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碑:九江地标性建筑。

延伸

<p class="ql-block">九江,东濒鄱湖,南踞匡庐,西连幕阜,北临长江,物有光华,天有珍宝,人有英杰,钟灵毓秀,经历2200余年的历史沉淀和现代文明的洗礼,在九江人民的心中矗立了高大的丰碑。</p> <p class="ql-block">一、九江胜利碑的缘起。</p> <p class="ql-block">1997年收回九江英租界70周年之际,在九江市“两会”上,一些市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联名提出了建立“收回九江英租界纪念碑”的建议。建纪念碑一事很快就在九江市党政联席会议上获得通过,市委汇报至省委,中共江西省委向中共中央办公厅呈送了《请示》。1997年10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文批复同意九江建纪念碑。九江、上海、北京有关单位设计了三个方案,由于资金、选址等种种原因,直到2005年底才开始建设,2006年封顶,2007年底竣工建成。</p><p class="ql-block">九江建纪念碑事宜,决策于市委熊承忠书记、市府戚善宏市长任上,建成于副省长市委赵智勇书记、市府蔡晓明市长任上,从决策兴建到实施建成历时十年。</p> <p class="ql-block">二、九江胜利碑的建设。</p> <p class="ql-block">胜利碑,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八里湖新区的胜利公园。碑体为欧式方尖型,高度200.6米,超过了169米的美国华盛顿纪念碑,是江西省九江市的标志性建筑。纪念碑建筑面积8900平方米,钢筋砼筒中简结构,地下2层,地上35层(层高5.6米),184.4米处设观光厅(出入配有秒米高速电梯一部),主体外墙倾斜角度为0.93(6%)。碑体表面外挂大理石,顶部为四棱锥钢结构,外表用真空钢化玻璃罩面,属超高层构筑物混和体。</p> <p class="ql-block">三、九江胜利碑景区。</p> <p class="ql-block">胜利碑景区的胜利大道由三部分组成,即景观大道、胜利广场及林荫道。其中景观大道以锦绣广场为起点,道路中心及两侧绿化带将按高标准高档次的绿化景观进行设计;胜利广场是胜利大道跨越鹤问湖堤坝至胜利公园的转接平台,广场下层为服务区域,将提供餐饮、休息、纪念品销售等空间;在大堤外湖面上将铺设一条宽10米的林荫道,两侧特制平台供观景和休息逗留用。</p><p class="ql-block">胜利公园面积约6万平方米,平面形式按九江市18823平方公里的行政区划图1/500微缩为岛,岛内有九江所辖11个县市区的地方民俗风情园。公共设施配套齐全。</p> <p class="ql-block">四、九江胜利碑的纪念内涵。</p> <p class="ql-block">(一)、纪念1927年3月15日九江人民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英勇地抗击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殖民统治,在全国率先收回英租界的壮举,取得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反帝外交斗争史上的一次重大胜利。</p> <p class="ql-block">19世纪晚期位于长江边的九江英租界。</p> <p class="ql-block">1861年3月25日,江西布政使张集馨与英国参赞巴夏礼订立开辟九江英租界的约章《九江租地约》。</p> <p class="ql-block">1867年的九江码头</p> <p class="ql-block">《九江租地约》,全文如下:</p><p class="ql-block">甲、准九江府西门外地方,自龙开河口起,沿大江往东,至思口之西十三丈止,量得共长一百五十丈,进深一带六十丈,经本月十五日本参赞会同九江府、德化县定界,立明四至,共合地基一百五十亩。</p><p class="ql-block">乙、将此地永租与英国官宪,分为英国商民建栈居住。所应如何分段并造公路、管办此地一切事宜,全归英国驻扎九江府领事官专管,随时定章办理。</p><p class="ql-block">丙、自定此约之后,不准民人在于界内再造铺屋等间。</p> <p class="ql-block">1927年1月6日下午三时,九江英租界英兵借口与工人纠察队发生冲突,围打工人致重伤多人,甚至架起机枪、脱掉舰上炮衣放了二炮,威吓市民和北伐国民革命军士兵。英租界当局的暴行,激怒了九江市民和士兵,他们冲进、占领、接管英租界。1927年2月20日,国民政府外交部长陈友仁与英国参赞欧玛利签订了“九江英租界协定”。至此,完成了九江收回九江英租界的法律手续。1927年3月15日,九江英租界由中国政府正式收回管理。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的斗争,取得了彻底的胜利。</p> <p class="ql-block">(二)、纪念1927年7月下旬周恩来、谭平山、李立三、邓中夏、恽代英、聂荣臻、叶挺、贺龙、叶剑英等中共领导人先后三次在九江召开重要会议,讨论、酝酿、确定举行南昌起义,为起义制订了政治纲领、组织章程;决定了叶挺、贺龙部队的军事行动计划;经中央批准,把起义推进到实施阶段。1927年8月1日,八一起义在南昌打响,从此我党开始有了自己的队伍。</p> <p class="ql-block">(三)、纪念1927年9月9日在九江修水设计、制作、升起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的第一面军旗,并打响了秋收起义的第一枪。</p> <p class="ql-block">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旧址在江西修水县城原商会办公楼。前后两进,中间有天井,两边有厢房。</p><p class="ql-block">1927年9月上旬,以卢德铭为总指挥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秋收起义部队的主力)师部驻址。建国后,旧址进行了维修。1977年9月,为纪念秋收起义五十周年,在师部旧址附近建有修水秋收起义纪念馆。</p><p class="ql-block">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旧址,原来是修水县商会会馆,1927年8月-1927年9月9日, 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领导人及师直机关八大处(参谋处、书记处、副官处、军需处、军械处、医务处、军法处、经理处) 均在此办公。我党公开打出的第一面军旗—镰刀斧头旗帜在这里设计、制作并率先升起。