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b>新春忆旧(二则)</b></p><p class="ql-block"> 2022年11月,《锦州第一高中校庆七十周年纪念文集》组委会来函索稿,作为校友,义不容辞,我遂写了两篇轶事短文《学习战斗在烟台》、《重逢在北京》应征。</p><p class="ql-block"> 癸卯将至,“卯兔新春无新作,奉上旧辞贺新春”,新春忆旧,祝福我的同学,战友,同事和知青朋友兔年吉祥,幸福安康!</p><p class="ql-block"> 冯国珠敬贺</p><p class="ql-block"> 壬寅腊月廿三于海南•乐东</p> <p class="ql-block"> <b> 学习战斗在烟台</b></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六年秋,我考上了向往已久的锦州高级中学。这里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设备,一流的校风,一流的学苗。</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九年秋,我高中毕业时,学校易名为锦州市第一高级中学。是年7月9日下午,学校党支部关镇安书记召集三年级十个班的班主任和十七名高三毕业生开会。关书记说,国家决定选调一批应届高中毕业生到高等軍事院校深造,掌握国防“尖端”科学技术。锦州市高招办给我校下达了十七个保送名额,学校在第三至第十班的高三毕业生中选拔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家庭出身好的学生,经过学品考察和外出调查,这十七名同学的政审材料已被市高招办和空军招生组审查合格,即将入伍。</p><p class="ql-block"> 接着,关书记宣读了空军招生组和市高招办的“录取通知单”。通知单上要求被录取的同学7月15日到空军第15航校(西安市)报到。同时明确指示:这十七名同学提前毕业离校,明天放假三天,回家做好家长思想工作,13日返校,14日班级和学校开会欢送,15日出发,在市高招办统一出征志愿入伍。</p><p class="ql-block"> 因为当时学校要忙于高二年级的升级,又要忙于高三年级的毕业和准备新生的入学工作,所以欢送会就从简了,由各班级自行安排,我们十班有六位同学保送志愿入伍。</p><p class="ql-block"> 欢送会上,先是班主任耿炳潭老师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语重心长地嘱托。然后,我代表六位同学发言,感谢母校对我们的培养和教育。会上还给每位入伍的同学发了一个精装日记本,日记本上印有“锦州八景”,班上的“书法家”安秉仁同学题写了“光荣入伍”四个大字。学校则利用14日课间操时间,在大操场上全校三十个班级列三十个纵队,全校老师单列的方队在前面,首先由关书记讲话。他说:十七名同学被保送入伍,这是他们的光荣,也是我们锦州一高的光荣!他们响应党的号召,服从祖国需要的爱国精神,值得我们全校师生学习,接着按照点名顺序,我们十七名同学,依次上台列队与全校师生告别。当我走上台施个鞠躬礼时,竟泪眼婆娑了……</p><p class="ql-block"> 7月15日,关书记亲自送我们十七名同学到市高招办会场时,锦州铁路中学被选送的同学们已经到场入座。台上入座的有市高招办和铁路中学的领导及关书记,还有一位海军上尉军官。在大家持疑中,市高招办的领导从座位上站起来,他先介绍说,这是海军招生组的负责同志邱上尉,今天来接同学们去烟台海校。有请海校首长讲话,大家鼓掌欢迎!</p><p class="ql-block"> 邱上尉言简意赅,直奔主题: 同志们好!大家一定想问7月9日空军招生组和锦州高招办联合下发的“录取通知单”上不是说7月15日到空军第15航校报到吗?是的,原计划是海陆空三军联合办学,因国内外局势发生了变化,军委决定三军分别办学,海军学员到烟台海校。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我奉校首长命令,来接锦州市、鞍山市选送的一百名应届高中毕业生到烟台海校入学。今天下午乘火车到大连,晚上入宿二海校。次日坐客轮渡海,清晨抵达烟台港码头,再坐汽车,十分钟到达烟台海校。午后换军装,宣布组织序列。一切按计划执行到位,16日下午,辽宁这一百名高中毕业生,入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烟台海校三系四队。</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是每天早出操晚讲评。上午是入伍教育,下午是队列训练,重点是持枪、肩枪,准备十月一日参加烟台市建国十周年大庆,列海军方队游行。</p><p class="ql-block"> “八一”建军节下午放假,经中队长批准,我们这十七名同学到烟台某照像馆合影,寄往母校——锦州市第一高级中学,遂有了“学习战斗在烟台”这张照片。 </p> <p class="ql-block"> 前排左起:刘洪仪、刘少庚、冯国珠、张俊文、苏德义。</p><p class="ql-block"> 中排左起:粱向华、马景全、任治国、常占和、张纯贵、王凤歧。</p><p class="ql-block"> 后排左起:李清才、王洪儒、金吉国、王国泰、王长顺、张国贵。</p><p class="ql-block"> 尾声——2006年7月,锦州市第一高级中学1956级529名学生入学五十周年之际,有兰志明等80位同学(含入伍海校5人)返回母校旧址。锦州城北,亮甲山上,白楼依然,杏坛易名。在锦州师专的小礼堂内,人们百感交集,母校情,同学爱,老年乐,溢于言表。我不揣才学疏浅,即席赋诗两首。</p><p class="ql-block"> <b>七律.返杏坛</b></p><p class="ql-block"> (外一首)</p><p class="ql-block"> 白楼矗立北山巅,</p><p class="ql-block"> 耳顺群生返杏坛。