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23的 前世今生

川蓬群海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5023的前世今生</b></p><p class="ql-block"> 5023是国营朝阳厂的军工代号、该厂位于绵阳市游仙区富乐山麓的山沟内,在原铁道学校旧址上建的厂,是一个主要生产炮弹的“三线”兵工厂,1979年对越自卫战时,部队使用的炮弹很多就出自该厂。该厂还生产过民用自行车和赛风牌微型汽车产品,2003年该厂破产,部分建筑被挂牌保护。</p><p class="ql-block"> 1969年10月,为了配合国家三线建设的战略布局,由湖南282厂、平秋152厂、西安843厂部分迁至在绵阳市游仙区富乐山麓,建立了一个生产常规武器的炮弹兵工厂,军工代号5023,对外称作“国营朝阳厂”,隶属于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国家大型二类企业。工厂占地约1600多亩,建有生产车间、办公楼、职工宿舍,工人俱乐部、球场、礼堂、露天电影院、托儿所、幼儿园、学校、医院、招待所、邮电所、食堂、农贸市场、百货商店等功能完备的配套设施,鼎盛时期有职工3000余名,加上家属子女共有近万名人员工作、生活在这里,俨然一个军工小城。进入到80年代,国家周边局势的缓和,军品生产减少,三线军工厂开始“军转民”生产民用产品。该厂先后生产了杜鹃牌自行车、赛风微型汽车等民用产品。2003年该厂破产,2004年被新华厂收购。如今的朝阳厂旧址,衰败萧条、杂草丛生,毫无生机。由朝阳厂开往城中心的17路公交车,也改成由朝阳厂开往平政桥汽车站西,老军工和家属子女乘坐了几十年,具有军工情节的17路公交车已不复存在了。但是朝阳厂给绵阳带来了当时最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模式,在科技城建设和发展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朝阳厂的部分建筑具有三线建设时期的文化特点,是具有代表性的工业遗产保护建筑。2012年《绵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将朝阳厂划定为工业遗址保护区。2017年,朝阳厂工业遗产保护区被列为绵阳市第一批历史建筑名录,朝阳厂的教学楼、58所第二车间、朝阳厂机加工车间等建筑挂牌为“绵阳市历史建筑”。电视剧《那些年,我们正年轻》拍摄也曾在这里取景。</p><p class="ql-block"> 现今,走进曾经生产功勋炮弹神秘辉煌的朝阳厂,繁荣热闹的军工城已不复存在,一派衰败萧条的景象展现在眼前。但是和许多三线厂不同的是,朝阳厂虽然破产,但厂房车间、生活区并没有被荒废。走进生活区,你会看到清一色的水泥砖、灰脊瓦、红砖砌成排列整齐的幢幢小楼,楼房前高大茂密的水杉树,以及响应“三线”建设,把美好的青春年华献在这里的一代军工们,有不少人仍然生活在这里,使你会感受到七八十年代穿越时空般的怀旧气息,向你扑面而来。</p><p class="ql-block"> 而今朝阳厂的生活区,已经被地列为棚户区改造范围,曾经属于那个激情岁月的三线建设,已经离我们远去,老一辈三线人流下的汗水、泪水也早已风干在历史的尘埃里。随着拆迁工作的进行,多少人美好的回忆也将一同被拆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