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20日白鹭洲公园:“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冰雪🇨🇳

<p class="ql-block">今日大寒。俗话说得好,大寒迎年,过了大寒就是年。而2023年1月20日之大寒节气,次日便是大年三十除夕,再接着就是大年初一春节,故三天连接起来了。这种情况在每年的年节中并不常有,若干年才遇到一次,亦是好日子呢!中午时分,我们老夫妇一时兴起,乘车前往白鹭洲公园拍照游览。</p> <p class="ql-block">我们是从公园南门进入的。在长乐路东端近武定门段,道路的北侧便是白鹭洲公园的南门。公园的南门楼,二层飞檐翘角,青瓦压脊,门柱栉比。檐下坊额金字耀眼,坊额为言恭达先生题写,上书“白鹭洲公园”五个大字。在门厅柱上前后镌有四幅楹联,分别为“水榭浴丹霞,时来白鹭寻知己;雨轩留皓月,何待青莲赋好诗(刘宗意撰联,王鹏书写)”、“曲径烟开林色秀,高穹雨霁浆声清”、“只今画里犹知处,一抹寒烟似六朝(明代程嘉燧诗)”和“三山烟雨飞灵鹭,二水风云锁绿洲”。</p> <p class="ql-block">在历史上,白鹭洲公园曾被称为徐太傅园、徐中山园、东园等,从名称的变化中便可得知它随着时局的浮沉,几经易主。与其他历史悠久的公园一样,白鹭洲公园最初是私家园林,她在史料中第一次被提及是在明朝的《正德江宁县志》中,书中对其作了这样的描写:“徐太傅园,在县正东新坊北。……又购四方奇石于堂后,叠山凿渠,引水间山曲中,乃建亭阁,环杂山上,下通以竹径,其幽邃,为金陵池馆胜处。”徐太傅,即明朝的开国元勋徐达,永乐年间,身为徐达长女的仁孝皇后将位于中山王府东面靠城墙的土地赐给了徐家,后便成为了徐太傅园。正德年间,徐达后人将其改名为东园,并在原基础上进行了新构。诗人张通之《江南好》便对东园美景作了摹写:“江南好,佳趣在东园。灵鹫文光频射斗,野禽风味称开樽,色景似乡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朝嘉庆末年,徐家颓败,东园大部分沦为了菜圃。道光三年的洪涝使得这一代名园被毁,但因池沼地形尚在,便形成了独具野趣的自然景观,有人评价为:“园虽废,然垂杨春媚,芦花秋飞,雉堞近环,钟山远矗,小池倒浸,塔影宛然,至今尚为诗境。”可见即使遭受了严重毁坏,不复华美,东园依旧有其独特的魅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有人在东园故址设立了善堂和茶社,对其进行了拓建。抗战时期,园景日趋荒凉,佳境不复存在。新成果成立后,南京市政府对公园进行了抢救性维护,后进多次整修、扩建,终于将其改造为了供市民休闲、游乐的文化公园。从私家园林到公园,白鹭洲公园在历史中虽几经浮沉,但她的美始终为人称道,其文化内涵也愈加充实。</p> <p class="ql-block">不熟悉白鹭洲公园的人们听说这园名,想必是以为其中白鹭成群,故得此名。其实从“东园”更至“白鹭洲公园”,还有着一个小故事。如今白鹭洲公园内的鹫峰寺始建于梁朝,有着1600多年的历史。1924年,东园故址被士绅们开设为善堂和茶社,他们在修葺其中的鹫峰寺时,发现墙内有块砖上镌刻着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茶社主人十分仰慕李白的诗句,便将茶社取名为“白鹭洲茶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事实上,李白诗句中描绘的是南京江东门外的白鹭洲,但是因为当时东园故址的湖中也有洲,洲边芦苇丛深,每逢秋日,白鹭便翔集于此,二者景观相似,因此借用李白的诗,将这位于南京城区东南隅的园林命名为“白鹭洲”。随后茶社主人还对其进行了扩建,于是便有了烟雨轩、藕香居、吟风阁等建筑群,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小型园林。