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溪夢筆》之團圓之夢

董益林

<p class="ql-block"> <b>序</b></p><p class="ql-block"> 当我看到汪柏琪先生的《云溪梦笔》一本书,像是本古色古香的线装本,翻开来一看,却是手抄本,全部文章都是用硬笔竖式书写的,字体工整雅致,整整齐齐,一丝不苟,还配备了几幅硬笔画插图,真可谓图文并茂,清新高雅。我惊讶之余,深为他做事的认真严谨所钦佩,更为能成为这本书的第一个读者而感到荣幸。我细细阅读《云溪梦笔》。全书共收集了27篇文章,其中一篇是原《奉化日报》编辑沈建国对汪柏琪先生的采访文章,其它26篇是汪柏琪先生在十多年的时间里陆陆续续写的,其中有9篇曾刊登在《奉化日报》上,最后一篇是短篇小说《落雁》。全书都是作者生平经历和对家乡往事的刻骨铭心的回忆和深切的记念,真情的抒发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前景的向往。作者文学功底颇深,文笔朴实流畅,述事生动细腻,感情深厚热烈,读来令人动情,感叹不已。</p><p class="ql-block"> 汪柏琪先生于1943年出生在萧王庙街道云溪村上汪,是大山的儿子。他天资聪颖,当时山区穷僻的地理环境、艰难困苦的条件和父母纯朴的家教,使他从少养成了朴实、忠厚、勤劳的秉性和坚强不屈的奋斗精神。本希望长大后上大学,有个美好的前程,然而他家庭的社会关系有问题(两个舅舅是国民党军人,一个去了台湾,一个被定为历史反革命关押),这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注定了他的人生道路将是坎坷曲折的。果然,他两次失去了上大学的资格,连做代课教师也不允许,只能在家做了农民,进行艰苦的体力劳动,过着贫困的生活,这从他写的《与死亡擦肩而过》、《运桃子》等文章中可见一般。但他并不消极悲观,他爱好书画,经常在繁重的劳作之余刻苦练习,从而打下了扎实的功底,被当时县工艺厂招去当临时工,从事绘画设计工作。将要被转正,医本村创办工艺标本厂急需技术人才,被村领导叫回。他毫无怨言,积极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开发了很多新产品,企业很快兴旺,成为县出口创汇重点企业。村民收入大幅度提高,生活有了改善,村集体经济也雄厚起来,修桥铺路建新房,面貌一新,他本人也被提拔为厂长。他写的《工艺标本厂记》记载了这段值得自豪的经历。八十年代,他被吸收为宁波市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后又被入选宁波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和奉化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在艺术界崭露头角。1993年,他和朋友在溪口创办装璜公司,从此走上了专业道路,在书画、雕刻、装璜设计的艺术殿堂里大显身手,绽放异彩,众多精美高雅的书法、国画、匾额、匾对联等作品遍及溪口旅游景区及其他各地,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赞誉。</p><p class="ql-block"> 汪柏琪先生热爱家乡,热爱乡亲。不管是在过去落后艰苦的岁月还是当今发达繁荣的年代,总是对家乡怀有一种深厚的亲切感情。在他的心里家乡是多么的美好,山青水秀,地灵人杰。他写的《云溪庙》、《重修云溪祠序》、《记述登云坊》、《重建螺星塔》等文章记述了云溪千年古村曾经的辉煌和荣耀。《玉润之家》则记述了祖先勤劳致富发迹的动人故事。