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騰衝最美古鎮之一的“和順古鎮”

Lily King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題記——</b></p><p class="ql-block">旅遊勝地雲南省保山騰衝,襟滄江而帶怒水,據雄關而鎖咽喉,素有“天南鎖鑰”“極邊勝境”之美譽。這裏地勢復雜多樣,氣候立體多元,山川秀美奇險,文化悠久厚重…</p> <p class="ql-block">騰衝,是古代川、滇、緬、印南方陸上“絲綢之路”必經之地;和順,就在“官馬大道”之旁,所以和順古鎮的歷史與“茶馬古道”和“絲綢之路”密不可分…</p> <p class="ql-block">和順,地處西南絲綢之路要衝,具有600多年的開發史。這裏山環水繞、文野平濤、楊柳含煙、荷塘飄香、亭臺樓榭與山明水秀相映交輝,構成了一幅和諧的鄉村風情畫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旅行是一場帶著渴望的探索與觀賞,常言道“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去山川,看的是山水風光的絢麗色彩;去海邊,圖的是沐浴陽光的舒適休閑;而去古鎮,遊的則是一種歷史久遠的滄桑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對於雲南騰衝的美景響往已久,再加和順古鎮大名鼎鼎,早已通過各種渠道,對其有所耳聞,且從此念念不忘…。難得三五知巳有緣相約一起,為了尋找他鄉美好的景色,來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今天,終於如願以償的飛向了它——騰衝,我們來了;和順古鎮,我們來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和順古鎮是一座始建於明朝的古鎮,明洪武年間,來自四川、江南與中原的將士軍屯和民屯於此生根開花。明朝中葉開始,和順人沿著南方絲綢之路“走夷方”闖蕩,幾百年間造就了一批批跨國商號與雄商巨賈、文化名人,和順當時成了邊地的一顆明珠…</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這六百多年來,古鎮積攢了中原文化、西洋文化、南亞文化、邊地文化;並形成了獨特的建築文化、宗祠文化、僑鄉文化和馬幫文化,它們在這裏交融碰撞。和順利用了這些豐富而獨特的文化資源,近二十年來,使和順逐漸演變成為雲南四個典型的生態文化村之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鎮同時還擁有著氣勢恢宏的建築群落,在古老的火山臺地,千姿百態,引人入勝。保存完好的文昌宮、元龍閣、中天寺、圖書舘、獨具特色的月臺、照壁、牌坊、以及環村河畔的一座座洗衣亭、石拱橋和八大姓宗祠,都體現出和順豐富多彩的文化特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進入20世紀,和順古鎮更按照“保護風貌,浮現文化,適度配套,和諧發展”的思路來開發旅遊,這也是和順在文旅融合中實施古鎮資源保護的行動指南。古鎮的獨特魅力逐漸被發掘浮現,驚艷於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5年,在中央電視台舉辦的魅力名鎮評選活動中,和順古鎮從全國180多個參評鄉鎮中脫穎而出,獲得了“中國十大魅力名鎮”唯一的大獎。有了“魅力名鎮”的加持,和順古鎮開始了從一個傳統的農業村鎮向旅遊名鎮的“蝶變”。如今還擁有了國家歷史文化名鎮、國家環境優美鄉鎮、國家AAAA級景區等稱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從此,這個山清水秀、古色古香的小鎮,也讓無數觀眾記住了它的名字。它帶人們看到了一座美麗的古鎮,青石古道悠悠、青翠樹木依依、溪水流響潺潺,恍如是“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的詩境,一個去了就不想走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和順古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和順古鎮”位於騰衝城西南4公里處,古名“陽溫墩”,由於小河繞村而過,故改名“河順”,後又取“士和民順”之意,雅化為如今的“和順”,全鎮人口7000多,而僑居海外的和順人則達12000多人,因此,和順成了雲南著名的僑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走進保山騰衝的和順古鎮,漫步雙虹橋,橋畔矗立著一塊寫有《中國魅力名鎮和順》的石頭,格外引人注目,它是如今到和順旅遊的綱紅打卡點,它也是和順古鎮發展進程中一個歷史性轉折點的見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雙虹橋】</b></p><p class="ql-block">圍繞著古鎮是一條蜿蜒流淌的三合河,兩道彩虹般的石拱橋橫跨在河流之上。雙虹橋建於清朝道光年間,是當年在朝廷做官的“橋頭老爺”寸玉帶領鄉親們修建。它是每一位遊客進入古鎮的必經之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兩橋形如雙虹臥波,故名“雙虹橋”。兩橋造形精美,橋畔綠柳成蔭、紅蓮映日;站在橋上,遠眺滿塘荷花,觀賞飛簷高翹雨洲亭,傾聽流水細訴;橋下鵝鴨戲水,魚翔淺底,猶如一派江南水鄉的恬美風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據說老石橋建好後,寸玉將剩餘的銀兩埋在地下,以備後人修橋之需,並立一石碑,上寫“橋倒碑修,碑倒自修”。