双乳作目,用肚脐当口,双手拿着巨斧和盾牌,继续和黄帝战斗。<div> 《山海经·海外西经》载:"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 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刑天,就是砍掉头的意思,天表示头;干,古代的盾牌;戚,古代的兵器,象大斧子。<br></div> 蚩尤是古代九黎族部落酋长,传说蚩尤铜头铁额,刀枪不入。善用“五兵”,即矛、戟、弓、剑,戈。上图来自武梁祠石室中,他头上顶着一张弓,左手持剑,右手持戈,左足蹬一弩,右足挟一矛。<div> 蚩尤率部落八十一个兄弟在涿鹿与黄帝争霸。黄帝命令应龙攻击。应龙是水神,他蓄水喷水的时候,蚩尤请来了风伯雨师,趁机刮起大风雨。黄帝一看不行,立即请下来旱神天女魃,让雨停止。蚩尤兴起大雾,使人不辨方向。黄帝发明指南车,突破迷雾,最后杀掉了蚩尤。后来,黄帝尊蚩尤为"兵主",也就是战神。</div><div> 而天女魃神力耗尽,不得再回天上,只得在人间居住,但她在哪里居住,哪里就发生干旱。<br></div> 黄帝非常厉害,他善于管理天下。后人称他“垂衣裳而天下治”。衣是青黑色,象征天未明的颜色,称为玄色。裳是赤黄色,象征大地之色,称为纁色。上衣下裳,集天地之一统,表示对天地的尊重。同时也让大家明白,君臣、父子、夫妇要各安其份。黄帝分层次管理天下,使天下得以稳定。后来的统治者,在衣冠制度方面有很具体的规定,什么身份就穿什么样的衣服。<div> 黄帝能够用穿衣服管理天下,也得益于当时有了养蚕缫丝的技术。</div> 嫘祖,又名累祖,《山海经》中写作"雷祖",为西陵氏之女,轩辕黄帝的元妃。她发明了养蚕,史称嫘祖始蚕。她将养蚕制丝方法传给部落民众,使人们开始穿上衣服,协助黄帝对天下进行管理。后世人们尊称她为“蚕神”。<div> 《长短经》作者、大诗人李白的老师赵蕤所题唐《嫘祖圣地》碑文称:"嫘祖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谏诤黄帝,旨定农桑,法制衣裳,兴嫁娶,尚礼仪,架宫室,奠国基,统一中原,弼政之功,殁世不忘。是以尊为先蚕。"<br></div> 仓颉生有“双瞳四目”。以前,人们结绳记事,即大事打一大结,小事打一小结,相连的事打一连环结。后又发展到用刀子在木竹上刻以符号作为记事。到黄帝时,仓颉看到动物的脚印受到启发,发明了文字。他依照万物的形状造出来的文字,日字是照着太阳红圆红圆的模样勾的;月字是仿着月牙儿的形状描的;人字是端详着人的侧影画的……仓颉首创文字的事后来被黄帝知道了,他大为感动,乃赐仓姓。其意是“君上一人,人下一君”。 共工人面蛇身朱发,是古代神话中的水神,他和火神祝融一向不合,水火不容。二人发生战斗,结果共工打败了。共工愤怒地用头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大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地的大绳子也断了。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那里移动;地向东南方向下塌,所以江河里的流水都向那里汇集。<br> 也有说是共工与颛顼争夺帝位,是炎黄之战的继续。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故事常与女娲补天、大禹治水连成一个体系。 远古时候,帝俊与羲和是太阳的父母,他们总共生了10个孩子。他们住在东方海外,海水中有棵大树叫扶桑。10个太阳孩子就睡在扶桑枝条的底下,轮流跑出来在天空执勤,照耀大地。但有一次,他们却一齐跑出来,造成大地干裂,炎热无比,给人类带来了灾难。为了拯救人类,后羿张弓搭箭,向太阳射去。只见天空出现爆裂的火球,坠下一个个三脚的乌鸦。最后,天上只留下了一个太阳。 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后羿。后羿到山中狩猎的时候,在一棵月桂树下遇到嫦娥,二人便以月桂树为媒,结为夫妻。到了帝尧时代,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烧焦了庄稼,烤死了草木,于是帝尧命令后羿射日。后羿射日以后,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了不死药,他把不死药交给嫦娥保管。有一个坏人叫逢蒙,听说后前去偷窃,偷窃不成就要加害嫦娥。情急之下,嫦娥吞下不死药飞到了月亮上。现在月亮圆的时候,还能看到嫦娥在月宫中捣药的情景。 尧舜之时,天下洪水泛滥。大臣推举鲧负责治理水患。鲧到天庭盗窃了天帝的息壤,用来堵塞洪水。息壤是一种能自己生长的土壤,但洪水太大了,鲧用息壤越堵洪水积得越多,鲧治理洪水九年,也没把水患治好,因此后来就被舜杀掉了。舜又命令他的儿子禹治理洪水。禹吸引父亲治理洪水的教训,他不再以堵为主,而是以导为主,将洪水分流疏导,向东流向大海。大禹治水非常辛苦,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样,经过禹的不懈努力,水患终于得到了治理。人们也因此对禹非常敬重,尊称他为大禹。后来大禹继舜之后做了帝王。 <p class="ql-block">玄鸟生商 东夷人的祖先为少昊氏。少昊族以鸟为图腾,是由几个胞族组成的部落。其中第一胞族中的五个氏族,分别以凤鸟、玄鸟、伯赵(劳)、青鸟、丹鸟为图腾,其中玄鸟为商族人的图腾。</p><p class="ql-block">在远古的黄河之滨,一只“玄鸟”唱着歌儿从空中飞来,带给人们无穷无尽的遐想――它是天的使者,原始部落的人们一个个对它顶礼膜拜。一个叫简狄的女人,吞服“玄鸟”下的蛋后,怀孕生下一个儿子叫契。契,即是阏伯,就是传说中的商之始祖。《诗经·商颂·玄鸟》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就是“玄鸟生商”的美丽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