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制作:赏花玩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京九铁路”为何在这里被“拐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听李德生、万海峰将军讲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作者:黄振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1991 年至 2001 年,我先后在光山县委、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中心)工作。因为工作需要,我曾有幸多次见到李德生、万海峰将军。他们对家乡人十分热情,对家乡事特别关心。每次见面,他们都会讲一些革命的故事,以此来教育、激励我们努力工作,建设好他们的家乡。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李德生、万海峰将军有许多共同点,我概括有“九处”。一、二人都是我市光山县人。李德生(1916-2011),新县陈店乡人;而在李德生没有参加红军前,这里归属光山县柴山保区。新县是 1932 年国民党河南省主席刘峙(字经扶)因围剿红军有功,在光山县新集镇的基础上组建的“经扶”县;1947 年 8 月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后,又把“经扶县”改为“新县”的。万海峰(1920— ),光山县槐店乡人,距李德生家近百里。二、二人都出生在贫穷农家,从小放牛,没有上过学,十三、四岁时就参加了红军。三、二人在朝鲜“上甘岭战役”时,作为友军曾并肩在此战斗过。四、二人从朝鲜战场回国后,都先后进入“南京军事学院”深造,是校友。五、上世纪 70 年代初,李德生任中共中央副主席、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兼北京军区司令员时,万海峰由 24 军军长提拔为北京军区副司令员,二人同为一个领导班子的成员。六、1976 年 7 月,唐山发生大地震后,万海峰作为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原来长期驻守唐山的 24 军的老军长,主动请缨,参加抗震救灾,当时,共有十多万解放军参与其中。时任沈阳 军区司令员的李德生,派出所属的 16 军、39 军、40 军等部队前来参加。在此期间,万海峰作为第一线指挥员,多次与李德生沟通协调,确保抗震救灾的顺利进行。七、1988 年军队恢复军衔制,时任国防大学政委的李德生和时任成都军区政委的万海峰,同时被授予上将军衔(此次共授予 17 位同志上将,我市除李德生、万海峰外,还有光山的尤太忠)。八、1990 年,李德生、万海峰先后从军队的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之后,都进了“中央顾问委员会”,李任中顾委常委,万任中顾委委员,俩人经常在一起开会,到外地考察调研。九、他二人先后光荣离休后,曾经一起多次回家乡参加“中国信阳茶叶节”,并到光山、新县等地探亲访友、看望父老乡亲,关心家乡各项建设事业,尽心尽力给予指导、扶助。</span></p> <p class="ql-block"> 李德生、万海峰将军对家乡的关心、帮助是多方面的,比如工业交通、扶贫脱困、捐资助学、新县羚锐制药公司上市等。这里,仅说说“京九铁路”被“拐弯”这件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1年 5 月,在李德生逝世 10 周年之际,101 岁高龄的万海峰写了一篇缅怀文章,回忆了他和李德生几十年的故乡情、战友情、不了情。在文中,他专门写了他和李老为家乡争取修铁路一事,现抄录如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世纪 90 年代初,中央决定修建“京九铁路”。在得知方案中没有经过信阳大别山革命老区的消息后,我和李德生同志决定给中央领导写信反映,陈述大别山交通状况差,人民生活困苦,这里的人民曾对中国革命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为了扶助老区,建议京九铁路从大别山“拐一个弯”。此事由我和李德生同志倡议发起,李德生同志第一个在《倡议信》上签了字。随后,我又分别联系信阳老区在京的几位老同志也在《倡议信》上签了字。其他六位同志分别是(以下括号内文字由笔者注):郑维山(新县人,1915—2000,历任北京军区、兰州军区司令员等职,1955 年授中将);尤太忠(光山人,1918—1998,历任成都军区、广州军区司令员等职,1988 年授上将);高厚良(新县人,1915-2006,历任空军政委等职,1955 年授少将);曹思明(商城人,1917-2003,历任新疆军区、总后勤部政委等职,1955 年授少将);潘焱(新县人,1916-1999,历任海军参谋长、北京卫戌区司令员等职,1955 年授少将);陈明义(商城人,1917-2002,历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西藏军区司令员等职,1955 年授少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此后,李德生同志又专门向李鹏总理当面陈述此事,得到李鹏总理的认可。国务院采纳了我们八位老同志的建议,才使京九铁路“拐弯”穿越了我们信阳及大别山革命老区(1996年 9 月 1 日全线开通运营),大大促进了老区的发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以上,是万海峰将军回忆文章的一部分。谁能想得到,当年大别山区的八个放牛娃、穷孩子,经过革命战争血与火的洗礼,逐步锻炼成长为新中国的开国将领。他们虽然身居高位,但仍然不忘初心,不忘家乡,不忘乡亲,一枝一叶总关情。</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目前,八位老将军只有万海峰健在,虽然 103 岁了,仍念念不忘家乡人、家乡事。“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在此,让我们向敬爱的李德生、万海峰等八位乡贤致敬,感谢他们当年为我们争取了这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福泽子孙的致富路、便民路、康庄路、幸福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3 年 1 月于茶城信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97 年 6 月,李德生将军在北京家中,听取新县羚锐公司上市工作汇报。(左二:李德生、左三:张本乐、左一:熊维政、右一:黄振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92 年 5 月,万海峰将军在北京家中会见乡亲。(右三、右四:万海峰和赵政夫妇;右二:黄振国)</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作者简介:黄振国,男,1952 年出生,潢川县奚店村人。原任信阳市委副秘书长、市直机关工委书记、市政协常委、学习文史委主任等职。现系退休干部、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信阳市作家协会、诗歌协会名誉主席、《香港商报》特约记者。目前,已发表诗歌、文章500 多首、篇,出版图书(自著、合著、编著)20 多部。]</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