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味

文苑

<p class="ql-block">  一进腊月,就有了年的味道。“孩子孩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儿时,物资相对匮乏,一年难得吃上几顿好饭,穿上一件新衣。因此,孩儿对大年的盼望特别迫切,因为大年一到,就可穿新衣,吃美食了。孩儿们的心里就悄悄的进入了“倒计时”,掰着手指数算。离年愈近,年味愈浓。</p><p class="ql-block"> 儿时的腊月,天气特别寒冷。厚厚的白雪覆盖着大地,整个山村沉寂在冰天雪地之中。这家到那家,铲开蜿蜒的通道,远望像神秘的图符。但人心一派火热,一进腊月,人们便开始了过年的准备。压粉条,蒸面膜,炸油糕…大年味从炸年货的油锅中散发出来,浓浓的油香味儿弥漫在乡间的空气中。煮肉的香味飘香四溢,令人垂涎欲滴。艳丽的窗花五颜六色,糊裱装饰出各种好看的形状,增添了农家落院美好祥和的气氛。猩红的对联张贴在楹柱和墙壁上,更使农家充满了节日的生机。</p><p class="ql-block"> 农家屋内整洁干净,往日的杂乱不复存在,家什物件整齐有序。墙壁粉刷洁白,卧柜红光闪亮,耀人眼目。室内热气腾腾,香烟缭绕,气味芬芳,一派温馨。</p> <p class="ql-block">  年的来临,增加了神秘的味道,大人小孩都不说脏话,不放肆喧哗。欠债者争相还债,不留“夹年账”,以图来年吉利。有矛盾纠纷的,都妥协让步,力争年前解决,即使解决不了,也要搁置,不让矛盾升级,求得一顺百顺。千里之外者,也风尘仆仆,昼夜兼行回家与父母亲人团聚过年。中国人过年,真有“奥林匹克运动会”召开时的和平氛围,凸显着人性中美善的光辉,美善力量。这是难能可贵的文化认同,文化自信。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有着神奇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除夕这天,孩儿们穿着新衣欢快地“跑大年”了。这儿一堆,那儿一伙,三五成群,结伴而行。大家嬉笑着,打闹着,互相交换食物品尝,个个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男孩拿出拆散的鞭炮,边走边放,说笑声、爆竹声构成了和谐的交响曲。有淘气的男孩,向穿着鲜丽服装的女孩周边投向鞭炮,“啪”的一声,吓得女孩慌忙捂耳躲闪,因此也受到女孩的指责:“过年了,你还这么不老实…”一句“过年了”,男孩便停止了自己放肆的行为,乐呵呵地向女孩们道歉,“对不起,不敢啦…”随即和女孩儿们一起玩起来。</p> <p class="ql-block">  暮色垂下,十字路口、坟茔处跳动着祭祖焚烧纸钱的火光。</p><p class="ql-block"> 家家户户屋檐下、大门口挂出了灯笼。那时没有电,纸罩的或玻璃罩中的油灯发出光亮,映照着猩红的对联、艳丽的窗花。冰灯笼别具特色,在农家大门口微微晃动,油灯在冰罩中发出光亮,冰罩光灿耀眼,令人爱慕。</p><p class="ql-block"> 终于盼来了“接神”的时候,家家燃起了旺火,用的是柴草,顿时火光冲天,农家院内一派通红明亮。“嘭”的一声,“二踢脚”飞向天空,紧接着“咚”的一声炸响,空中一片光亮,哔哔啪啪的鞭饱响起来了,像炒豆子似的,一阵紧似一阵。“咝咝咝…”悦耳的声响,那是“起火”升入空中,紧接着又是一声轰响,光彩耀眼。那时人们以燃放“二踢脚”、鞭炮为主,用“起火”来助兴,其他烟花相对较少,再者,人们的购买能力也有限。</p><p class="ql-block"> 燃旺火,放爆竹是人们多年的习俗,是人们对大自然的敬拜,盼望着来年风调雨顺,农人获得好收成,也寄寓了人们的美好希望。</p><p class="ql-block"> “爆竹声中一岁除”,人们又跨入新的一年。真是: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p><p class="ql-block"> “接神”之后,归于寂静。我们小孩仍不停歇,提着灯笼或打着手电,去拣人们“接神”时撒落的鞭炮、瞎捻炮。回到家,坐在油灯下,拿出锥子,给瞎捻炮重新安捻子,以备再燃放。把没捻子的鞭响折为两段,断茬相对,围成一圈,用一半截炮引燃,“嗤嗤嗤…”的对喷起来,发出紫蓝色的火光,甚是美丽。这种玩法叫做“老婆打汉子。”真是有趣。</p><p class="ql-block"> 一年又一年,不觉已经花甲。回想儿时的过年,有滋有味,难以忘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公元2023年元月14日</p><p class="ql-block"> 壬寅年腊月小年 草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