《我的母亲》尽情的记录了母亲善良、勤劳坚强和勇敢的品格,让人深深的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在《做牛郎的回忆》中,他把儿童放牛的情景写得维妙维肖,一群农家孩子天真、顽皮、可爱、无忧无虑的童趣跃然纸上。他怀着崇敬的心情记录了先辈乡贤。汪成协、实业家汪增祥、医学名人汪寅年、邻村棠岙江庆余等的非凡业绩和热心公益的事迹,以及宁死不当汉奸的一身傲骨,读来让人肃然起敬,赞叹不已。在《难忘的羊角车》一文中,他以眷恋的心情回忆了一条从家乡通往萧王庙的羊角车卵石路,在赞美浩浩荡荡的羊角车运输队壮观场景的同时,刻划了运输队员们一年四季在酷暑严寒风霜雨雪中劳动的艰辛。在《知识青年》一文中,他怀着同情爱惜的心理记录了从城市下放到农村的知识青年们进行艰苦锻炼的生动事例。《圆谱庆典记》以四言诗的形式,洋洋洒洒的将整个晋谱仪式写得盛大隆重,热热闹闹,表达了对家乡兴旺发达的无比喜悦之情。《决不让悲剧重现》记录了日寇占领奉化后在云溪村抢杀烧的滔天罪行,提醒人们不忘国耻,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振兴中国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p><p class="ql-block"> 汪柏琪先生深爱祖国,热切地盼望两岸统一。《团圆之梦》生动的记录了在台湾的亲人回大陆探亲,大陆亲人们热烈欢迎亲人的感人情景,真切期望台湾海峡两岸能和平统一,早日结束往昔国共斗争所造成的亲人长期分离的局面,实现骨肉团圆。而故事《落雁》更是以细腻的笔触,讲述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一个遗留在大陆的儿子历尽的种种磨难和改革开放初期父子相见的悲喜情形,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是那个年代的人间悲剧,读来催人泪下。</p><p class="ql-block"> 读完全部著作,掩上书卷,浮想联翩,感慨万千,这些记述文章叠加贯串起来不就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缩影吗?没有掩盖和粉饰,真真实实的。历史是沉重的,但汪柏琪先生并不是以消极的心态看待往事,而是以公义道德、善良光明之心记录历史。作者自身的经历是坎坷的,但他不是以怨天尤人的心理诉说遭遇,而是以乐观向上,包容的心态看待自己的经历,入时顺势,没有轰轰烈烈,色彩缤纷,跌宕起伏,却是实实在在,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自己人生闪亮的轨迹,真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由此也足见作者的宽阔胸襟和高尚情怀。</p><p class="ql-block"> 汪柏琪先生在八十岁高龄能写出这样一本既有历史价值,内容丰富,又有文采的著作,不失为人生一大乐事。“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我衷心祝愿他晚年老当益壮,艺术长青,继续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贡献社会。</p><p class="ql-block"> 是为序</p><p class="ql-block"> 奉化 王昌华</p><p class="ql-block"> 2022年12月冬至</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团圆之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b></p><p class="ql-block"><b>一 、每逢佳节倍思亲</b></p><p class="ql-block"> 八月中秋节快要到了,天气不再烦热,慢慢进入了秋凉。