</p><p class="ql-block"> 物换星移夫子隐,</p><p class="ql-block"> 魂牵梦绕乞师安。</p><p class="ql-block"> 凌河有韵吟思念,</p><p class="ql-block"> 古塔无声晒怅然。</p><p class="ql-block"> 喜看出巢新燕紫,</p><p class="ql-block"> 衔泥掠影啸兰天。</p><p class="ql-block"> <b> 圆夙梦</b></p><p class="ql-block"> 旭日韶华聚紫荆,</p><p class="ql-block"> 风雨路上悟人生。</p><p class="ql-block"> 一千二百同窗月,</p><p class="ql-block"> 四十八年异地星。</p><p class="ql-block"> 皓发苍苍圆夙梦,</p><p class="ql-block"> 丹心切切总关情。</p><p class="ql-block"> 虹螺晚照三杯酒,</p><p class="ql-block"> 倩影依稀在望中。</p><p class="ql-block"> 冯国珠</p><p class="ql-block"> 2022-11-19</p> <p class="ql-block"> <b> 重逢在北京</b></p><p class="ql-block"> 1999年9月,我和老伴去北京友谊医院护理在那里住院的侄儿。曾在锦州市第一高级中学一起读书,现在北京工作的同班同学王凤歧、王广生闻讯到医院探视。老同学相聚,格外亲热。王凤歧提议:欣逢共和国建国五十周年大庆,我们十班在京的有十几位同学,由我发起邀请他们于十月二日上午到五棵松聚会,下午去天安门留影纪念。有关聚会事务由他安排,请王广生协助通知在京能联系到的同班同学。</p><p class="ql-block"> 我们锦州市第一高级中学1959届第10班,入学时有52名学生,高二时杜柱石同学因故退学;1959年6月,王佩选飞合格,入伍去空军某航校就读;是年7月,学校保送王凤歧、王长顺、常占合、张国贵、刘洪仪、冯国珠等6名同学,入伍海军烟台海校学习;然后有康庆健等3名同学因身体或其他原因没有参加高考。最后参加高考的同学约40人,均被全国各地高校录取。其中,被北京高校录取,毕业后分配在北京工作的有七、八位;被京外高校录取,毕业后分配到北京工作的也有七、八位,合计将近20人。</p><p class="ql-block"> 十月二日在五棵松,王凤歧家附近的一个小饭店,同学们陆续到达,他们是:</p><p class="ql-block"> 王广生,西安交通大学毕业,在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工作,研究员;</p><p class="ql-block"> 郭春山,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在北京航天第二研究院工作,研究员;</p><p class="ql-block"> 宋振林,大连理工大学毕业,在国防科工委情报所工作,研究员;</p><p class="ql-block"> 王治国,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在北京军区某部工作,任所长;</p><p class="ql-block"> 朱化南,北京大学毕业,在北京物理研究院工作,研究员;</p><p class="ql-block"> 陈连仲,北京大学毕业,在北京原子能研究院工作,研究员;</p><p class="ql-block"> 李亚璋,天津南开大学毕业 ,在北京光源研究所工作,研究员;</p><p class="ql-block"> 高世武,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在解放军装甲兵研究院工作,研究员;</p><p class="ql-block"> 刘成林,北京某高校毕业,赴大西北搞国防科研,近年回京休养(职务不详);</p><p class="ql-block"> 王凤歧,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毕业,转业时在北京海军大院任某处处长;</p><p class="ql-block"> 冯国珠,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毕业,退休时任辽宁省盘锦市科委主任;</p><p class="ql-block"> 以上11位同学中,研究员就有7、8位,其余几位也都是在领导岗位上工作。</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母校——锦州市第一高级中学不愧为名校,她为党和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栋樑之才!我们的老师不愧为名师,她们的桃李满天下。</p><p class="ql-block"> 午间聚餐后,我们同去北京天安门广场。在此留下了下面这张珍贵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后排左起:李亚璋、王凤歧、宋振林、郭春山、高世武、冯国珠、王广生、王治国、刘成林。朱化南、陈连仲因另有约会,没参加午后活动(前排女士是与会同学们的夫人)。 </p><p class="ql-block"> 后记:六十多年弹指一挥间。照片上的同窗好友,如今已有半数离世。谨以此文,敬表对故友及母校深深地怀念……</p><p class="ql-block"> 冯国珠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22.11</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