寸老爺的啞謎後來被歹人堪破,他們推倒石碑,挖出錢財,逃之夭夭。幸好雙虹橋足夠結實耐用,並沒有“橋倒碑修”一說,至今仍屹立在三合河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和順順和牌坊】</b></p><p class="ql-block">進入古鎮,首先望到的是“和順順和”牌坊,建於2001年,是和順標誌性建築。中國人都喜歡和、順兩字,和與順不論如何組合,都讓人嚮往,讓人琢磨。這裏巧妙地用了回文的修辭手法將和順兩字構成了和順順和的組合,寄托對生活美好的嚮往,對人們的美好祝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自古牌坊是漢文化的象徵,在漢文化積澱深厚的和順古鎮,歷史上有九座牌坊,大部分建於清代,少數建於民國初期,和順牌坊分為文化坊、百歲坊、節孝坊三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雙虹橋頭東邊的牌坊是座文化坊,牌坊上刻有“文治光昌”、“士和民順”的文字。在清光緒年間因和順民風淳樸,百姓遵紀守法,社會治安非常好,當時的父母官、騰越廳同知陳宗海到和順視察後大受感動,於是寫下了“士和民順”四個字以示表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和順古鎮依山傍水,環山而建,綿延數裏,聚落著八大祠堂、七座寺廟道觀和眾多小巷,還有100多幢清代宅院圍繞著整個村子;建築中西合壁,既有徽派建築的婉約,又有西式建築的明朗,兼有東南亞風情,各種建築別樹一格,非常有特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於從和順到緬甸才70公里,很多人便跑去那裏做翡翠生意,還有人遠走印度和歐美闖蕩,其中不乏成為了翡翠大王、棉紗大王、谷米大王等巨富大賈,他們發達還鄉以後,就在和順修建宅院和宗祠,所以這裏的宅院和宗祠有很多…</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和順的八大姓氏都設有自己的宗祠,每個祠堂都保存完好,共存共榮、和睦相處。而且八大姓氏都有完整的族譜,並依然保持續修的傳統。每年春秋兩季是祭祖季節,各姓子弟從四面八方趕回家鄉,在自己的祠堂裏舉行盛大的祭祖活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寸氏宗祠】</b></p><p class="ql-block">八家祠堂均以中式建築為基調,其中的寸氏宗祠為和順古鎮的標誌性建築。從內到外建有正殿、廂樓、花園、客堂、大廳;門分三道,大門外上下兩層月臺,月臺兩邊石標杆上各有兩個石鬥,為清光緒年間乙未科進士寸開泰所立。祠堂的大門為南亞風格,大門上下左右的石雕美輪美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劉氏宗祠】</b></p><p class="ql-block">和順古鎮中的劉氏宗祠建於清代鹹豐五年(1856年),至今已近150年,宗祠正前方是半月形荷塘,塘上築雙孔橋通達月臺,月臺上建精美的牌樓式大門。進入祠堂後,兩側園中植以梅蘭竹菊,環境清幽。</p><p class="ql-block">宗祠的正殿是供奉劉氏始祖之所,存有乾隆時的“永免錢糧”、“保我子孫”古碑和漢高祖劉邦、光武帝劉秀、昭烈帝劉備的三祖遺訓碑,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家堂”。還設宗祠文化館,展現和順宗祠文化“和”與“活”的特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李氏宗祠】</b></p><p class="ql-block">李氏宗祠建於1920年,佔地4000餘平方米,因所處地勢高峻,施工其間極其艱難,劈山填土,歷時6年方告落成。建築有樓閣、石階、拱門、林園之古建築群組成。宗祠以布局雄偉,視野開闊,環境清幽,風景優美而聞名遐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氏宗祠內有民國元老譚延闓、李根源題寫的楹聯。和順李氏家族上曾產生了雲南都督蔡鍔的秘書長李曰垓、哲學家艾思奇(李生萱)等一批文化名人。李曰垓是艾思奇的父親,雲南辛亥重九起義元老,出任雲南護國軍秘書長。著名的討伐袁世凱稱帝的《討袁檄文》就出自他的筆端,被國學大師章太炎稱為“天南一支筆”,後曾任滇西第一殖邊督辦,政績斐然,並有詩文傳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25年,李曰垓先生為李氏宗祠題寫了一副對聯:“派衍陽溫登,正昔日彩雲南觀;門迎高黎貢,看吾家紫氣東來。”上聯中的“派衍”,是一代一代傳襲之意;“陽溫登”是和順的舊稱;“彩雲南觀”相傳漢武帝聽說南邊出現五彩雲,就派人調查這一現象,一直找到雲南,終於看到了五彩雲,故有“彩雲南觀”之說。</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元龍閣】</b></p><p class="ql-block">在李氏宗祠附近的就是和順著名的“元龍閣”,始建於明末,重修於清初。潭、亭、閣都圍繞“龍”為主題,是典型的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是代表著儒、釋、道三教合一的道觀,由山門、龍王殿、三官殿、魁星閣、觀音殿組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元龍閣”背後是鬱鬱蔥蔥、古樹參天的黑龍山,前面為碧波盪漾、水質清澈、色如翡翠的“龍潭”,三面環山,一堤為廊。