这个如梦的季节,思绪也随着秋的韵味,一些刻骨铭心的记忆令人难忘,是思念亲人的日子,我总以感恩的心情怀念已故亲人,又盼望现在的亲人平安健康,相聚一堂,团团圆圆。更希望 因特殊年代而离散的亲人,有朝一日也能重逢,共叙亲情。</p><p class="ql-block"> 我的二舅是溪口畸山村人,姓夏,一九四九年随着蒋介石去了台湾,从此亲人隔 岸相望,没有相见。二舅有两个儿子三个女儿,女儿的名字都带“凤”字。因 军队驻地常变动,大女儿生在广东,故称“粤凤”,二女儿叫“榕风”生在福州,小女儿是去了台湾的,故称“台凤”。大女儿粤凤因解放前已出嫁成家,所以没有去台 湾。</p><p class="ql-block"> 我母亲比二舅小,外婆早逝,母亲只有十来岁,作为兄长对小妹是无微不至的爱护,兄妹之情深似海。母亲在世时一直记挂,唠唠叨叨,过去的事情讲了又讲。母亲晚年,知道自己来日不多,常对我们说:“亲人团圆我是没指望了,以后两岸总 有和平的日子,希望你们下一代能有团圆相聚,在家祭时毋忘告诉我”。不到一年母亲离世了,我含泪送走了母亲。 再讲表姐夏粤凤,夫家在奉化溪口,与父亲永远分别,其痛苦之情可想而知。表姐在世时,常来我家看母亲,把我母亲看作她自己的母亲一样,平时有什么苦、什么难、 什么怨,常向母亲来倾诉,我总看到她们一把鼻涕一把眼泪聊个没完。表姐现也去世, 也是带着同样的失望,同样的祈盼离开了人世。</p><p class="ql-block"> 两位老人虽去世多年,但她们都是遗憾的离去,我一直耿耿于怀,她们的祈盼, 我铭记在心。一年年过去了,我们这辈已成为古稀之人,但是我们盼望亲人的愿望一 直没有放弃。有一天,我从网上获悉了表妹夏台凤的信息,原来她是台湾早期的歌唱家和影视演员,近几年据说在大陆定居上海并再次复出影视界,曾演出过《真爱之百万新娘》、 《情锁》、《真爱诺言》、《回家的诱惑》、《爱情悠悠药草香》等电视剧,并获大陆观众 一致好评。作为我们在大陆的亲人,但一直没讯息。现在表妹夏台凤在上海,离我们 这么近,相见的机会应该是有的,但我们去找她有点困难,而她应该不会忘记自己的根在哪里,两岸一家亲,同时中华儿女,寻根问祖是人之常情,希望她来看看父亲的故乡,来祭祀她爷爷奶奶的坟墓,与亲人团聚,实现前辈的愿望,共叙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共看故乡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共赏家乡的明月,那样的时刻是多么美好!</p> <p class="ql-block"><u> 右·董益林、中·夏台凤、左·汪柏琪</u></p> <p class="ql-block"><b>二、寻亲之旅</b></p><p class="ql-block"> 二零一九年三月的一天,我的年轻朋友董益林来我家喝茶闲聊,无意中谈到我寻找台湾亲人之事。他问我现在找到了没有,并给他看了我这篇《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文章,他突发奇想说:“叔叔既然你表妹是位明星肯定有微博,何不把这篇文章发到夏台凤微博上去,或许你表妹百忙中可以看到”。于是,他当天帮我把文章发出去 了,并注明了我的联系信息。</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span>第三天上午,我在家正在刻木牌字,忽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我接起手机,问对 方是谁?他说:“我是奉化台办,姓应,你是不是汪柏琪啊?”我回答说:“是的,有什么事吗?”他问我最近在微博上是否发过有关寻找台湾亲人的文章,这事真实吗?我说发过,真实的。他说:“那好,我明天上午来你家了解一下可以吗?”我说:“可 以,欢迎”!事情原来是这样,我发了文之后,可能是天意安排,缘份已到,七十年亲人分离, 团圆将要开启了。