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南京姨舅,是我从小就熟悉的称呼,他是我知晓的亲友里面最有本事的人。我认识他将近40年,面对面的交流机会不多,但他对我的影响和帮助很大。</p><p class="ql-block">小时候见到姨舅,应该在6岁左右,对他的形象没有印象,但清晰地知道他是在南京做公安的领导。那时,他回老家是为我亲舅舅的一桩嫌疑命案纠纷主持公道。后来见到姨舅,也都是在我亲舅舅家。他高大挺拔,白皙帅气,轻言和善。妈妈说我当时会要他的大平顶帽子戴,我不记得,只记得我有一顶仿版的公安平顶帽。长大后才慢慢了解到,他是高中生,参加过上海市南京路上抓特务,后面到贵州做公安局长,退休前回到南京公安专科学校做纪委书记。</p><p class="ql-block">姨舅回老家,会带很多东西, 每一样我都如获至宝。我一生中,很多第一次看到的,都是他从南京带回来的,方便面、压缩饼干、可口可乐、巧克力、生日蛋糕、蘸墨水钢笔等等,这都是我童年最美好的回忆。</p><p class="ql-block">他回老家,都是和我的舅舅睡在一张床上,虽然那时舅舅家的条件很困难。在我10岁左右,姨舅的妈妈去世,临终前说要和我的外婆葬在一起,可见他们姨姊妹的感情是十分深厚的。这样的感情,我在舅舅和姨舅身上也看到了。亲疏未必是血缘决定的,是人和仁爱之心的碰撞结果。每年,姨舅都会在清明时回到老家祭祖,直到80岁左右。近年,我在扫墓后,会拍一张姨婆石刻墓碑的照片给姨舅,以解他的牵挂之情。</p><p class="ql-block">对姨舅最清晰的记忆,是我18岁那年。高考结束后,他给我送一份南京的走读证明,这个证明可以有10分的降档机会,那是一个炎炎夏日。那天,他和我聊了已经完成的志愿填报,他说很想让我去青岛,离他哥哥那边近,或者能够到南京,他好照顾我,反正现在想来,他就是希望能照顾和帮衬到我。结果,我被本一第三志愿录取,虽然其他志愿几乎全部是南京,但就这样错过了姨舅的美意。之后,在大学里,我和他有书信来往,这些信件应该还在,我想再看看,看看他对我的学习鼓励、人生指引、与父母相处等。由于到南京坐火车,我有时会去姨舅家过两天,是公安学校的家属楼里,也会在南京游玩。2000年春节后返校,在南京火车站,列车超载,已经进入站台的乘客在队列武警的阻止下禁止登车。60多岁的他,看到一个开启的车窗,就让我蹬在他的肩上,从窗户爬进火车,这是我终身难忘的回忆,似乎是朱自清父亲的背影。</p><p class="ql-block">姨舅退休后才开始练毛笔字,在我读大学时就写得很好了,是我认识人里写得最好的。看到我写字,他就说侧缝用笔,是现代书法,实际就是不规范,但没有直接批评,他就示范一下中锋。他一直写行书,我说要从楷书入手,他说未必,事实他是对的,至少实践证明了。他劝我写行书,我今年才开始写了一点。姨舅80岁后,会在微信上发一些书法作品,不多,有他自撰内容的诗词,也有拜年的祝福,前几年看望他时,才知道这些高水准的作品居然就是在简单的飘窗上书写的。我也会把为公司准备的春联发照片给他指点,他会指出基本的对仗和押韵等不妥之处,对毛笔字评价不多,估计是和好字差距较大。近年,我还发了一些国画习作或毛笔字临帖,他还是蛮肯定的。我能看到的他最后一幅作品,是苏东坡的两首诗,夜赏海棠和呼童扫花影的趣事。推想,他在苏轼的作品中,也读出了自己的性情和诗情。他的一生,也定格在了他落款的八十七叟。</p><p class="ql-block">前几年,我们一家三口去看望他,这是最后一次看到他,似乎他还是我儿时记忆中的伟岸形象,没有大变化。一次,我发了家人照片给他看,他直白地说,我们三口的很好,但我父母的没有拍好,要求我春节回家重新拍好看一些。我知道他怜老的良苦用心,娶了老婆忘了娘的案例比比皆是,这是对我做人的教诲。后面,我和父母合照,他很满意。我还拍过一段爸爸拉二胡的视频给他,他看了蛮开心,并让我提供一些学习资料支持爸爸的爱好发展。今年听说我经常回家,他也很欣慰,只不过这是我和他的最后一次微信交流。此后不久,约着舅舅家一起,去一趟南京看望他的,但没能成行。</p><p class="ql-block">昨天,2023年1月8日,舅舅永远地走了,我后悔过去3年没能看望他,成为永远的悔,尽孝不能等。昨天开始的头痛,在得知这一悲痛消息时方好,似乎是冥冥之中的安排。余生我很想活成舅舅的样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