堤上古榕廕蔽,潭中水洗白雲,風光十分秀麗,宛若人間仙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元龍閣前面還有著和順人最喜歡的、寬敞的大月臺;大月臺所在的地方,是和順水碓村,“水舂花下雄,人在水中天”是這裏優美景致的寫照,如今,大月臺為和順鄉民、遊客休息之處…</p> <p class="ql-block">大月臺兩側育有兩株古樹,一株為樟木,一株為榕樹,樹冠猶如兩把巨傘,罩住了整個月臺,大月臺下為荷池,現正當盛夏,冰清玉潔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荷花盛開,更為元龍閣增添了色彩…</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和順小巷🍃</b></p><p class="ql-block">和順小巷沿和順古鎮三合河而建,由近萬平米的古建築組成,其中包括清末騰越總兵張松林的老宅。與和順濕地、田園、荷塘毗鄰,小巷中的大馬幫博物館,用3000件文物和近百幅老照片展示西南絲綢古道的歷史、大馬幫生活場景、滇商輝煌的歷史,和順人“走夷方”的生活方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和順小巷沿河而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和順小巷入口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和順小巷總兵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張松林將軍第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馬幫博物館】</p><p class="ql-block">在和順小巷開設的“大馬幫博物館”分為馬幫館、滇商館及走夷方館三個部分。博物館以其獨到的設計,展示西南絲綢古道的歷史、大馬幫生活場景、滇商的輝煌、和順人“走夷方”的生活方式,浮現出當年財富與文化積累的過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和順小巷馬幫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和順小巷滇商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和順小巷走夷方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400多年歷史的茶馬古道,一路上高山峽谷林立、大江大河縱橫、道路崎嶇、舉步維艱,因此,馬幫成為了邊貿貨運的唯一方式。經歷了千百年的磨煉,形成了它獨特的組織形式、行規行話、冒險、勤勞、守信、團結的馬幫精神與獨特的馬幫文化。在這段歷史中,和順古鎮書寫下了不可磨滅的歷史篇章。</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法造紙、皮影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有參於性的表演性項目都在小巷出現;小巷搭建起今人與歷史文化血脈相接的樞紐,讓人領略到一個“活著的古鎮”。</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全國最小造紙廠-1】</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全國最小造紙廠-2】</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全國最小造紙廠-3】</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文旅融合的過程中,活化古鎮生活場景讓遊客沉浸體驗古鎮魅力,在古鎮裏的和順小巷,把馬幫博物館、滇商館、走夷方館串聯在一起,成為和順文化的縮影,讓遊客品味到延綿600多年的文明古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了和順古鎮,你會詫異地發現,這裏絕不是高原山地,而是讓我們體驗到“遠山茫蒼蒼,近水河悠揚,萬家坡坨下,絕勝小蘇杭”的境界,也隨處可見王維筆下“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轉黃鸝”的田園風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大水車】</b></p><p class="ql-block">大水車為“和順古鎮的標誌性建築”之一,與青石板路、青瓦古牆成了一幅古城美景圖,也是遊人來古鎮旅行一定會打卡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雨洲亭】</b></p><p class="ql-block">雨洲亭是紀念益群中學首任校長,曾任雲南大學副校長的寸樹聲先生而建。寸樹聲,字雨洲,騰衝縣人民政府首任縣長,歷任全國政協常委,民盟中央常委,雲南省政協副主席等職,是雲南省著名的教育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洗衣亭】</b></p><p class="ql-block">寧靜端莊的和順古鎮,悠悠小河環繞而過,沿著河邊走,在這清澈的小河上,每隔一段便會看到一座小亭,這便是和順最獨特最溫柔的公益建築《洗衣亭》。