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华夏大地,从来都是一个诞生英雄的地方。在近代,无数英烈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而拼搏奋斗,最终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不仅成为了时代的楷模,还照映在历史的长河中永垂不朽。</h3></br><h3> 有这样一个人,生前为了老百姓的福气与反动敌人做英勇的斗争,深受当地的百姓爱戴与称赞;因伤去世以后,毛主席特地为其写下了“民族英雄”四个光辉闪烁的大字,并撰写了数百字的墓志铭,甚至他的故乡也专门改成了他的名字来纪念他。</h3></br> <h3> 那么,他到底是谁呢?就让我们走进历史,一起来看看这位可歌可泣的革命英烈——谢子长吧。</h3></br><h3><strong> 不向恶势力低头</strong></h3></br><h3> 1897年,谢子长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从小就跟着自己的两个哥哥谢德惠、谢占元一起务农劳动。</h3></br><h3> 虽然家业一般,但一家人都颇为开明,都心系劳苦大众,支持革命斗争,甚至不惜变卖所有家产。特别是自己的大哥谢德惠,十多岁执掌家业,不仅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还为人正直,做事伶俐,在十里八乡拥有很高的威望。</h3></br> <h3> 也正是在大哥的影响下,谢子长也心系劳苦大众,以民为愿,这为他未来在学校接受社会主义思想打下了坚实的物质与思想基础。</h3></br><h3> 在家里的资助培养下,谢子长从榆林中学毕业,考入太原学兵团学习军事。在学习过程中,谢子长一直在思考如何报国,救民于水火,在不断地认知提升中逐渐立下为民斗争的夙愿。</h3></br> <h3> 记得有一次,谢子长放假回家,却听说安定县县长章尚武借助公器,盘剥百姓无度,视百姓如草芥。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百姓,但义愤填膺的谢子长并未被章尚武的威势所吓到。他走街串巷,深入百姓之中,在人们的控诉之下,记录了一桩桩县长章尚武贪赃枉法的证据,并将其诉其进榆林府道台衙门。</h3></br><h3> 在谢子长及诸多人士的努力下,道台不得不做出革除章尚武职务的决定。一时间,谢子长风头无两,大家都听说了一个学生把堂堂一个县长搞下台,并传为美谈。</h3></br><h3><strong> 帮扶民众,匡扶正义</strong></h3></br><h3> 但名声大振的谢子长却并没有被这些东西冲昏了头脑,他谦虚对别人的说:“读书本就是为了报国,但如果只是死读书,不为民发声,那何必读书?”</h3></br> <h3> 1924年,因不满太原学兵团军阀式教育的谢子长回到家乡,在长兄谢德惠的资助下,谢子长办起了民团,任总办。由于谢子长秉公办事,惩治土豪劣绅,帮扶民众,匡扶正义,老百姓都对其交口称赞。</h3></br><h3> 1925年,谢子长奔赴北京,寻求革命真理,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在党的指示下回到家乡继续办民团,发展党组织与革命武装力量。</h3></br><h3> 随着谢子长与其亲属朋友的一起努力下,革命组织逐渐发展壮大,并于1927年和1928年,相继领导了清涧起义、渭华起义。虽然这些起义大多失败了,但极大地鼓舞了军民与敌斗争的斗志,也为未来陕北根据地的开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h3></br> <h3> 随着革命工作的不断开展,谢子长披肝沥胆,努力工作,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斗争,最终开辟了陕北根据地。但不幸的是,在反围剿的战斗中,他为了鼓舞士气,身先士卒,胸部被一颗流弹击中而负伤。</h3></br><h3> 虽然革命形势稍微好转,但随着伤势越来越重,谢子长不得不退出部队进行休养。</h3></br><h3> 在他负伤休养期间,谢子长在转移途中借住在一家姓薛的穷苦农户中过夜。这户姓薛的人家虽然家徒四壁,却还是热情地接待了他,并烧水给他喝。谢子长在狭窄的屋里扫视一周,发现炕上什么都没有,孩子们冻得蜷缩一团,对这一家人的热情既感激又难过。</h3></br> <h3> 临走之时,谢子长为了感谢这一家人,欲把自己唯一的被子留给这一家人。老乡极力推辞,摆手不要,并表示:你伤势这么严重,我们怎么能要呢?</h3></br><h3> 警卫员也劝阻道:“你只有这床被子,给了乡亲,你自己盖什么?”</h3></br><h3> 在老乡的极力推辞与警卫员的劝阻下,谢子长不为所动,斩钉截铁的说:“我有这件大皮袄就够了!”</h3></br> <h3> 就这样,谢子长留下了自己唯一的被子,而自己却只能在寒冷的日日夜夜中忍受病魔的折磨。</h3></br><h3><strong> 人民没有忘记他的恩情</strong></h3></br><h3> 由于谢子长在此地声望极高,一些老百姓听说为自己着想的“老谢”受伤,偷偷提着肉、蛋之类的土特产前来探望。但谢子长身为一个革命者,一律谢绝。</h3></br><h3> 照顾他的亲人白盛英十分不解,病都成这样了,为何不先养好自己的身体再革命报答乡亲们呢?谢子长却严厉的说:“消灭白军、土匪恶霸是我们革命者份内的事。不能因为做这些事,就白要乡亲们的东西。”继而他语重心长的说:“穷人的东西来之不易,咱不能要!”</h3></br> <h3> 不久,谢子长伤势恶化,因预感自己时日无多,于是与刘志丹相互交流了工作意见,并极力向其推辞领导职务。</h3></br><h3> 1935年二月,因医疗条件不足,谢子长最终与世长辞,时年38岁。临终前他只留下一句话:“就这样离开人世,我对不起老百姓,我给他们做的事实在太少了!”</h3></br> <h3> 或许是有大德者必有余荫,他的儿子谢绍明在他的激励与影响下,也加入中国共产党,最后成为部级干部。而他大哥谢德惠为了革命工作散尽家财,在他走后两年,为了革命工作疲劳而死,他的孙女谢京帅曾任汉中市副市长,并于2018年任陕西省委巡视组组长。</h3></br><h3> 纵观谢子长一生,短暂却又光荣伟大,为了人民的福祉,他及他的全家,奉献出了自己的一切,包括宝贵的生命。他们穿单衣,吃糠咽菜,为了心中的信仰奋力拼搏,只是为了老百姓不去穿单衣,吃糠咽菜。他们高尚的情操,值得一代又一代人去学习。</h3></br> <p class="ql-block"> 春天到了,陕西的山丹丹花渐渐绽放,在太阳的照耀下,是那么鲜红,仿佛永不凋谢。</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