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那里结缘

知音 55938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的北大荒回忆(二十)</h3> <p class="ql-block">  到黑龙江去的上海知青,年龄最大的要数我们66届高中生了,去时21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可那时的我们很单纯,谈恋爱的事根本没想过。在那极“左”的年代里,知青谈恋爱被视为资产阶级思想,要遭到批判,被大家鄙视。但不知不觉就到了这个年龄。在当地,二十五、六岁的大姑娘还没处“对象”,别人会向你投来异样的目光,家里的父母也开始着急起来,悄悄托人给我介绍朋友。</p> <p class="ql-block">  也许是缘分吧,那个经常到我们学校宿舍来看他们13连战友的老实腼腆的大个子男生,虽话语不多,但在排球场上却是个响当当的“一槌定音”的铁榔头。那一年,牡丹江地区搞排球联赛,他作为我们33团男排主力,拼搏在赛场上。那段日子,我经常带着学生作为“粉丝”到场边去观战助威,那个飞身扣球的矫健身影渐渐走进我的心里。后来他们作为常胜将军,从团部打到师部,又从师部打到兵团,屡战屡胜,荣获冠军,载誉归来。最后他和二传手屠立群被兵团选中,代表兵团男排去参加沈阳军区的比赛。从此,他那“4”号扣球手,也在农场小有名气。</p> <p class="ql-block">  战友牵线,天地有缘。我和祥子的第一次见面,是战友把我们约到团部后山的小树林里。后山不算高,小树林也不茂密,但却绿树葱茏,异常幽静。攀上山顶可以俯瞰整个迎春的全景,这里也成了知青们谈恋爱常去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其实,我们几乎没有到小树林里去散步的机会。那年月知青谈恋爱,在一个农场,却不在一个连队的很多,难得见一次面还像搞“地下工作”。他在13连任材料员,我在团部中学当老师,相隔十几里地呢!他要到团部来办事,才能抽空到学校看看我。有时只有中午匆匆一会儿,我就要去上课了,哪有时间到小树林去悠闲哦!但那片小树林仍然成为我们青春的美好记忆。</p> <p class="ql-block">  记得有一次,他到团部开两天会,吃完晚饭,我们在黑漆漆的公路上散步。两人从公路这头走到那头,再从那头走到这头。忽然,远处响起“热特”(北大荒一种似拖拉机的四轮小车)的隆隆声,大光灯从身后扫过,还夹杂着许多人嘻嘻哈哈的笑声。只听他说:“不好,是我们连队去火车站接人的车回来了!”为了不被他们看见,急得他拉着我跳到了路边的一条干沟里。事后想想真好笑!</p> <p class="ql-block">  75年,都到了大龄青年的我们,上学无门,返城无望,决心扎根边疆,不想再当鹊桥相会的“老大难”(在当地,28岁还不成家就叫“老大难”)了,决定5月1日回上海办喜事。</p><p class="ql-block"> 没有浪漫的婚纱,没有高朋满座的宴席,与其说是婚礼,不如说就是两家人凑在一起吃个团圆饭。记得在家附近的四川北路西湖饭店,30元一桌,共三桌,就算见证我们走到了一起。</p> <p class="ql-block">下:1978年夏,在哈尔滨松花江畔</p> <p class="ql-block">  婚后,我们回到北大荒,白手起家,共同经营着自己的小家。像当地人一样挑水、劈柴、种菜、喂鸡……,艰苦环境锻炼着我们独立生活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一年后,我们的儿子出生了。爱情的结晶为我们带来了无限快乐,也让我们共同品尝着在北大荒养育儿女的艰辛。每天我背着孩子去上班,把他放在简陋的托儿所里;下班接回孩子,忙着做饭,晚上又抱着孩子去单位开会。直到老公开完会再打着手电来接我们一起回家。再后来,婆婆来北大荒为我们照看孩子,才减轻了我们不少负担。</p> <p class="ql-block">下:陪伴了我们婚后四年的北大荒小屋</p> <p class="ql-block">  1977年秋,我和老公一起参加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次高考,又分别去哈尔滨、牡丹江上大学。孩子只得让婆婆领回北京姑姑家抚养,全家人天各一方。直到79年,在小平同志的知青返城政策下,经过百般努力,我们才终于落叶归根,如愿返回上海。</p> <p class="ql-block">  对于已经陌生了的大都市,已经青春不在的我们,又共同面临着“一切从零开始”的挑战。两手空空,没有房子,老公甚至暂时没有工作,孩子又小……那又是怎样的一种艰辛啊!但逆境中的我们,不气馁,不悔恨,重新站在零的起跑线上,克服困难,努力拼搏,共同面对生活的酸甜苦辣,奋力改变着自己的命运。</p> <p class="ql-block">  风雨同舟几十载,相濡以沫到暮年。在那些相濡以沫的日子里,我们互相搀扶,共同面对,走过了无数艰难曲折。我们的小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苦尽甘来,发生了巨大的变迁,也从中享受到爱情的美好、生活的幸福。</p> <p class="ql-block">  去年7月,我们应邀回农场。四十年故地重游,感叹真是今非昔比了。我和祥子来到后山,当年杂草丛生的地方早已打造成美丽的“北山生态公园”。</p> <p class="ql-block">  沿着蜿蜒的石阶小道拾级而上,当年的小树林也已变成了浓密的大树林,山上还修建了凉亭和一些精致的小景。</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林中寻寻觅觅,想找回记忆中我们初恋的地方,可一切都没了踪影。想想当年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如今已是两鬓斑白的花甲之人,不禁感叹时光的流逝。我们站在山上农场石碑《五十年誌》前留下合影。 </p> <p class="ql-block">  啊,忘不了!脚下是我们曾经相恋的地方。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摘自我的北大荒回忆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