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过年

和风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忆过年</p><p class="ql-block"> 在童年时期,最祈盼、最难忘的就是过年。</p><p class="ql-block"> 过年可以吃到粽粑、米花、腊肉等平时吃不到的好吃的东西;可以得穿一套新衣服、一双新布鞋;还可以不放牛、不割草、不找猪菜,美美地玩上几天。更有趣和最难忘的是在父亲的带领下,完成除旧迎新、祈祷新年兴旺、发财、平安等一系列神圣的工作。</p><p class="ql-block"> 我家过年的习俗,据父亲说是传承四川老祖宗的风俗习惯而来的。腊月二十三日送灶王,是过年的第一件事。这天一大清早母亲就带着我们大搞清洁卫生,尤其要注意"扫扬尘"(烧火积下来的尘埃)。把扫下的"扬尘"拿到家门外的十字路口处放置,并焚香烧纸,说是送灶王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人间疾苦和黎民百姓生活状况,以求新的一年炉火旺盛,生活更好,美满幸福。</p> <p class="ql-block">  写春联是农村人家过年必办的事。我的家乡,当时懂文化并且能书写春联的人极少,这时我父亲可是个忙人了。每年大概从腊月二十五日起应邻近乡亲的邀请帮写神榜和春联一直要忙到腊月二十九日。有时父亲也带上我做个伴,我的任务是待父亲写好后负责张贴对联。因为,很多乡亲不识字,不懂贴对联,曾经有的把"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春联贴到了闺女的房门上,也有乱捡来就贴,不成对联,闹出笑话。</p><p class="ql-block"> 我家的神榜和春联一般在腊月二十九晚上才写,因为,父亲这时才有空。这天刚吃过晚饭,父亲就安排我磨墨,准备写神榜和春联。当时没有墨汁,要将条墨磨成墨汁,确实是一件苦差事,往往磨到手起血泡还不行。待墨磨好后,已经是人静夜深,这时父亲才开始动手写神榜。记得父亲写神榜很有些讲究:在堂屋中央摆上四方桌子,不允许家人靠近桌边,将准备写神榜的红纸按神龛的大小切割好平放在桌上,放好笔墨。然后父亲背朝神龛面向大门,右手提笔,左手曲搭在桌的左侧,两小腿交叉而坐,呈现出一个"安"字样,说是示意着祖先安位,万事大吉大利。写神榜时,是千万不能说话的,因为说话一是怕走神错写、漏写:二是说如果说话祖先不得安然会秧及家人。写好神榜后,才写春联,这项工作一直忙到下半夜才全部完成。到了大年三十这天一早我们就得打浆子,按春联的意境贴到该贴的地方。最要紧的是神台上,堂屋中柱上、大门上这三幅春联最为讲究。记得父亲常写在神台上的春联是"祖德流芳远,宗恩仕泽长"</p> <p class="ql-block">写在堂屋中柱上的春联是:"人勤春光美,家和万事兴";写在大门上的春联是:"荆树有花兄弟乐,书田无税子孙耕"。父亲说这些春联的寓意比较符合我们家。</p> <p class="ql-block">  在我们张贴神榜和春联的时候,母亲就着手安排年夜饭的事;嫂子和大姐负责磨豆腐;三姐要将一把粳谷脱粒并舂成米;四哥和五哥每人负责杀好一只鸡。母亲从楼上选出上好的腊肉、猪脚、风肠,把干笋子、木耳等食料找出来之后,自己就在火铺前忙碌起来。母亲叫我黏好对子后要到菜园子里摘回一篮豌豆荚、扯来两根萝卜和一些葱蒜、还要掐几把豌豆巅。一家人为了办一桌餐丰盛的年夜饭,在母亲的指挥下分工合作,全家行动。瞬间,舂米声、抓鸡声、推磨声、剁肉声,几个侄仔跑进跑出的欢笑声,山前山后不时传来炮竹声声,此起彼伏,异常热闹。房顶上炊烟缭绕,随风升腾。父亲贴好神榜后,在神台上点燃油灯,插上三支紫香,光芒四射,与殷红的对联交相辉映,顿时觉得蓬壁生辉,过年的氛围笼罩着大山脚下的竹篱茅舍。</p> <p class="ql-block">  吃年夜饭之前,父亲要我和他一起提着煮熟了的猪肉和鸡还有香纸用提篮装好拿到山神庙、土地庙去祭拜,给天地三界诸神众佛叩头烧香,企盼神佛保佑在新的一年里能土发黄金,地生白银,五谷满仓,百般顺遂,过上美好富裕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大约五点钟左右,丰盛的年夜饭摆上桌来。有腊肉、猪脚炖木耳笋子、鸡肉、豆腐、豆芽、风肠,粳米饭、包谷熬制的米酒等等。吃年夜饭,合家团圆,是过年的主要标志。