在发文后第二天,表妹夏台凤在台北市,发布她人生第一部书《相遇就是重逢》。据后来表妹说,其实她平时很少看微博,可巧这一天无意中看到了, 真如她所说,这是上天冥冥之中安排的。当时她感到惊讶和疑惑,就对自己丈夫(丈夫叫何平南,祖籍在浙江诸暨,父辈也是四九年去台湾的)说,大陆有人寻亲的事, 不知是真是假。何平南回答说,这个好办,我马上与诸暨台办联系一下即可,请他们 调查一下。于是,诸暨台办与奉化台办取得了联系。 那天夜里,我激动得睡不着觉,总算寻找亲人有点希望了。第二天,我起得很早,客厅打扫一遍,把开水烧好,迎接客人的到来。八点多一点,客人果然来了,一位是 奉化台办应主任,一位是溪口台胞站女士。客厅方坐,他们就问我家及大陆亲人情况, 我作了详细的讲述。于是他们记录了情况,还拍了我的照片,他们说:“回去以后马上把情况转告诸暨台办,诸暨台办会与你表妹联系的”。“那谢谢你们了!”“不用谢,这是我们的工作,应该的。”于是我送走了客人。 第二天早上,我刚在刻字,刚拿起工具,手机响了,接起一听,一个软糯糯的声音,“你是谁呀?”“我是你表妹台凤啊。”此时,我们激动得不知怎么说,也不知从何说起,思绪万千,此时是无声与沉思,几乎能听到对方激动的心跳。后来讲到伤心处,我们都流泪了。几十年的思念,怎能一下子诉放呢?足足讲了半小时还多。其中表妹有几句最使感动的,“你那浓浓的亲近乡音,我二十多年没听到了,今天听到表哥的讲话,好象听到我爸爸的声音一样(因为她爸爸已去世二十多年了),而且还说口音是 那么的像......。最后我说:“现在我们大陆有许多亲人,都在想念着你们,希望有个 团圆的日子,你什么时候能来看看大陆的亲人,看看你爸爸的故乡,同时来祭祀一下 爷爷奶奶的坟墓”。台凤听了很快的答应了。“表哥,好的。我一定在清明节前赶到”。 (清明节四月四日),这时离清明节已不到十天了,在这些天时,我该如何作打算, 怎样做准备呢? 这次紧张而繁重的工作就落在我将近八十老翁的肩上。在以后的几天里,我几乎没好好地睡过觉,每当夜晚,常打算明天该做哪些事。第一当然要把这个好消息尽快地告诉大陆的亲人,大陆亲人有四个大家族,一个是台凤伯伯的家族,居镇海为多; 一个是台凤叔叔家族,居畸山村为多;一个姑姑的家族(即我家族),居汪家村为多;还有一个即是台凤的姐姐家族,居溪口镇为多。 当亲人们获悉台湾亲人找到的消息, 都兴高采烈,顿时沸腾起来了。都赞扬我做了件大好事,都纷纷表示要我来“当家”, 要钱有钱,要车有车,要差用的有人,亲人们给以我大力支持。于是我也决不辜负大家的希望,开始紧张的投入了准备工作。组织开了几次家族代表会,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我每天奔忙,每天电话打爆,每天还需要与台北的表妹联系,表妹最后决定在 四月三日上午到宁波,亲人团圆的日子,终于指日可待了。</p> <p class="ql-block"><b>三、圆梦 应梦园</b></p><p class="ql-block"> 整整七十年,终于迎来了亲人团聚的日子。溪口应梦园宾馆已准备了迎接台湾客人的到来,大门上的电子屏幕打着“热烈欢迎台湾亲人:夏台凤女士,何平南先生回家乡探亲!”大门两旁放了我市的市花——盛开的桃花。孕育着奉化的浓浓乡味。聚会厅与菜厅设在二楼桃源厅,厅内已摆放十个大圆桌,主席台上挂了鲜红横幅“热烈 欢迎台湾亲人夏台凤女士·何平南先生来家乡探亲认祖” 台二旁挂了一副对联“相遇 皆是缘,重逢更有情”由主人汪柏琪撰并书,讲台上摆好麦克风和一盆鲜花......。一 切准备工作就绪,等待客人的到来。</p><p class="ql-block"> 下午我们大陆亲人早已聚集在酒店大门口,四点余,一辆从宁波接来客人的车, 晃晃停在酒店门口,一下车早有亲人们拿着鲜花围了上来,各种相遇镜头,感人的场面, 握手拥抱,笑迎眼泪......都有,我已没有以我的文字水平来描写了,接着,我安排客人暂下榻休息。