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初来海南的人往往是身着半袖与短裤,脚穿凉鞋。光顾享受温暖、湿润、舒适,却忘记防范高大、茂盛的热带植物滋生的蚊虫。</p><p class="ql-block"> 其中,有一种蚊虫,当地人叫槟榔虫。一般会飞、类似蚊子、体型很小且生活在槟榔树周围的昆虫被统称为槟榔虫,这种小黑虫,学名叫吸血蠓。有的地方又叫小咬、沙里虎 、麻鸡婆 、墨蚊 、蠓柏子 、蠛蚊 、蠛蠓 、槟榔虫 、蠓子 、吸血蠓 、瞎子蠓 ,烟熏虫。据网上介绍,四川叫“麦麦蚊” ;湖北叫:“鸡蚊子”;伊拉克叫:“那个没西(音译)”意为"咬人的飞虫";在青岛名叫小咬,也叫“海猴子”;东北普遍叫“小咬”、“刨闷儿”,意思是见肉就叮,毫无顾忌。 </p><p class="ql-block"> 小咬分布北至墨河,南至三亚、广东,西至新疆、广西,东至青岛都有分布。小咬个体比芝麻还小,只有蚊子的1/3大。但,吸食人畜血液,毒性比蚊子大多了。若被叮咬,奇痒难耐。一般被咬,骚痒症状持续15-30天。如不彻底治疗,成年累月都会痒,一吃发物如海鲜等则会发作。严重者,到医院打吊瓶,花上千元都不一定治的好。</p><p class="ql-block"> 小咬和蚊子都是刺吸式口器,也都在吸血时向皮肤里注射酸性物质——蚁酸即甲酸,从而引发人体的免疫作用,释放组织胺进而造成皮肤奇痒。</p><p class="ql-block"> 有首歌叫《请到天涯海角来》,美丽的旋律,优美的词句,让人钦慕海南。可也忽视了海南的槟榔虫的厉害。就像流行的歌颂草原的歌曲,洁白的毡房,青青的草地,蜿蜒的河流,这是我的家。从草原归来的游人会说。美丽倒是美丽,也不尽人意。“你拉泡屎试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