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过年”

郝志远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春节本来就是民间的习俗,怎么过年,做一些什么表示喜庆的装饰,可以由百姓自己去安排。</p><p class="ql-block"> 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好像过年也成了官方色彩很重的事情。记得文革时,是提出“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移风易俗,破四旧立四新”。那时在农村,在城市,还是可以燃放烟花爆竹的,也不记得有官方花公帑布置的喜庆装饰。到了后来,每到春节前,大大小小的城市,都由政府有关部门一应负责,在大街小巷、道路两旁、立交桥口挂上大红灯笼,所有的树上都要绑上电线,接通可以变幻色彩的各色彩灯,每一棵树都不空过。据说,这笔支出是很可观的。记得也有一些年份,每到春节等重要节日前,上面就要发文件,要求“过一个俭朴的春节”,要求下级机关不得给上级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送土特产品。可惜没有坚持下去。</p><p class="ql-block"> 又一个春节到了。这是新冠流行以来的第四个春节。这几年里,每个春节街道上的装饰依旧繁华,但唯独人烟稀少。近几天看到一些城市在官方主导下已经有非常精美的装饰亮相,意在烘托喜气洋洋过大年的气氛。实际上,许多大城市在本轮疫情强势冲击下重症率、病死率并不低,火葬场业务大火,负荷远远超过平时。许多家庭在受难。虽说欢欢喜喜过年是所有人的权利,但是一个地方那么多家庭在办丧事,其他家庭与这些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绝不会幸灾乐祸,而且,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也并非假设。所以,年怎么过,我想还是交给老百姓自己去斟酌。是否需要刻意地营造一种喜气洋洋的气氛,政府就不必费心也不必费力耗资了。在医院里人满为患的情况下,政府还是集中更多精力财力去帮助老百姓医治疾病,度过难关,这是首要的大事,也是不二的善事。你把街道上布置的再红火,会有多少人有心情去看呢?</p><p class="ql-block">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同胞们还处在新冠病毒欺凌之下的日子里,当与他们同忧患。</p><p class="ql-block">(郝志远 2023-1-17)</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