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春节在中国传统一般指除夕到十五。那么春节大年正月初一到初十的习俗有哪些?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p><p class="ql-block">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正月初一到初十的习俗有哪些呢?</p> 正月初一: 开门炮仗、拜年 <p class="ql-block">初一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p><p class="ql-block">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p><p class="ql-block">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p> 正月初二:送年、祭财神 <p class="ql-block">正月初二(有的在日落以后),各家各户相继来到村头或墓地,点燃蜡烛、香纸、鞭炮,向祖茔叩拜,送祖先回茔,表示大年已过。各家各户将供奉的祖宗牌位及竹编请下,请上财神供奉。民间所供财神大多以赵公明居多,其印刷的形象很威武,黑面浓髯,顶盔贯甲,手中执鞭,周围画有聚宝盆、大元宝、珊瑚之类的图案,加以衬托,突出富丽华贵的效果。</p> 正月初三:回娘家 <p class="ql-block">出嫁的女儿或者孙女正月初三要回娘家探望长辈和双亲,并准备供品祭拜祖先,祈求全家平安。在这一天里,难得一见的兄弟姐妹,亲朋好友都可以聚到一起,热热闹闹地欢庆一番。</p> 正月初四:拜灶神 <p class="ql-block">大年初四,三羊开泰。灶王爷要查户口,恭迎灶神回民间。大年初四是诸神由天界重临人间之时。有“送神早,接神迟”之说,所谓送神要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迟。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齐备,还要焚香点烛烧金衣。过去,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这天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个收拾走人。相传大年初四灶王爷要点查户口,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守在家里,因此也不宜远出,准备丰富的果品,焚香点烛并施放鞭炮,以示恭迎。</p> 正月初五:破五 <p class="ql-block">大年初五,艮牛耕春。五路接财神,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通。初五又被称为“破五”,“商店这天要开张,放鞭炮;正月初五,按民间习俗是五路财神的生日,因此要迎接财神进家,保佑自家新的一年财源滚滚、年年有余,这一天又俗称“破五”,意思是之前几天的诸多禁忌至此就结束了。</p> 大年初六:送穷 <p class="ql-block">大年初六,马到成功。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p><p class="ql-block">正月初六“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其意是祭送穷鬼、穷神。</p><p class="ql-block">初六就要送走穷神。送穷神这一天,要在家里面进行大扫除,扫出来的垃圾,还有没用的破衣服等等要全部扔掉。此外,还要喝一种素菜汤,这种汤是用菠菜、青菜等七种蔬菜做成的。</p> 正月初七:人日 <p class="ql-block">正月初七是中国传统习俗中的“人日”,即“人的生日”。据《庄子·应帝王》记载,古时候有倏帝、忽帝和混沌3位神仙。倏和忽常去混沌家做客,受到了热情的款待。两人为感谢混沌,告诉他说:“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混沌按照此说在自己身上一日凿一窍,七日凿好七窍,人诞生了,而混沌却因此而死去。所以初七为人日。相传这一天如果天气晴好、人事和悦,就意味着新的一年里人丁兴旺、吉祥平安。若恰巧在这一天有孕妇分娩则更为喜庆。文人学士则喜欢在这一天登高赋诗,出游郊野。 在这一天里忌讳动针线,不用刑法,不罚孩子。</p> 正月初八:谷日 <p class="ql-block">传说正月初八是谷子的生日。 这天天气晴朗,则主这一年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正月初八也被称为“顺星节”。中国民间以正月初八为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称为顺星,也称“祭星”、“接星”。依照道教和星象家的说法,每人每年都有一位值年星宿,也叫“流年照命星宿”。人的一年命运如何,完全掌握在这位值年星宿手里,而每年正月初八为诸星君聚会之期,又传为“诸星下界”之日,故在这天祭祀星君,便有可能获得星君的垂佑。因此,人们有的到白云观星神殿去烧香顺星。但不论是否去庙里进香,当天晚间,天上星斗出齐后,各家都要举行一个顺星的祭祀仪式。 正月初八,民间还有放生祈福的习俗,表达期盼世间生物兴旺发达的美好愿望。 </p> 正月初九:敬天公 <p class="ql-block">传说此日为玉皇大帝生日,主要习俗有祭玉皇、道观斋天等。在“敬天公”的前一天晚上,要摆上一张八仙桌,系上一块红布。八仙桌的摆放位置不定,有人在大厝院里,有人摆在家门口,还有人直接摆在大厅里。八仙桌上供有三牲、五畜、五谷、六斋等,还要有“搭饭”和花瓶。“敬天公”的时间,大约在清晨五点就开始了,祈愿来年天公的保佑赐福。</p> 正月初十:十不动、十日歌 <p class="ql-block">农历正月初十,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称为石头节,是石头神生日,又称“石磨日”、“石不动”。这一天不准搬动石头和碾、磨等石器,否则会伤了庄稼。这一天还忌开山打石和以石盖屋,并有向石头焚香祭拜的习俗。还有的地方流行抬石头神的习俗,就是在初九晚上,把一个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石头上,初十早晨由十名姑娘或男青年,轮流抬着瓦罐奔走,如果石头不落地,预示着新的一年会大丰收;在有的地方,初十的晚上各家各户会在门口点燃篝火,把一年内用旧的炊具等烧掉,预兆全家在新的一年里无灾无难。</p> <p class="ql-block">城门幼儿园全体教职工恭祝大家:新春愉快,阖家幸福,兔年吉祥,万事如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