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回顾过往,来年一切可期——我的2022读写故事

踏雪寻梅

<p class="ql-block">2022就要与我们挥手告别了,崭新的2023已经向我们走来。年末岁首,回顾2022的读写历程,始终觉得忙碌而充实。</p> <p class="ql-block">  1—2⽉份: 阅读好书、观看好剧,可以让人崇高、向善、唯美。喜欢文学,喜欢阅读的我,一直期待茅盾文学奖的作品有新的力作,当我发现梁晓声的《人世间》时,欣喜不已。读完了厚厚的三部《人世间》,掩卷沉思心中感慨万千。恰好央视一台的开年大剧也是《人世间》所改编,我通过电视和手机观看了全部。梁老的《人世间》让我精神的故乡更广阔丰富,跟着那些人物,自己好像重新活过了一回。在作者构建的人世间的生活场景里,我读到了个人的成长、个人的奋斗,读到了婚姻、家庭的维系与经营,读到了家族的衰败与延续(感受到了家风的可贵),读到了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读到了不同社会阶层的亲疏远近,读到了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我在《人世间》里,还读到了读书影响人生、知识改变命运的提示,以及作者对人间世事的忧思和感怀。梁老向我们传递着无论社会如何变化,时代怎样变迁都要有向上、向善、向美的精神;无论人多么普通,多么平凡,都要把朴素日子谱写成歌的伟大。我和好友交流共读了《人世间》,也把这部作品推荐给了我所带班级的学生和文学社团的学生。</p> <p class="ql-block">3——4⽉份:古诗词传递出的真性情,能够温润人心。曾经和米永丰老师交流,老米给我推荐了叶嘉莹的《唐宋词十七讲》,起先我读了这本书,后来受李鑫副局长和朋友圈的影响我也读了5本《枕上诗书》。叶嘉莹认为诗歌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蕴藏着一种强大的兴发感动的力量。读诗、品诗、学诗,多么高雅的事情,我感觉到了读诗的好处,在于培养一颗美好的活泼不死的心灵。这些书把古诗词中蕴含的力量引出来,让我获得了心灵上的滋养。经雷晓玲老师的引荐我加入了岷阳诗词学会,读诗写诗让我的生活更有意义。同时我也反思了古诗词教学,撰写了论文《新课程下古诗词鉴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策略微探》,7月份在《孩子》杂志发表。4月12日在北城初中参加了城区七年级写作教学研讨会,会后我进行了反思,要了张晋和陈望春的课件,自己经过修改打磨给学生也上了一堂高效的人物描写作文课。也算学以致用吧!</p> <p class="ql-block">5——6⽉份:5 月份我去临洮参加全市中小学群文阅读实验推广与研究现场赛课活动,有幸遇见张老师,因为多次了解和仰慕我加入了互动语文圆桌论坛,和自己积极上进的同学、同事,各位同仁共同进步。张老师也许就是我们大家人生的贵人,是他让我们在语文的路上不断前进。6月20日,我给张老师发了一篇自己写的文章《我始终,感谢你的陪伴》——有关阅读《读者》杂志的经历。张老师说:“非常好,情真意切!直接投到群里”。我的师弟董天遣看了也说很好的美文,应该直接投到《读者》杂志社。得到张老师和师弟的肯定我很高兴,对写作我更有了信心,这也是我的文章第一次在网络公众号发表,有了久违的成就感。曾经我设计的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在县上获得了二等奖,临洮培训回来,我给学生上了一堂古诗词群文阅读课和小说群文阅读课,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古诗词和小说。</p> <p class="ql-block">7——8⽉份: 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作文是有关疫情方面的,题目是“我身边的英雄”,2020年疫情期间市上就有这个题目的征文比赛,我辅导的学生作文在市上获得了二等奖。7月19日我在咱们互动语文修改发表了那篇作文《春风十里不如你》。