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史上的璀璨明珠河连湾

田野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在环县洪德乡以南5公里河连湾村的路东侧有一个小村庄,院内建有两排土木结构的旧厦房。看起来虽然普普通通,然而在中国革命史上它却如一颗璀璨明珠,令万众瞩目。这就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中共陕甘宁省委和陕甘宁省政府的所在地。据了解,这里以前曾是国民党伪区长汪银科的庄院。当时,邻街有7间铺面,铺面上耸立着阁楼。院分前后两进,中间用开有月门的墙隔开;后院三间上房,青瓦隔扇,屋脊还装有鸟兽,在穷乡僻壤里颇显得富丽堂皇。上房两侧有两间耳房,房后有两颗高大的柳树,给人一种“杨柳荫后瞻”的优雅之感。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留下了他们伟大的足迹,正因如此,才使这个小村庄至今熠熠生辉,万民仰慕!</span></p> <p class="ql-block">1935年10月,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与鄂豫皖北上的红军和陕北红军会合在一起,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边区根据地的第二次围剿,在大西北站稳了脚跟。这时,日本帝国主义进一步向我华北进攻,民族危机日益深厚。大敌当前,国民党政府不顾全国人民的抗日愿望,继续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不断向陕甘宁边区调兵遣将,实行军事围剿。为了打破国民党军队的封锁,直接对日作战,中央红军于1936年2月进行了东征。痛击了阎锡山军31个团,解放了同浦铁路沿线广大地区,直逼太原近郊。红军东渡后,蒋介石一面增兵阻止红军东进抗日,一面调动陕甘宁驻军向陕甘宁边区根据地进攻。为此,中央红军在同年6月又组织了由彭德怀、聂荣臻、左权等领导的西征大军,分两路,神速前进,先后击溃了马鴻逵、马鴻宾等部,解放了从环县到同心,从靖边到海原,纵横800多里的广大地区,保卫和开创了陕甘宁边区革命根据地。</p> <p class="ql-block">随着解放区的迅速扩大,党中央决定将陕甘宁边区改建为陕甘宁省,组建了中共陕甘宁省委和陕甘宁省苏维埃政府。1936年7月初,陕甘宁省委和省政府从陕西甘泉的下寺湾迁到属环县洪德乡的河连湾。在这里,组成了以李富春为省委书记、马錫五为省政府主席、组织部长罗梓铭、宣传部长李一氓、边区工作部长蔡畅、军事部长肖劲光、副部长赖传珠等领导的省委和省政府,下辖华池、赤安、曲子、赤庆、环县、固北、预旺、预海、靖边、定边等18个县 ,陕甘宁省委和省政府领导这里的广大人民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剿匪反霸,发展生产,进行了艰苦卓越的革命斗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建设。1936年8月-9月间,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曾两次来到河莲湾,将这个山村载入他的名著《西行漫记》。同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部也移驻河连湾,周恩来、朱德同志按照毛泽东主席的部署,在这里亲自部署了闻名的山城堡战斗,结束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拉开了抗日战争的帷幕。</p> <p class="ql-block">“西安事件”不久,陕甘宁省委和省政府从河连湾迁到曲子镇。1937年4月,随着革命形式的需要,省委和省政府撤销,1962年,甘肃省人民委员会公布河连湾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7月1日环县人民政府在这里树起了纪念碑,纪念碑正面阴刻肖劲光题写的“中共陕甘宁省委、陕甘宁省政府旧址”,背面是原陕甘宁省委和省政府光辉业绩简介。如今,这里梯田条条,绿树成荫,不仅是光荣革命传统教育的大课堂,而且成了环县农业生产的综合开发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