這一座座的洗衣亭,形成了古鎮一道獨特的風景,它的獨特不在於式樣,而在於它蘊含的意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走夷方”的和順男人總有許多割舍不下的牽掛,為了讓家中的女人在河邊洗衣洗菜時不至於日曬雨淋,偶有返鄉時便相約湊份,備料請工,在河岸鋪石修亭,為留守在家的女人們遮風擋雨,故名“洗衣亭”。從此,這洗衣亭也成為了婦女們邊聊天邊勞作的場地,排解了她們很多的寂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逢年過節的時候,背井離鄉的男人總會回來,洗衣亭就成了和順女人守望親人的地方,它雖不能為婦女們遮蔽多少風雨,卻也讓她們感受到了溫暖和依靠,這是遠走他鄉的和順男人對自己的女人最樸素的情感表達。</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貞節牌坊】</b></p><p class="ql-block">漫步於古鎮街巷,隨處可見宗祠和牌匾,其中也有建於清朝的貞節牌坊,它們既代表了和順女人的貞潔情操,也記載著她們往日的辛酸命運…。在那時的社會背景下,社會輿論用貞節與守道,孝敬與勤勞給她們套上了傳統貞節的枷鎖。與洗衣亭的溫柔相比,貞節牌坊顯得更加冰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和順圖書舘】</b></p><p class="ql-block">每一個剛剛走入和順古鎮的遊客,都很快就會被映入眼簾的一座氣勢非凡、中西合壁的建築吸引,它就是“和順圖書舘”。圖書舘門楹是採用飛簷翹角的中式建築,面闊三間,雙坡小青瓦屋頂,下為醒目紅色牆裙,門額為金色題字“文化泉源”,上為藍底白字“和順圖書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進入門庭後是一西式青磚石建築,門楣上的牌匾“和順圖書舘”為胡適題寫,再上面藍底白字的“文化之津”匾額為國民黨元老、曾任故宮博物院的第一任主任的李煜瀛先生的墨寶,石牆圍攔上“民智泉源”則是我國著名的數學家、曾任雲南大學的熊慶來先生所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主樓為二層樓房,兩側各有一個半六角亭,西式門窗,造型別致,樓後為藏書閣。堪稱中國鄉村第一的和順圖書舘,歷史悠久,藏書豐富,先後被列為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雲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國僑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6年5月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和順圖書舘建於於1924年,是本鄉旅緬華僑為振興家鄉文化教育而捐資創辦的鄉村圖書舘,現有藏書7萬多冊,其中古籍珍本1萬多冊,被譽為中國鄉村最大的藏書最豐富的圖書舘。一個小小的鄉鎮,居然藏著一個有近百年歷史的圖書館,這確實令我感到驚訝…</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曾經的中國遠征軍第二十集團軍將司令部設在和順圖書舘,霍揆章總司令在這充滿著書香氣息的地方運籌帷幄,指揮了改克縣城制高點來鳳山等艱苦卓絕的戰鬥。和順圖書舘也見證了那段遠徵軍不可磨滅、浴血奮戰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和順文昌宮】</b></p><p class="ql-block">和順圖書舘旁邊就是文昌宮,用於供奉文昌帝君,是一個典型的中式古建築。和順文昌閣建於清道光年間,位於和順古鎮的中軸線上,以文昌閣為中心,向東西兩個方向展開,說明了和順的先輩重視文化的思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整座文昌宮似宮殿般的石欄回環、殿閣雄偉、雕梁畫棟、氣勢軒昂。文昌閣是供奉文昌帝君的地方,文昌帝君又名文曲星是道教中掌管文運和功名的神。如今,文昌宮還是和順文化的搖籃,是文化光昌的象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和順人自古就對文化教育非常重視,明清兩朝,和順文風盛行,鄉裏設有私塾義學。子弟們進學讀書,並積極趕考爭取獲得功名。文昌閣左右樓閣下鑲嵌著《和順兩朝科甲提名碑》,紀錄了和順歷史上出了8個舉人,403個秀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彎子樓民居博物館】</b></p><p class="ql-block">“彎子樓”因樓房沿巷道的曲線修砌,所以和順人形象地把它稱為“彎子樓”。它不僅是一座民居的雅號,也是清道光二十年(1840)創辦的跨國商號“永茂和”李氏家族的代稱。</p><p class="ql-block">在和順鄉,彎子樓很有名,因為它是和順的首富之家,是“永茂和”商號李氏三兄弟的宅第。彎子樓不以其奢華氣派,而以其雋秀典雅,成為和順僑商富而不奢、貴而知禮的典範。</p><p class="ql-block">“彎子樓”民居為三進三坊一照壁的庭院組合式建築群,現被政府列為“彎子樓民居博物館”;一院、二院展覽著李氏宗族史以及和順民居文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和順的建築格局有“四和三順”之傳統,體現了和順人的“和”與“順”,由此可看出和順人的文化、情操與遠見卓識。