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记7 0920 昌都/八宿

范迪力夫

<p class="ql-block">时间:2018年9月20日,星期四</p><p class="ql-block">行程:昌都——邦达——八宿</p><p class="ql-block">里程:345km</p><p class="ql-block">景点:浪拉山、邦达机场、邦达草原、业拉山、恕江七十二拐</p><p class="ql-block">路径:G214、G318</p><p class="ql-block">住宿:八宿恕江运大酒店</p> <p class="ql-block">    西行行程图。318国道对首次进藏的人来说吸引力一定大于其它路径,车上就有首次进藏的,想想317川藏段已经收获颇丰了,再沿317去往那曲再转拉萨,那就完美错那段热线318了,将来未必能够再来,留下遗憾难找回,反正西藏没有不值得回头的风景,经G214转318线了。</p> <p class="ql-block">    昨夜夜游强巴林寺后才找了家火锅店吃晚饭,吃完已经快转钟了,今天就起得晚好多,10点天光大亮才出发,也没研究昌都,随性直接往318国道方向奔了。随路看风景——有啥看啥。</p> <p class="ql-block">  出城后不久遇到第一个“风景”,其实就是路边突兀的一块山石,先奇的是山石异于环境,接近更神奇的是它就是面石墙。到侧边观看时发现那石墙只有大约1米厚,高高的耸立着,妥妥地一面天然墙,只是不知还能这样立着多久。</p> <p class="ql-block">这个高大的“墙”一定会有很多浑小子爬到顶端去打卡</p> <p class="ql-block">    大脚印奇观。这里的山体是久远的层积岩被地壳运动顶成了垂直而立,据说江边有块像巨大人类脚印的石凹,想想这种类似的造型见过许多,没去看,直接滑过了。</p> <p class="ql-block">    澜沧江,起源就在昌都,昂曲和札曲在这合流后始向南方,在云南西双版纳成与缅甸的界河,之后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也就是东南亚大名鼎鼎的湄公河,所以说澜沧江是条国际河流,影响着下游国家的生产、生活,特别是老挝、柬埔寨和越南。西藏是亚洲水塔可不是浪得虚名。</p> <p class="ql-block">    这段路似乎在演绎着红岩风化成泥土的过程,薄薄的泥土上生长出稀松的绿色植被,暗红的底色渗透出来,这种色彩与众不同。</p> <p class="ql-block">     十几年前开通的年拉山隧道,已经将原G214国道的走向从地图上抹去,也是由此G214国道离开了澜沧江江边</p> <p class="ql-block">    进入西藏之后,也许是人烟稀少,也许是生活习惯,乡村房屋相对更加独立,更加自在。色彩、风格也有些变化,总体来说比四川那边更朴实、简洁一些。</p> <p class="ql-block">那怕一点点阳光就会让路途生动起来。</p> <p class="ql-block">    上山的路有塌方,堵车了,上面的铲车正在清除,好在时间不长。</p> <p class="ql-block">回望来路才发现已经爬上了半山腰。</p> <p class="ql-block">    又一条山沟,那里有适宜人类生活气候、水源、草地和农田,人类的生存要求其实很简单。背景是德玛雪山,可惜阴云密布,看不到真容。</p> <p class="ql-block">鹰</p> <p class="ql-block">    浪拉山山口,这里海拔4572m,后来觉得不应该叫山口,这里向北是下山,称做山口还行,转弯向西则几乎是平的,就是在4500m的高度上行驶了好长时间,看上去就是上了台阶。</p> <p class="ql-block">    观景台旁边有段缓坡草坪,扎了两顶帐篷在那儿,怎么觉得有点新疆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天上展翅翱翔的雄鹰,看上去他自己一动也没动就在天空中滑来滑去,像极了摆个POSE。</p> <p class="ql-block">    自驾游有时候也是个随缘的事,想看看德玛雪山的影子,却一直被白云覆盖着,也是个遗憾。</p> <p class="ql-block">    依依不舍的离开观景台,没过多远回头望去,云间仿佛露出些山影,巍峨的气势是感觉到了。</p> <p class="ql-block">    公路在浪拉山观景台和海拔高度延伸,高山草地在旁边一路伴随</p> <p class="ql-block">风景无处不在</p> <p class="ql-block">    这个海拔高度竟还如此水草丰富,自然的湿地,现时周围并没有雪山,这水应该来自就是雨量充沛。</p> <p class="ql-block">    这牦牛下到湿地里是因为吃?还是因为那里空气中含氧量高?</p> <p class="ql-block">除了白雪覆盖的时候,高山都以本色示人</p> <p class="ql-block">阳光透过云层斑斓大地</p> <p class="ql-block">    如果这是在平原,如果这里人丁兴旺,相信这广袤高原一定是沃土良田,海拔改变了一切,只有牦牛在这儿啃食草甸。</p> <p class="ql-block">贫瘠与路人无关,他们喜欢的就是天苍苍,地茫茫。