</p><p class="ql-block">该旧址座北朝南,一进二幢,砖木结构,小青瓦屋面,四水归内,麻石门框,整个建筑面积350平方米,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1986年6月12日师部旧址被修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2月28日,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四)、纪念1938年10月在九江德安境内的万家岭大捷,是中国全面抗日战争时期“与平型关、台儿庄鼎足而三”的著名战役。</p> <p class="ql-block">1938年6月12日,日军华中派遣军第6师团向安庆进攻,并于当日攻陷安庆,正式拉开了进攻武汉的战幕。中国军队按照战前部署,依托阵地与日军展开激战,多次予敌以重创。9月21日,日军第106师团孤军深入,进至赣北德安以西万家岭地区。第1兵团司令官薛岳组织3个军的兵力将敌合围。10月8日,日军急派飞机空运弹药、粮秣,并派第27师团前往救援陷于绝境的第106师团。次日,薛岳令各攻击部队均选派敢死队,向敌发起进攻。经一夜血战,攻占万家岭等地。此战,第1兵团毙敌3000人,伤敌无数,俘敌30多人,缴获轻重机枪50多挺,步枪1000多支,军马100余匹,时称“万家岭大捷”。此战,不仅打破了日军攻占南昌的企图,而且给其第106师团以歼灭性打击,为武汉会战争取了时间。</p> <p class="ql-block">万家岭大捷对保卫大武汉至少有三方面的意义。一是歼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逼得日军不得不抽出其他兵力解救被困的军团。二是振奋了全国人民抗战到底的信心和决心,极大地鼓舞前线部队的军心。三是破坏了敌人的既定战略和计划,使得日军延缓了南下的步伐。</p> <p class="ql-block">(五)、纪念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西起江西湖口,东至江苏江阴的渡江战役取得重大胜利。</p> <p class="ql-block">1949年4月21日,英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在西起江西湖口、东至江苏江阴的长达千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天险,打响了著名的渡江战役。</p> <p class="ql-block">1949年5月17日早晨7时,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5兵团18军第54师第162团,在政委翟寿亭的率领下,从东门进入九江市区。下午2时,黄冈军分区第十四团团长马启春带领二个连,第十三团政治部主任张钟带领一个营,从江北小池口渡江进入九江。</p><p class="ql-block">新华社1949年5月18日电:“人民解放军十七日下午解放长江中游重要的战略和商业城市九江,守敌南逃。”</p> <p class="ql-block">九江各县、市解放时间及解放军部队番号:</p><p class="ql-block">彭泽1949年4月22日第2野战军4兵团13军37师;</p><p class="ql-block">湖口1949年4月28日第2野战军5兵团18军54师;</p><p class="ql-block">都昌1949年5月12日第2野战军5兵团18军54师;</p><p class="ql-block">九江1949年5月17日第2野战军5兵团18军54师;</p><p class="ql-block">庐山1949年5月17日第2野战军5兵团18军54师;</p><p class="ql-block">瑞昌1949年5月18日第4野战军15兵团43军156师;</p><p class="ql-block">永修1949年5月22日第4野战军15兵团43军128师;</p><p class="ql-block">德安1949年5月23日第4野战军15兵团43军156师;</p><p class="ql-block">星子1949年5月24日第4野战军15兵团43军129师;</p><p class="ql-block">武宁1949年5月30日第4野战军15兵团43军127师;</p><p class="ql-block">修水1949年6月16日第4野战军15兵团43军129师。</p> <p class="ql-block">(六)、纪念1998年8月7日面对长江决堤,九江军民同心,在惊涛骇浪中仅用几天时间就堵住了长江决口并创下了无一人遇难奇迹的壮举。</p> <p class="ql-block">1998年8月7日,长江九江堤九号段4号闸与5号闸之间决堤40多米。一场人类大自然浩劫降临,震惊全国。</p> <p class="ql-block">哪里灾情最严重,听党指挥的人民子弟兵就奔向哪里,超历史的特大洪水使九江弥漫着战场般的硝烟。从7月下旬至9月中旬,中央军委派出南京军区第1、31集团军、江苏省军区舟桥旅、北京军区第27集团军工兵团、江西省军区、南京军区高炮某旅、导弹某团、武警某师、武警水电某总队以及驻九江市海陆空等部队,集结的兵力达33875人,其中中将2人、少将14人。这是自1949年渡江战役以来九江集结解放军部队人数最多的一次。</p> <p class="ql-block">军民团结一条心,制服洪魔迎胜利。在省市委坚强领导下,在解放军力挽狂澜下,九江市各行各业人民群众,要人出人,要物给物,前线后方,互相支援。在抗洪抢险中,全市共耗用草袋631万条,编织袋1817万条,砂石66万立方米,块石41万立方米,顶备土256万立方米,调用车辆2173台,货船1009艘,工作艇18艘,飞机5架,火车23列730节车皮。</p> <p class="ql-block">经过各方面的通力合作与顽强奋斗,举国关注的九江长江大堤决口8月12日下午六点三十分宣告封堵完成。近六千名解放军及武警将士站在合拢的大堤欢呼胜利,终于高质量封堵成功!</p> <p class="ql-block">1998年9月28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在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在同洪水的搏斗中,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展示出了一种十分崇高的精神。这就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这是对中华儿女在这场抗洪抢险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伟大精神力量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p> <p class="ql-block">注:美篇中引用的图片与部分文字,源于网络信息资料,谨向原创作者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