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理安寺

云中马

<p class="ql-block">有时会因一段文字、一张图片触动一次旅行。 </p><p class="ql-block">在网上看到几张民国老照片,这是 20 世纪 20 年代拍摄的理安寺前鹤涧亭、鹤涧桥。 </p><p class="ql-block">这四坡顶、 弯屋脊的古亭太美了。 </p> <p class="ql-block">鹤涧亭、鹤涧桥,今安在? </p><p class="ql-block">找到了鹤涧桥,但为了通车,已将圆拱桥改作平桥。原鹤涧亭位置已是一片平地。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 世纪 20 年代旧影,理安寺山门。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在原位置新建的山门。 </p> <p class="ql-block">杭州理安寺,位于九溪十八涧,五代吴越王始建,初名法雨寺,又称涌泉禅院。 南宋,宋理宗信佛,常来寺里进香,改为今名。寺院最鼎盛时期当属清代,规模宏大,建有山门、御碑亭、弥勒殿、大雄宝殿、禅堂、法堂、藏经楼、且住庵、松巍阁等建筑。 乾隆南巡时,曾五度游览此寺。 后历经战乱,屡毁屡建。抗战时期,渐毁。2003 年重建。 2021 年 4 月重新开放。 </p><p class="ql-block">重建的理安寺大殿,匾额“树最胜幢”为乾隆御题。 </p> <p class="ql-block">冬日暖阳,驾车郊游,去西湖之西的群山,在九溪中段走乾龙路,寻找藏在深山的理安寺。 </p><p class="ql-block">九溪十八涧导游图。 </p> <p class="ql-block"><b>九溪烟树</b> </p><p class="ql-block">我们到九溪入口时已是下午一点多,在屏风山附近停车,沿九溪路,过林海亭,前往九溪烟雨,约两千米。 </p><p class="ql-block">这是一条自然风光和人文内涵俱佳的徒步路线。 </p> <p class="ql-block">道路两边,“溪水因山而曲折”,忽左忽右。 </p> <p class="ql-block">沿途景观,正如刻在道板上的清俞曲园诗:“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叮叮咚咚泉,高高下下树。 ”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九溪烟树石。 </p> <p class="ql-block">杨梅岭下的九溪与龙井村下的十八涧在八觉山下汇合,形成一湖,经三角闸由北而南注入钱塘江。 </p><p class="ql-block">湖水清浅,倒映蓝天,湖畔烟树朦胧。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湖对岸,有瀑布铁落山崖。</p> <p class="ql-block"><b>乾龙古道</b> </p><p class="ql-block">由九溪烟树,向北便是乾龙路,全长约 1300 米。 </p><p class="ql-block">此路当然与乾隆皇帝有关,二百七十年前,他首次南巡杭州,便来理安寺进香。而后五度来游,走的都是这条路。 </p> <p class="ql-block">清时,理安寺是杭城名寺之一,与康、 雍、乾三代帝王的关怀和重视分不开。</p><p class="ql-block">康熙五十三年( 1714 年),康熙帝拨款扩建。雍正帝来访时,题写了不少匾额。乾隆帝数度光临,每次都会修缮一新。 </p><p class="ql-block">乾龙路两旁,古树参天,斜阳斑驳,似在诉说昔日的繁华。 </p> <p class="ql-block">路上,每隔百来米,都会有一块道板, 据说有九块。每一块镌刻下沿线景点, 或传说、故事。 </p> <p class="ql-block"><b>楠木林</b> </p><p class="ql-block">乾龙路走到一半,左边有条路,路中间立着一座四柱式牌坊,坊上写 “ 理安 寺” 。 </p><p class="ql-block">这是往理安寺的石级路。 </p> <p class="ql-block">牌坊正面楹联为: “薄宦寄明湖,有梦难寻荆树影;前因迷法雨,招魂空叩木樨禅。” “荆树影 ” 、“木樨禅 ” 都有典故。背面楹联:“林壑剧幽深法雨一泓参妙谛,峰峦似方广衡云九面动归心。 ”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一条石级路,穿行在楠木林中间。 </p> <p class="ql-block">楠木是中国特有的珍贵木材,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因其木质坚硬,经久耐用,耐腐性能好,带有特殊的香味,能避免虫蛀,有“植物中的黄金 ” 之称。 