</p> <p class="ql-block">    有人就有心有所往,信奉和信仰应该不是一回事,信仰是目标和方向,而信奉是虔诚和祈福。</p> <p class="ql-block">    高原上水甸肥美,而海拔再提升一点,植物生长就非常困难了,水线使然。</p> <p class="ql-block">    这里有个大拐弯,道路走向从此由东西转向北南,进入邦达草原。其实自浪拉山观景台过后一路两边都是高山草原,鲜有嶙峋的山体。</p> <p class="ql-block">这些光影的变化,让路景变幻莫测。</p> <p class="ql-block">    这个围网院子里长出如此青葱的长草,应该是青稞,可以想象以后这里可能会成为大片的农田,人类总是不断的开拓疆土,扩大生存空间。(天公不作美,原片阴暗,为看清绿色将照片提亮了好几级)</p> <p class="ql-block">    如此清静的画面,内心一下子舒适百分,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愿将自己融化在这份宁静当中</p> <p class="ql-block">停下脚步,任时光流失</p> <p class="ql-block">这时只有云在飞舞,倩影摇曳</p> <p class="ql-block">流水无声、轻风吹笛</p> <p class="ql-block">乐由心生,情之所至</p> <p class="ql-block">情景交融,刻入记忆</p> <p class="ql-block">山矮无影,4000+</p> <p class="ql-block">纵看湿地无尽头</p> <p class="ql-block">    邦达机场,军民两用,海拔4300m多,这里距察偶、墨脱直线都只有两百多公里,那里再往南就都是外控区域,能够管控的才叫国土,地理上看陆地我们要翻山越岭才能到达,难上加难,而战机方便得多,什么时候去那边也整个停机坪,邦达机场就会彻底改民用了。</p> <p class="ql-block">不是军迷,不知型号,但看上去有点猛</p> <p class="ql-block">    风起云涌绝对是西藏的风景之一,大多的时候是不期而遇,强度都是可视级的,也许你可能当头遇上,更多的是与你擦肩而过。</p> <p class="ql-block">    温柔的玉曲,恕江的支流,这一段在澜沧江与恕江之间与之并流,直到快到云南才汇入恕江,说是“曲”有点委曲这个河了</p> <p class="ql-block">玉曲中间的草岛上植物明显茂盛许多,成了牛群的家园</p> <p class="ql-block">远处的小镇就是214和318的交汇点</p> <p class="ql-block">    邦达镇,214和318的三叉路口,业拉山脚下,如此的交通要道为何这么多年也没见其壮大多少,有什么能让路人停留下来的是关键。</p> <p class="ql-block">    出邦达镇就开始翻业拉山,在半山回看来路,邦达草原就是山间坪坝,感觉从浪拉山一直延伸到邦达镇,看上去很适合人类生产生活,但这里人烟却很稀少,一定有路过之人不知道的严酷环境。</p> <p class="ql-block">南边晴来北边雨,我在这山叹风云</p> <p class="ql-block">业拉山的标志——天门洞,见到他就到了山口</p> <p class="ql-block">    业拉山山口海拔4658米,一转上318就是这座名山,这里的经幡阵式很大,新老重叠,那老的已经被风送走了经文,而新的还鲜艳夺目,即是更西藏的风味,也是318热度的象征。318,更多人心中的出川入藏的首选。</p> <p class="ql-block">    想想从马尔康白湾上317以来,直至转214到邦达,大部分都是在延河沿曲在山间行进,本来大山就没几个还开通了隧道,真是没翻几个,山势也较平缓。这一上318迎头就遇上业拉山,山高沟深不见河,与那边迥然不同。</p> <p class="ql-block">    国道318就是这样似乎见山就上,这是当初建路部队的风格吗?11万军民,2000多烈士,何等坚苦付出才开辟出景观大道G318,现代社会不可想像,应当向他们致敬,据说是18军,为什么没有为他们修建记念设施?让后人有一个体会那种精神的殿堂?每每遇到现在负责维护道路的武警官兵,都由衷地说声谢谢。</p> <p class="ql-block">    业拉山周围群山密布,这山望着那山高,随车似乎不够全景,但也足以养眼,好在下山路窄车成行,行驶缓慢,停停走走,满足长枪短炮手机换着来,一路拍下来。</p> <p class="ql-block">阳光有时也深解人意,突出主题的照亮视觉重点</p> <p class="ql-block">    著名的怒江72拐,是人们感叹川藏线艰险的好去处,这个从业拉山下到半山腰的转弯处,路还是一样窄,车还是一样多,但人们大多都要在此停下车来,下车好好的看一下对山上道路曲折拐弯下到山底的全貌,激起将要挑战的道路的豪情,或者感叹刚刚路过的难关。</p> <p class="ql-block">    群山也一样时时刻刻关注着来往的行人,此时有些理解那随风不断唱颂经文的经幡,他们也不断地将人们的祈愿传递到守护神那里。</p> <p class="ql-block">    下山是仰视自然的时刻,再转三个弯就驶上刚才见到的七十二拐那一段。