年夜饭的饭菜、酒水各种调料都是在一年当中存积下来的,如磨豆腐的黄豆要早就留下;与腊猪脚一起炖的干竹笋,在竹子出笋时就要加工留存下来;仅有的一点粳米平时是不能吃的,要留下过年才能吃;过年喝的苞谷酒,进入冬月就要煮好密封,以免到了腊月天冷做不成,将近过年才在家里架锅熬制;过年的年猪,每年六、七月就要买来一头架子猪精心喂养,过了冬至就杀了腊起来过年吃。当然,在不好的年景里,过年也就没有什么美味佳淆了,好吃的东西只能是红薯、南瓜、稀饭,更谈不上杀年猪了。</p><p class="ql-block"> 年夜饭(也叫年根饭)从下午五点一直吃到八点。父子、兄弟、姐妹、婆媳、妯娌之间一家八九个人围坐摆在堂屋的饭桌旁,边吃边谈,其乐融融。据说年根饭要吃得越久,越显得一家人合睦、团结,同时也体现人欢年丰,满盘盛席,好日子久长久远。.</p> <p class="ql-block">  " 三十夜的火,十五的灯"。年三十夜要彻夜烧火,全家人都要围着旺火守岁。吃过年夜饭后,就把事先准备好的一根比较大的木柴烧到火灶里,据说这根柴越大越重,就象征着来年的年猪也就越大。天刚擦黑,父亲就指示我们要"烧路香""点路灯",即把点燃了的香从家门口一直插到大路口,并沿着插香的线路每隔几米远点放一盏灯笼。我们家离大路口约二百米远,待我们把香插好,把点亮的灯笼安放好后,回头一看,在夜色中,点燃的香就像夜空中的北斗七星,灯笼发出来的光芒就像镶钳在银河中一朵朵盛开的牡丹花。父亲说,这样能使走路的人们不迷失方向,使家人"空手出门,抱财归家。</p> <p class="ql-block">  正月初一凌晨,一阵爆竹响过之后,就要着手"抢早水"。与我家同住一个屯的有三户人家,共用一口泉水井。传说谁家能最先抢到新年的第一挑水,就说明这家人勤劳、富足,得福最多,财如泉水、源源不断的流进家来。在父亲的指点、安排下,最先抢到水的往往是我们家。父亲把我们抢来的"早水"一是正月初一早上要用此水来煮净茶。净茶煮好后用七个小杯子盛好,摆在神龛上,请祖先喝早茶。二是要用此水添加进安放在神台上的"海水"罐里。据说供奉"海水"能避邪、消灾、防火。</p><p class="ql-block"> 正月初一清晨,开大门也有讲究:说是大年三十晚"太岁"(传说是值岁的天神),就睡在屋外的大门坎下,主要是与黎民百姓一起守岁迎春,企盼一个风调雨顺的新年景。因此,这天早上不允许家里的女人先起床开大门,必须是男主人来完成开大门的任务,并在开大门的前后均要燃放爆竹,以惊醒熟睡的太岁,让它醒后,回到岁星(木星)的位置上去。打开大门后,即将煮好的净茶、鸡、猪肉以及糖食果饼,按事先推算出来的吉利方向和时辰,摆台焚香,奉请天地三界诸神、四方财神、司春之神一同下界,迎春接福。之后尽情燃放鞭炮,把福禄接到家中,把四季平安、风调雨顺、人寿年丰唤回大地。</p> <p class="ql-block">  正月初一这天,禁忌的事情很多,比如不能吹火(即烧火不燃用口吹气)、如果吹火,在这一年里就会引起风灾,自家种的庄稼会倒伏,收成不好:不能扫地,因为扫地会把财宝扫走;不能睡午觉,如果午睡,会养成懒惰习惯;不能洗衣物晾晒,如果露天晾晒衣物,老鹰会经常抓家养的小鸡;不能吃饭,只能吃米花或者汤圆,如果吃饭,会引来很多苍蝇和蚊虫;妇女们不能拿针缝衣、做鞋,如果做针线活,今后生下来的小孩子容易得"惊疯"病。</p><p class="ql-block"> 那还能做哪样呢?所以女的只好齐麻线、搓鞋底索或者是听老人家讲女儿经;男的就邀约本屯甚至附近村屯的壮青少年会在一起编成队比赛打陀螺,说是大年初一打陀螺能使当年的南瓜丰收。牛和马等家畜不再放牧,要关在圈里喂给早以准备好的上等草料,尤其是耕牛还特别喂些五谷杂粮,一是慰劳它过去一年的辛苦,二是准备力气迎接新一年的耕作。"</p><p class="ql-block"> 正月初二便开始打点礼物走亲戚拜年,大约一个星期左右的拜年、走亲访友,喝酒猜拳,玩个痛快之后,就各自归家,准备春耕的农具、种子、肥料,又开始了一年的辛苦劳作。</p><p class="ql-block"> 在过年的日子里,生活被理想化了,理想也被生活化了。这生活与迷人的理想混合在一起,便有了年的意味。等到过了年,人们走出了这年所特有的状态</p><p class="ql-block">回到生活里,年的感觉也随之消逝,好似一种幻觉消散。是啊,年,其实是一种努力生活化的理想,一种努力理想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文字:剑锋 图片:百度</p><p class="ql-block">编辑:和风 地址:鹅城</p><p class="ql-block">时间:壬寅年腊月二十九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