到了五点钟,我们的亲人早已聚集在桃源厅,当二位亲人陪着客人步入大厅,全 体亲人都起立鼓掌,此时盛大的场面惊呆了远方的客人,大陆还有这么多热情热心的亲 人......。各自安排席位入坐后,拉开了盛会的序幕。</p><p class="ql-block"> 我作为主持人,首先代表大陆亲人发言: </p><p class="ql-block"> 尊敬的奉化台办、溪口台胞站领导,全体的亲人们,大家晚上好! 今天是个好日子,是我们亲人大团圆的日子,亲人们在百忙之中从四面八方过来, 有来自上海的,有来自武汉的,有来自宁波、镇海、舟山的,都怀着一颗激动的心, 来见我们台湾的亲人,体现了两岸一家亲,同根同源一家人。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了我们的分离,今天终于盼来了台湾亲人夏台凤偕同其先生何平南,她们带着台湾亲人的嘱托,来到家乡探亲认祖。这个梦想的实现,首先要感谢奉化台办、溪口台胞站同志,为我们寻找亲人作了一定的工作,我代表全体亲人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表示衷心的感谢! 整整七十年,时间实在太长了,我们的父辈都相继去世了,他们是带着遗憾、失 望、悲痛的心情去了另一个世界,把亲人团圆的愿望,寄托在我们下一代身上,而我 们这一代人,也都是七老八十岁的了,团圆之梦如果不在我们这一代实现,下一代更 困难了。真如表妹夏台凤所说:这似乎是上天冥冥之中安排的。正当台凤最近完成第 一部人生之作,书名叫《相遇就是重逢》,刚好在台北市发表的这一天,看到了我在 微博发的寻找亲人之文,这真是历史的巧合。或许是我们盼望亲人的真情感动了上天。 今天我们大陆的亲人,到来的有其伯伯家族十二人,其畸山叔叔的家族有四十人,其 姑姑家族有二十人,其姐姐家族有二十八位。当时我每天统计每个家属参加人数,没有刻意去安排,至最后一加刚好一百人,这也是巧合吧! 今天十个大圆桌,十全十美。 我们把今天团圆好消息,告慰先辈们的在天之灵,实现你们的生前愿望,你们一定感到高兴,安息吧!</p><p class="ql-block"> 接着有台凤的堂兄和其外甥发言,他们共同讲了想念亲人之心情和今日大团圆的 高兴,希望台湾亲人,多来大陆,看看家乡的巨大变化,共享今天的幸福生活。最后 由夏台凤讲话,她说:“大陆有这么多的兄弟姐妹,这么多的亲人,你们在百忙之中 从四面八方赶来欢迎我们......”激动得掉下了眼泪,几次哽咽得讲不出话来,一时沉 默,台下亲人,以雷鸣般的掌声,给以鼓励。并有亲人热情地递上纸巾,其生动场面, 好象经过导演的安排......。最后她说:“感谢亲人们的热情招待,在这么短的时间里, 组织了这么多的亲人,这么好的酒店,其名真有寓意,正是‘应梦而圆’。今天我们 实现了亲人大团圆的梦,以后我们亲人团结起来,为实现国家富强,家族兴旺而努力奋斗,争取做夏氏家族好儿女”。 最后她的先生何平南也上台发了言,他说:“奉化是个好地方,乡亲们朴实热情好客,我作为奉化人的女婿而感到骄傲......今天我们实现了大团圆的梦,以后更加团结起来,为家族兴旺发达而努力奋斗”。</p><p class="ql-block"> 宴会进入了高潮,气氛也热烈起来了,许多亲人纷纷登台演唱“回家”、“我爱你中国”、“父亲”、“明月几时有”等歌曲。感动得夏台凤也兴高采烈登上了舞台,唱起 了“掌声响起来”一时台上台下互动响应,拍着掌声,大声唱起了同一支歌“掌声响 起来,我心更明白,你的爱与我同在,掌声响起来,我心明白,歌声交汇你我的爱......”。</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首我们共同的歌,这是一个亲人狂欢的夜晚,是一个大团圆的夜晚,是我 们永生难忘的夜晚! 在掌声响起来的歌曲中,欢迎会徐徐落幕,亲人们再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