</p> <p class="ql-block">山沟底的仙居——同尼村</p> <p class="ql-block">七十二拐意味着七十二个视角,满足你视觉所有的贪婪</p> <p class="ql-block">山路崎岖,开车不看景,看景不开车,那是开还是不开呢?</p> <p class="ql-block">   车在下,眼在抬,人们对高度的关注始终如一,别忘记脚下的路啊。</p> <p class="ql-block">    业拉山怒江72拐沟底的同尼村,村民在这贫瘠的群山之中描绘出如此鲜艳的生命色彩,多少代人的坚持信念和不懈努力,是人类与自然和谐,也是战胜自然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世外田园,第一次出藏时见到时就感慨万千</p> <p class="ql-block">    从怒江七十二拐观景台下到山底已经走了三十几公里,始到怒江边,又是一幕人类与自然共生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    日拉村,难以想像当初是如何就定居于此,且没有因社会变化而流失。</p> <p class="ql-block">    透过云层又跃过山顶的阳光照射在村尖上,真是时不待人,如果早一点到达,也许阳光全照亮整个山村。</p> <p class="ql-block">     这个山村如何与现代社会取得联系?沿怒江上行有座桥通向317。这村村通公路的成本不小。</p> <p class="ql-block">    这张是2009年时游玩时的旧照,可以看出变化还是蛮大的,当时甚至看不到与外界连通的路,那时真如“世外”,近十年过去了后可以看出,规模没多大变化,主要是桥搭好了、路修通了,大有兴旺的迹象。愿他们能够有老天护祐。</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人们对抗自然的心是那么的坚定,汉族似乎在这方面要低于少数民族,适于人类舒适生活的地带养育了我们,而与大部分需要与自然顽强争斗的所谓的边远地区都留给了他们。</p> <p class="ql-block">    怒江边的砂岩,为防止坍塌被切成了墙面而松散地屹立着,成了过客的留言版,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也在上面刻上了“生日快乐”来庆祝一下,砂岩右上部还有个心型的石头,好不惬意。</p> <p class="ql-block">再在怒江边堆一个玛尼堆,心中默念着事事平安。</p> <p class="ql-block">    怒江在山下哗哗地流淌,旁边的山峦却好像无视生命之水的力量,植被非常稀少,如没有进化的原始文明,以原生态的姿态示人。</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水真的比不上317川藏段一路养育生命的河、曲,那里牛成群、村成行,好歹也有些草甸爬上山,而这里一片荒芜。</p> <p class="ql-block">    著名的怒江大桥,这里看过去中间巨石前正在建设新桥,增加这个318国道关键节点的通过能力。这里的山石在太阳照耀色彩还是蛮鲜艳的,但几乎没有一点绿色,也是从某一方面说这里应该是自然灾害频发,植物还为来不及附着在上面就迎来新的脱落,所以这里无论是建桥修路、还是保证通行都是个非常困难的事情,这座怒江大桥被称为318国道川藏线的咽喉。</p> <p class="ql-block">这是老桥,穿巨石而过,来往车辆单向通行。</p> <p class="ql-block">    两江汇流,右手边是怒江,左手边的是冷曲,从业拉山下来到怒江边至此与怒江分别,同行不过6、7公里,花了我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有点流连忘返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有人说这是老虎嘴</p> <p class="ql-block">日斜西落,明暗分明</p> <p class="ql-block">灰暗下色彩不在分明</p> <p class="ql-block">好在仍然通透,远山近林对比度还在</p> <p class="ql-block">近焦远淡,虽不似水墨写意,但也自然天成。</p> <p class="ql-block">血红的岩泥怎的就从黑土中破壳而出了?</p> <p class="ql-block">自然暗淡了红土层层,人类营造了绿荫,彼此界线分明</p> <p class="ql-block">蓝白红绿灰,斜阳下总有奇异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    八宿后山好像有个寺庙,天黑前到达八宿酒店,累了,没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原本认为无什么安排、只是赶路的行程,内心还为离开317而遗憾,因为318多年前曾走过一回,也就没特别在意,可一天下来,真正体会到西藏的风景是在路上,有没有风景点根本不重要,或者说一路都是风景。浪拉山的风云、邦达草原的宁静、业拉山的群峰、同尼村的田园、怒江边的留言......甚至邦达机场的停机坪,无不让人不虚此行,丝毫曾经经历的感觉都没有,晚餐重庆火锅加生日酒,早点入梦,清清眼睛内的库存,明天收纳新的精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