结合今年我市的中考作文,我撰写了论文《探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并且引导学生写作文,在互动语文我发表了论文和下水作文《2049年元旦节的聚会》。为今后的想象作文教学积累了宝贵的教学经验。</p> <p class="ql-block">9——10⽉份: 9月上旬也正值疫情封控在家,在互动语文群里我阅读了张老师分享的电子版的诺贝尔获奖作品《悠悠岁月》,后来又读了一遍纸质版的。《悠悠岁月》作者用自己首创的“无人称自传”的写作方式描述了一个人从小到老60多年的成长过程以及时代的变迁。唤醒人们的集体记忆,恢复历史的真实意义,反映时间的流逝和世界的演变,感觉自己收获较多。一天看电视在央视综艺节目听了一首歌《故乡的少年》,深深打动了我,让我想起了故乡年少的伙伴,想起了小学的生活。灵感来了,写了一篇7000多字的回忆性散文,并且制作成了美篇,也在咱们互动语文发表。引起了许多同学和朋友的好评。我小学的语文启蒙老师,也是和我共事了十多年的同事。他评论说:“祝贺贤弟佳作出炉!清晨一口气读完,感触颇深。贤弟文笔越来越好,真是文思如泉涌!那涓涓流淌的文字是对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的依恋,是对美好记忆中的童年的不舍,那是梦想放飞的地方,也是你不怕苦难,砥砺奋进的坚强意志历练成就的地方。那缕缕炊烟,那汪石板清泉,那片芬芳的毛桃花,佛塔寺学校杨树上的敲钟,不光是你的记忆,其实也是我们梦里的牵挂!有空多写写,文字功夫会不知不觉见长,好在有网络媒体,相信知音会越来越多!”我的一个师姐说:“写的真正好,好多情节都是我们童年的回忆,也有几个笑点让你写活了,读起来像看电影一样。”吴红霞老师说:“很用心地看完了,很感动。看到了你丰富、细腻的精神世界和坚韧的人生追求!”大家的鼓励和肯定,让我感觉到了文字的魅力,体会到了写作的意义,那就是表达自己的心声,感动更多的人。</p> <p class="ql-block">11——12⽉份:暑假听了米永丰老师的讲座,对阅读有了专业的认识。当时我和张晋作为我们学校的培训老师,听老米的讲座。老米说:“学校也真是的,安排你们两个培训!”我心里还是暗暗高兴,能向老米学习一定启发很大。张晋打趣说:“这好啊,不然我们和你交流你的宝贵想法还得把你请烧烤吧!”老米讲的知性阅读(啃读),让我更加清楚带有钻研性质的理解性阅读。阅读要凭借逻辑和自己已有的经验去理解书中的观点,与书籍反复对话,并以书中的思想对自身经验进行反思和改进。这一段时间我啃读了群里推荐的《语文对话教学论》和《写作教学教什么》《初中语文写作技法与作文训练》。今年最有意义,读得最深的就是苏轼。大家以求知为目的共读苏轼,苏轼是我曾经的偶像,我阅读的兴趣更浓。起初我先从电视上搜看了苏轼的纪录片,然后重新读了一遍我前年读过的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听了霍军、刘合代、李鑫副局长、赵盛东的视频讲座,他们的观点让我对苏轼有了全面的认识,也引起我对苏轼的深入思考。苏轼的旷达胸襟给我的启发: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辛困苦,都要尽力从容面对,遇艰危而不悔,身处逆境我们应该有豁达精神。旷达——顿悟——感伤,是苏轼文学作品中所特有的一种情感模式。他一生屡遇艰危而不悔,身处逆境而泰然,但内心深处的感伤却总是难以排遣。这种感伤有时很浓,有时又很淡,并常常隐藏在他的作品里。他最后的归宿只能是自己的“内心世界”,是精神的解脱。</p> <p class="ql-block">“时光不负语文人,一岁年龄一岁心”新的2023年,愿我们都积极进取,共同进步,享受读写的快乐与成就。祝福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阳光洒满读写的路,一切温暖如初,所有的期许都能如愿,相信一切都会是想像中的模样。2023,愿我们继续结伴读写之路,互动开拓未来。憧憬在晶莹的冬日放飞,也必将伴着飞舞的雪花升腾。让我们一起用信心、激情、拼搏、踏上语文之路,迎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更为璨然的新的一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