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盼盼妈书写人生第57篇]</p><p class="ql-block">早起打卡第37天</p><p class="ql-block">运动打卡第28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你眼中的你不是你自己,别人眼中的你也不是你自己,你眼中的别人才是你自己。</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昨晚在纳兰老师直播间听到这句话,我瞬间被震撼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让我想起了曾经在张德芬老师的《遇见未知的自己》看到的一句话,“<b>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时看到这句话我不以为然,懵懵懂懂。那时候我刚接触心理学,只知道我们对别人的评判只是我们内心自我的一种“投射效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在心理学中,“投射效应”指的是将自我的特点归因到他人身上的倾向。</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在认知以及对他人形成印象时,以为他人同样具备与自己相似特性的现象,把自我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对方人身上并且强加于人,是一种推己及人的认知障碍。</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宋朝,苏轼与好友佛印的一段趣事,就很好地诠释了「投射」是怎么一回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传说,苏轼对佛学颇有研究。一天,他与好友佛印一起打坐聊天,他问佛印,你看我打坐如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佛印赞叹道,像一尊佛。苏轼听了很高兴。佛印接着问苏轼,你看我怎么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苏轼为了表现自己佛法高深,回答说,像一坨屎。佛印听了,笑一笑,什么也没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苏轼自以为胜过了佛印,很是得意。没想到,他的妹妹苏小妹听了以后,笑着对他说,哥哥你输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苏轼不解。苏小妹解释说,佛印心中有佛,所以,他看谁都是佛。你心中有屎,所以,你看谁都是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谓“你眼中的别人才是你自己”与上面故事讲的道理一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我们带着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去看待别人时,我们眼中的别人已经不是客观的别人了。而是已经赋于了我们的思想和情感后的别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透过我们眼中的别人,会找到我们的影子,会看到我们自己的面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反过来别人眼中的你也一样带有别人的主观色彩判断,所以别人眼中的你也不是客观的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眼中的你为何也不是自己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为在我们小的时候对自我认知的构建是来自外界对我们的评价,本身很多外在评价已经不客观了,所以我们自然对自我评价也不够客观,甚至会特意回避缺点不愿面对糟糕的自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在文学鉴赏上,有一句名言,叫做“有一万个读者,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实际上,哈姆雷特只有一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是,因为不同的读者都在带着自己的个人阅历、思想、感情去理解哈姆雷特的形象,所以便有了读者心目中不同的哈姆雷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哈姆雷特形象的不同,也正好反过来说明了读者是各个不同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在生活中不要盲目地去评判他人、指责他人,否则就会像苏轼一样“自取其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同理,遇到他人对我的指责否定谩骂,也不要自我否定,因为那不是真正的你,而是他把不自知的自己投射到你身上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多一份觉察,因为我们都是凡人,道理懂了,很难做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我们内心对他人开始评判、指责、抱怨时,不防停下来,先想想我们自己是否也有相关毛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