1928年,政府令公务局筹建白鹭洲公园,1949年以后,政府着意将此建成以江南山水园为主格调的文化公园,后又经过扩建、整修,便成了现在的白鹭洲公园,“白鹭芳洲”还被评为“金陵四十景”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时至今日,白鹭洲公园在东园故址之外,还拥有桥景、鹫峰寺、乌龙潭、白鹭岛等景点,院内自然资源丰富,种植着一万多株树木,各季都有鲜花盛开,是供市民放松身心的“天然氧吧”。其中的建筑均采用传统风格,与夫子庙古建筑群相得益彰,文化底蕴尽显其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如今,经过多次修缮的白鹭洲公园布景巧妙,植物疏密有致,文体设施配置适当。每日清晨,都有本地人在此晨练,老人们提着鸟笼、听着戏曲,好不惬意。作为南京城里最古老的公园之一,白鹭洲公园伴随着几代南京人的成长。从上世纪50年代对游人开放后,白鹭洲公园就成为市民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尤其在游乐项目匮乏的上个世纪,白鹭洲公园是南京市民休息和度假的首选之地,漫步在古色古香的建筑间,泛舟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再烦闷的心情也会一消而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烟波桥</p> <p class="ql-block">白鹭洲公园里,有各种小桥宛如襟带,将各个景点缀成一体。有花团锦簇、群芳争艳之“芳桥”,翠竹掩映、清新脱俗之“萃桥”,凭栏眺望、临风而立的“吟风桥”……诸桥倒映水中,如长虹,如新月,意趣十足。</p> <p class="ql-block">状元桥,位于白鹭洲公园西部,单孔拱桥,八级台阶,精巧玲珑。状元桥宽度2.12米,栏杆柱高0.55米,柱身高0.95米,距离水面高度2.35米,桥面上千斤石1.83米,两侧各有8级台阶,阶高0.13米。</p> <p class="ql-block">印月桥,位于白鹭洲公园西部。桥的宽度35.60米,栏杆柱高1.10米,距离水面高度5.30米。五孔拱桥,其中大桥孔的直径为7.65米,中桥孔直径5.30米,小桥孔直径3.70米。垂杨掩映下的五拱长桥,桥畔叠石植绿,桥墩上各端坐一只护桥石异兽,这是仿明代分水桥墩的异兽模式。此桥原为七孔拱桥,是横跨鹭水的唯一通道,后重建为五拱,仍是南京园林中曲拱最多的桥。</p> <p class="ql-block">玩月桥(又名白鹭桥),位于白鹭洲公园北部,临近公园西门处,建于1975年。玩月桥宽度19米,栏杆柱高1.33米,距离水面高度2.00米,桥孔直径9.75米。桥两侧各有16级台阶,阶高0.12米。玩月桥处于白鹭岛与白鹭塔之间的水域上,依塔傍水,既起到联系交通的作用,又构成了丰富曲折、动态活泼的景观环境。桥的大孔之上左右又各开有两个小孔,为“拱上开拱”单孔敞肩式石拱桥。桥孔直径9.75米。桥的跨度36米,宽度3.25米,桥道有16级台阶。临湖长塘上一座桥,桥拱如月,桥栏古朴,桥畔叠石植花,四周树木环绕,更显得秀逸典雅。</p> <p class="ql-block">浣花桥是清代的一座古桥,于2006年重新翻建,据说此桥落成时有彩虹出现,故又名飞虹桥。古时候,秦淮河畔佳丽如云,白鹭洲花圃四季如春,秦淮河畔的美女经常来这里踏青,游赏景色,采摘鲜花,并在这座桥边临水嬉戏,用湖水洗去花朵枝叶上的泥土,南京的一些文人觉得此处可与成都的浣花溪相媲美,于是便附庸风雅,将此桥叫作浣花桥。花飘青溪,彩虹当空,吉祥如意。”</p> <p class="ql-block">白鹭洲内东园故址“一鉴堂”是明代东园的主体建筑,为东园主人接待亲朋好友和举办酒会的地方。其名称由来,出自宋代最大的理学家朱熹的一首诗《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为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诗中富含哲理,且情景交融园的主人也正借诗名堂取其意境。</p> <p class="ql-block">注:此图源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