“四和三順”包括融和、隨和、和諧、和睦,以及順勢而建、順巷而建、順其自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和順的老宅都很有特色,木雕精細,造型生動,牆基選用當地特有的火山石,非常牢固,顏色與坯磚也搭配,屋頂上的黑瓦勾勒出美美的線條,呈現出濃郁的滇西風格。</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於“走夷方”所帶來西方文化影響,和順古建築除了繼承了中國古代的建築風格,同時也接納了來自西方的建築風格,並使之運用到建築中,和順古鎮的建築區別於國內所有的古代建築群,形成了獨特的建築風格…</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和順人家🍃</b></p><p class="ql-block">走進一戶和順人家參觀,一瞬間彷彿穿越了時空隧道,進入影視劇中才能見到的清末民初的場景。一道道匾額、楹聯,如同史書上撕下的幾片殘頁,懸掛在和順民居的大門和堂屋裏…,原來此宅院是當時赫赫有名“翡翠大王”的府第。</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些古建築風格獨特,布局合理,裝潢精致,具有天然的地方民族氣息。加之和順古鎮所在地區盛產木材,特別是以楠木、禿杉等名貴木材為主;因此也使徽派建築文化的木雕和繪畫藝術在古建築中被發揮的淋漓盡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知不覺的走著看著,時間過的很快,已到了晚飯的鐘點,我們走進了一家真正名稱“和順人家”的飯館用餐,據剛才導遊介紹,這是一家在鎮上很不錯的、很有名氣、很有特色的酒樓…</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即刻上網搜索,原來這家“和順人家”酒樓還是和順的百年老宅,位於古鎮入口處,有著古樸典雅的建築裝飾,面朝和順田園,景色宜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們選了一間面對荷塘的包房,窗外景色特別賞心悅目…</p><p class="ql-block">“和順人家”的菜品以騰衝當地菜系為主,以綠色天然的原料食材;在這裏,讓我們體驗了真正的和順美食,讓我們品賞了最原汁原味的烹飪…</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酒樓設有室外雅座和10個室內大小包房,據說旅遊旺季最繁忙時,可同時接待兩百多位賓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飯後大家對古鎮仍餘情未了,繼續精神飽滿地夜遊和順。此刻,夕陽已逝、萬家燈火的古鎮又為我們呈現出另一番的美麗姿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也許你去過麗江,享受過很多人夢寐以求、小橋流水的清凈生活。也許你曾去過大理,看過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築,感受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純樸民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你已打卡過大理和麗江的古鎮,那麽,請一定不要落下騰衝的和順古鎮。如果說麗江大理古鎮的愜意是遠離城市的喧囂,那麽,和順古鎮的愜意則是一種鄉鎮簡單的生活方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人說的好:“如果說騰衝是一本百讀不厭的書,和順就是這部書的精華,如果說騰衝是一塊美麗的翡翠,和順就是這翡上最水靈的亮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國最美的鄉鎮非和順莫屬。和順,這村鎮的名字一聽就覺得親和、順和。在和順,每一時每一刻都被感動著,那就是和順人的溫和順良、和順人的錚錚鐵骨、和順人的愛國精神、和順人的文化底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倘佯在小鎮,沿街盡是客棧,翡翠玉店也不少,琳瑯滿目的手工藝品,也有人擺攤賣著豐富的小吃,要不是剛吃完飯,一定也要嚐嚐鮮🤪,小鎮居民各自忙碌著,這就是屬於和順古鎮獨有的生活氣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和順古鎮被評為《中國十大魅力名鎮》之首,以及《中國國家地理》、《時尚旅遊》等媒體推薦為“人一生要去的50個地方”,果然名不虛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和順有童謠:“河順鄉,鄉順河,河往鄉前過;水映寺,寺映水,水從寺前流。”就是在這樣一片溫暖和煦的壩子裏,孕育出西南邊境最大的漢文化“飛地”。儒家文化在此生根發芽,滋養了一代又一代和順人的家國情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圖片拍攝/William & Lily</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文章編寫/Lily(歷史資料來自綱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後期製作/Lily</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謝謝您的賞閱!🌹☕️</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