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圣母百花大教堂位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历史中心城区,教堂建筑群由大教堂、钟塔与洗礼堂构成,1982年作为佛罗伦萨历史中心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1296年,科西莫·迪·乔凡尼·德·美第奇出资建造,中途搁置了五十多年,总共花了175年时间才最终建成。中间搁置迟迟不能完工的原因就是大教堂的穹顶,跨度太大无法封顶。</p> <p class="ql-block">1377年布鲁内莱斯基出生于佛罗伦萨,祖上是名医,父亲是公务员,母亲出生于名门望族。因此他从小就被寄予厚望,受过系统的数学和文学教育,家族希望他能从事医生或律师一类职业。但是他本人却对艺术和机械有着浓厚兴趣,于是父亲把他送去金匠处学手艺。年轻时的布鲁内莱斯基一心扑在雕刻上,很快就成为了一流的雕刻家。1401年佛罗伦萨大教堂的洗礼堂青铜大门设计竞赛,24岁的布鲁内莱斯基花了近一年时间精心制造了样品,但是却没能拿到独立建造权。评审们要求布鲁内莱斯基与同样年轻的雕塑家吉贝尔蒂共同建造,布鲁内莱斯基愤怒的拒绝了。</p> <p class="ql-block">由于当时研究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重新兴起,布鲁内莱斯基远赴罗马,(1402-1404)与挚友多纳泰罗一起去实地考察古罗马建筑遗迹。尽管当时古罗马的荣耀已经是流行话题,但直到布鲁内莱斯基,很少有人真正研究过废墟的结构,详述建筑规律、解释剧场中有多少台阶、多少圆柱,基础多宽、方尖碑多高。他以为自己会赢得人们的好感 殊不知处处被人取笑。</p> <p class="ql-block">1418年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穹顶,设计招标。布鲁内莱斯基返回故乡,招标会上,布鲁内莱斯基提出问题,如何能把一颗鸡蛋立起来。众人纷纷尝试无果,这时布鲁内莱斯基拿起鸡蛋,狠狠磕破,鸡蛋立起来了!众人说你这方法我们都会!布鲁内莱斯基说,所以我的设计方案不能告诉你们,否则你们也会说你们都会。为了防止别人剽窃偷盗他的设计,整个建造过程(1420-1436)布鲁内莱斯基没有画一张草图,也没有写下一组计算数据,仿佛整座圆顶已经在心里建好了。</p> <p class="ql-block">穹顶有向下压和向外推的两种力,此前办法是,筑厚墙和用扶壁。但是这里都行不通,穹顶的鼓座已建好无法加厚,扶壁造型夸张有碍观瞻。前任设计师说,可以采用双层空心顶,外面有高大雄伟的大顶壳,内有空间匀称的小顶壳,空间夹层,减轻重量同时还方便了检修,为了从根本上减少侧推,放弃圆拱,改为五分尖拱。原本是很科学的设计,但是当时却做不到。当时建穹顶,通常内部要搭建一个起暂时性支撑作用的木支架(拱鹰架),等拱心石到位了就拆除掉。但是当圣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顶规模大到宽45米、高100米,木支架就成了无稽之谈,没那么高那么结实的木头,拼接的木头在长久的工期中会变形和倒塌,那么建到一半的穹顶就会立刻塌方!</p> <p class="ql-block">布鲁内莱斯基的设计:他在双层空心顶的基础上,隐藏了两个机关:链条和箍环,作用相当于酒桶上的铁环金箍,把砖块一层层紧紧箍住,来抵抗穹顶横向外侧推力。支架问题,他发明了肋状骨架和鱼骨砌砖法。八根主肋显露在外,每两个主肋之间藏着一对次肋,构成一个笼架,让其中的砖块各守其位牢牢固定。砌砖时采用鱼骨螺旋式,在水平方向的砖块之间,穿插垂直的砖块,像书立一样,卡住水平方向的砖。外墙他参考古罗马建筑风格,把哥特式扶壁设计成半圆观景台,美观同时进一步加强了稳定性。布鲁内莱斯基花了16年建造穹顶,又花了14年建造穹顶上的采光室。</p> <p class="ql-block">他完成了一个前无古人的壮举,极大影响了后世。</p> <p class="ql-block">遗憾的是他去世时,没能看到大教堂的彻底完工</p> <p class="ql-block">他去世后得以尊享安葬于圣母百花大教堂的殊荣,他的墓被安放在教堂地下。教堂广场上有他仰望穹顶的塑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