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照京城这大都市春节的清冷,几十年前老家的春节景象依稀可见。腊月二十三小年,大年三十儿初一,请神祭神,拜祭祖先,置新衣办年货,扫房扫院扫街面,贴春联包饺子,远门近支叔侄爷孙齐聚把盏道贺言欢,噼里啪啦嗵嗵嗵此起彼伏鞭炮爆响,全都是老家春节的元素景象。天增岁月人增寿,那时节里到处满满的人间香火气儿,浓浓的人间情味。</p><p class="ql-block">1 洒扫</p><p class="ql-block">一年到头多不易,迎来新年万象新。洒扫庭除,旧院老屋,院子过道,也就都会焕然成新,人们的心里也就满满的欣喜欢畅。只不过,其中的扫房可是个苦差事。开始扫之前,先得把屋里的被褥箱柜桌椅板凳瓢盆碗筷大大小小零零碎碎一干物件搬到屋外,再把笤帚捆绑在一根长竿子上,然后穿起雨衣或者布片蒙身,另戴上个帽子,才开始一招一式从里屋到外屋从屋顶到旮旯扫房了。灰尘弥漫,自然;蛛丝塔灰,也不会少。扫房的人,将就着喘气儿。扫完房,就可以抱一堆柴禾进屋燃起,好用那火气把那灰尘驱赶到屋外。屋外摆放着的家什物件们,也许已经有人在叉着两腿弯着腰洗涤擦拭,让它们也跟着新年的到来干净明亮起来。</p><p class="ql-block">打扫院子过道,如果没有雪,倒是容易。村子里的那街面,年年月月都被那时代里打入了另册归为了黑几类的人们包办了。无论如何,那时分暖阳下的那街面过道自家院子,伴着那世界的和煦澄明透彻清净,随处都是喜气。</p> <p class="ql-block">2 送灶</p><p class="ql-block">一到腊月二十三,就正经开始进入春节的节奏了。每年三百六十天,不管哪天,民以食为天,按常规这天也是送灶,即恭送灶王爷上天庭的日子,简称“送灶“。</p><p class="ql-block">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间来的一尊神,既掌管人们饮食饱馁之职责,也负责考察一家的品行之善恶。灶王爷左右随侍二神,一捧“善罐”,一捧“恶罐”,随时将一家人的行为记录保存于罐中,年终总计后再回天庭向玉皇大帝禀报。腊月廿三这一天,就是灶神离开人间回天庭的日子,于是人们把这天称做“辞灶”,家家户户在这天“送灶”。祭灶则是“送灶”的程序仪式,也是小年这天的头等大事。不过,民或迟滞慢顿,到了腊月二十五甚至年三十才“辞灶”“送灶”的情形也不少,只是灶王爷宽仁,从不曾见他怪罪过谁。</p><p class="ql-block">《敬灶全书》说,灶王爷“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恶,奏一家功过。”灶王爷小年夜回到天庭,向玉皇大帝汇报工作,凡是被他举报者,大错减寿三百天,小错折寿百日。于是乎人们在这天多以糖果、黍面窝窝头等既甜又粘的美食祭供灶王爷,希望那甜甜的糖果的甜会让他“上天言好事”,那粘粘的金黄黍面窝窝头的粘会粘住他的嘴,让他没法在给玉皇大帝汇报时讲出什么坏话来。送灶王爷上了天,人们就可以生葱辣蒜鱼肉荤腥过大年了。</p><p class="ql-block">对了,在我们那,灶王爷都是供奉在外屋里锅台的南面墙上。“送灶”时候,大人们摆贡品,烧纸钱,磕头行礼,顺便一招一式示教小辈后生。</p><p class="ql-block">3 门神</p><p class="ql-block">门神,即守卫门户之神,将其像贴于门上,意为以之驱邪避鬼、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在我们老家那儿,很在意的人这样做,而更多是贴春联时在心里念念完事,即便“破家值万贯”。贴门神,贴春联,多是在年三十那天。</p> <p class="ql-block">4 赶集</p><p class="ql-block">对那时的我来说,老家过去的春节,其正式开始是腊月二十六杨八刀屯的花花集。</p><p class="ql-block">早上急忙忙喝完粥,穿上新的旧棉袄,给爹娘央可几毛,就该着找上小伙伴们欢欢喜喜满心期待一路蹦蹦哒哒赶那集去了。</p><p class="ql-block">看放鞭放炮,算计买啥,直瞪着眼儿流着口水看那炸果子摊煮馄饨摊;忍着满鼻子的火药味尘土味,看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挤挤擦擦一街街一片片的纷乱嘈杂,看剃头匠刀过留光一地狼藉,看路边笤帚簸萁花布玻璃丝烧纸神像族子;看纷乱嘈杂里人们手上肩上口袋里褡裢里的鱼肉油盐大白菜葱姜花椒大料瓣雷子小鞭一半瓶的散白酒老醋大红春联。</p><p class="ql-block">那天的那会儿,有兴奋,有期待;来来有如愿之开心,往往有失望之遗憾。大地寥阔柴烟薄,人们都一步步趋前,向年,一年又一年。</p><p class="ql-block">那日子口,不赶集,过年的饺子又还没到时候,我们小伙伴们心里几乎就剩下了一件事:在那每天干干净净的街上,在村外那荒荒光光的地里,打尜,打捻儿,爬树上墙,打旁挒翻跟头,累了找个囫囵地儿一坐就是胡乱想像瞎扯蛋的节目了。</p> <p class="ql-block">5 拜年</p><p class="ql-block">年,春节,是一个人的,是一家人的,是一个村的人的,是一方地儿上的人的。春节,也是所有人同乐同庆共情共享的日子。</p><p class="ql-block">人类高智之群体性社会性的生物,各随四季劳作生活,其间有同舟共济互为倚仗,也有误会偏执龃龉莽撞,有相遇见喜恩惠感激,也有怀揣耿耿避之不及。春节,也就成了人们相互交流所感所想的好时机。欢欣相聚,欢喜相视,即便无言,记忆里一年间的好,仍似甘露美酒,记忆里一年间有过的唐突,交给了拜年作揖磕头。应该是人们心里都明白着的,“和为贵”,和则两利,来年吉祥靠的就是共和!</p><p class="ql-block">拜年,是在大年初一满天星斗一大早开始的。听着窗外满世界的鞭炮声,闻着满鼻子的鞭炮味儿饭桌前热腾腾饺子的香味儿,急忙忙穿好新衣裳,急忙忙吃了饺子,接下来就是拜年了。拜年,先是拜祖先,再是拜长辈和同辈年长,然后再随着叔叔大爷哥哥兄弟们呼呼隆隆出家门挨家挨户拜年去了。这时候先拜的是同姓本家长辈,然后拜刘家叶家李家曹家段家施家一众乡邻。拜完年,抚拉完两个膝盖的疼,再抬头,才发现太阳正在那半天空笑眯眯看着那村子里熙熙攘攘来来往往的人们,看着阳光下那风和天暖的一世界和瑞吉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