理安寺前的楠木林,为西湖风景区最集中,长势最好的楠木林。 </p> <p class="ql-block">中国民主促进会首位主席马叙伦在民国时《重寻十八涧理安寺》中写道:“至理安寺,楠树成林,高相等,枝叶蔽天日。休树下,忘暑。” 不过,他看到的楠木林,在抗战期间,已被寺僧勾结地痞盗伐殆尽,卖给了日本人。 </p><p class="ql-block">现这批林木是解放后重新种植的。 </p> <p class="ql-block"><b>理安寺</b> </p><p class="ql-block">位于理安山麓,走过楠木林,便是山门。门联是:“越岭当孤寺,江声入万山。” 是明朝诗人赵韩《登理安寺山阁望江》中的诗句。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进门,一座拱桥架在中间的水池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桥两侧,一是法雨亭,一是涌泉厅。 </p> <p class="ql-block">急急地看过前殿、后殿和侧殿,居然无一佛像和僧人,当然也无香火。 </p><p class="ql-block">前殿,已有静安食肆进驻,可用餐,也可喝茶。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侧殿涌泉厅,也成了食肆的包厢。 </p> <p class="ql-block">后殿,门关着,但没上锁。</p><p class="ql-block">空荡荡的殿内有少数原理安寺的旧物陈列,如使用过的经书、木鱼等。 </p> <p class="ql-block">大概生意不错,周边还有四五间单独的草屋。 </p> <p class="ql-block">寺内好在还有三大看点,一是法雨亭, 二是法雨泉,三是伏虎禅师铜雕。 </p> <p class="ql-block">法雨亭,是一座攒尖顶亭子,亭上挂有一组楹联,为明代贺灿然的诗句:“缘阶井溜通泉乳,绕殿花香挂薜萝”。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亭中也辟为餐饮雅座。 </p> <p class="ql-block">法雨泉,又称大方井,这处天然山泉可说是镇寺之宝。 </p><p class="ql-block">法雨泉是杭州的五大名泉之一,水质堪比虎跑泉。但它和虎跑泉又有不同,泉水非涌自地下,而来自岩壁渗透。 </p><p class="ql-block">即使冬季干旱,仍有泉水点点滴落,泠泠清响。 </p> <p class="ql-block">泉亭的横档石板上,刻有梦坡居士(南浔富商周庆云)题的 “ 滴滴归原 ” 四 字和《法雨泉铭》。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伏虎禅师铜雕,位于后殿前。 </p> <p class="ql-block">据传,当时五云山附近虎害严重,时常伤人。</p><p class="ql-block">在此弘法的高僧志逢禅师见状,决意驯服猛虎。他常携一把大扇到山下化缘,所得钱财尽数用来买肉饲虎。日久天长,精诚所至,猛虎终于被驯服, 并经常驮着志逢往返山中,世人因而称其为 “伏虎禅师” 。 </p> <p class="ql-block">寺内墙上,有多幅壁画,讲述古寺历史上的故事和传说。 </p> <p class="ql-block">理安寺藏在深山,有较长一段时间淡出世人视线,连老杭州人知道的也不多。现修复后,又没有烧香拜佛之事,极为清净。 </p> <p class="ql-block">这一颇为别致的古寺,现由静安食肆接管。</p><p class="ql-block">在这清雅的古迹之地,泉亭山林之间, 设雅致的餐厅茶座,主打粤菜,开始内心有些抵触,但后来发现,两者结合, 也是相得益彰。 </p><p class="ql-block">茶桌上还放置红泥小火炉。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要了一杯龙井茶, 好喝。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几款素点心,也做的精致。 </p> <p class="ql-block">现寒冬腊月,山寺内只有茶花在静静地开。 </p> <p class="ql-block">朋友听说我去了理安寺,发来一张秋日的照片,山门外枫叶正艳。 </p><p class="ql-block">我又心动了,一定还会再来。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THE END.</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