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白鹳-优雅的大鸟

仁姐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摄影:勇哥、仁姐</b></p> <p class="ql-block">东方白鹳和白鹤如果不仔细分辨,可能认为是一种鸟。</p><p class="ql-block">白鹤在静态站立时是雪白雪白的没有一点杂色。而东方白鹳静态站立时羽翅是黑白相间的。</p><p class="ql-block">飞起来差别也很大。上图是东方白鹳,下图是白鹤。</p> <p class="ql-block">东方白鹳是鹳科、鹳属的大型涉禽,被誉为“鸟中国宝”。常在沼泽、湿地、塘边涉水觅食。性宁静而机警,飞行或步行时举止缓慢,休息时常单足站立。在西伯利亚南部和中国东北北部繁殖,越冬于长江下游及以南地区。</p> <p class="ql-block">东方白鹳长着一张黑色的嘴,又尖又硬,长度大约21-25厘米。嘴的基部缀有红色,而且比较厚,越往尖端越细。这样的造型,一下子就能叼起一条鱼来,觅食全靠这张嘴。</p> <p class="ql-block">鱼类是东方白鹳的主食,在食谱中占据79-90%的分量;此外,它们还吃蛙类、蛇、蜥蜴、软体动物、甲壳类等,就当是零食了,每天都吃得丰富,活得滋润。</p> <p class="ql-block">东方白鹳的寿命可达48年以上。</p> <p class="ql-block">东方白鹳是候鸟,每年春秋季都要经历迁徙之旅,在北方生育,在南方过冬。</p><p class="ql-block">每年9-10月份,会离开繁殖地,途经松嫩平原、辽河流域、渤海湾地区,来到长江下游及以南地区过冬。江西鄱阳湖、湖南洞庭湖、南京六合湿地、安徽升金湖等广阔的湖泊,都能见到东方白鹳的身姿。</p><p class="ql-block">在相对温暖的南方度过冬天,第二年3-4月,东方白鹳再次迁徙,从南方飞回我国的东北部和西伯利亚东南部,繁育后代。广阔的平原、草地、沼泽为它们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p><p class="ql-block">开始迁徙前,东方白鹳会成群聚集在开阔的湖泊、沼泽,做好充分准备,然后分批起飞。</p><p class="ql-block">迁徙途中,会选择一个有丰富食物的沼泽或湿地作为驿站,停下来休息一段时间,吃饱喝足,补充能量,再继续南飞。</p> <p class="ql-block">有些地方它们可以停歇40天以上。已发现盘锦辽河三角洲、法库灌子洞水库、康平卧龙湖是东方白鹳秋季南迁时最主要的集散地和停息站。本篇中的东方白鹳均是在春季迁徙的站点,盘锦辽河三角洲和康平卧龙湖拍到的,可惜没有近景和特写。去年听说在沈北蒲河也有东方白鹳出现,可惜没有拍到!</p> <p class="ql-block">如果你亲眼见过东方白鹳,就会知道它是一种体态优雅、行动缓慢的大鸟。看它的身材,肯定算得上鸟类中的大个子,体重约4-4.5公斤,体长约111-128厘米。</p> <p class="ql-block">绝大多数鸟类,都会鸣叫,有的还会发出如歌声般悠扬的声音,但东方白鹳总是沉默和安静的,因为它们缺少鸣管这个生理构造,不会鸣叫。</p><p class="ql-block">东方白鹳性格机警、胆怯、怕人。如果遇到人类逼近它们,或者遇到猛禽猛兽,它们不会尖叫,而是急速拍打上下嘴,坚硬的鸟喙碰撞,发出“嗒嗒嗒”的嘴响声。</p><p class="ql-block">一边“口动拍打”,一边利用各种动作“武装”自己。这说明它因为害怕,想要自卫,通过这些行为,吓唬对方,让对方不敢靠近。</p> <p class="ql-block">每年3月初至3月中旬到达西伯利亚南部或中国东北北部繁殖地,繁殖期为4-6月份。</p><p class="ql-block">巢区多选择在没有干扰或干扰较小、食物丰富而又有稀疏树木或小块丛林的开阔草原或沼泽地带。常成对孤立的在柳树、榆树和杨树上营巢。巢通常位于树顶端枝杈上,系由干树枝堆集而成,内垫有枯草、绒羽和苔藓。巢距地高度视环境和树高而不同,通常在3-17米。</p><p class="ql-block">营巢时间从3月中旬至3月末开始,雌雄亲鸟共同营巢,由雄鸟外出寻找和运送巢材,雌鸟留在树上筑巢。巢呈盘状,结构较为庞大,外径120-230厘米,内径50-74厘米,深15-35厘米,高50-200厘米。每季产卵3-5枚,孵化期约30天。</p><p class="ql-block">如果巢未受干扰和破坏,或者当年繁殖成功,第二年还会继续被利用,但每年雌雄亲鸟都要对旧巢进行修理和加高,因此巢常随利用年限的增加而变得相当庞大。不仅如此,东方白鹳在整个繁殖期间,巢都在不断进行修补和增高、增宽。</p><p class="ql-block">营巢多在上午进行,下午在巢上休息和求爱或在巢域上空盘旋飞翔。交配在巢上进行,在整个营巢和产卵期间,均有交配行为发生。</p> <p class="ql-block">克罗地亚一位80岁的老人救助了一只受伤的已无法迁飞的雌性白鹳,并与其相依为命20年。这期间发生了白鹳找到了另一半并生儿育女、雄性白鹳迟迟不归、老人写信给黎巴嫩总统要求其打击猎捕者、黎总统承诺并引发全世界关注、最终雄性白鹳遍体鳞伤回到爱人身边的感人故事。但这对夫妻不是东方白鹳,应是欧洲白鹤。</p> <p class="ql-block">由于湿地被人类利用和破坏,水库为了蓄水而适于东方白鹳觅食的浅水域越来越少,致使东方白鹳的栖息地大幅度减少,目前全球东方白鹳野生种群数量仅为8000只左右。2018年,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濒危。</p><p class="ql-block">2021年2月5日列入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