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俊泉-运河系列短篇小说五篇

文海一粟

<p class="ql-block"> 作家简介</p><p class="ql-block">  吴俊泉:沧州市捷地人,著名作家,曾任《无名文学》编辑,副主编(副编审)。1984年加入河北省作家协会。著有《天官王翱》《乾隆在沧州》多部长篇小说。曾获全国乡土文学大奖赛三等奖,河北作协征文三等奖,上海《小说界》微小说征文优秀奖。有二百余万字中短篇小说,散文,诗歌,故事,评论结集出版或见诸报刊杂志。</p> <p class="ql-block"> 《金 尾 鲤》</p><p class="ql-block"> 文/吴俊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河爷出生的时候,正值大运河满槽,波急浪涌,水势浩大。接生婆一时兴起就说:“这孩子就叫大河吧!”家人们欣然同意,当即给了赏钱。</p><p class="ql-block"> 大河在同姓家族里辈分高,刚出生,不少五六十岁的人就叫他爷。大河长大后,为人正直豪爽,镇上有个大事小情,他都会出面调理,而且件件都调理得恰到好处,令人赞佩不已。于是,镇上的男女老少都敬重地叫他河爷。河爷五六岁开始练武,身板儿硬朗,手脚利索。好事者和他交起手来,他总是点到为止,从不伤人,让人心生佩服。住在大运河两岸的人水性都不错,而河爷又是屈指可数的佼佼者。在大运河水满槽时,他从河这边一个猛子扎下去,不一会儿就从河对岸河边上冒出头来。有时还会顺手摸上两三条鱼,回家做下酒菜。</p><p class="ql-block"> 不过,河爷最拿手的,是纵身跳到闸口下大旋涡里摸鱼。从闸口奔流而下的运河水,水急浪高,腾起的浪花遮天蔽日。急流掀起的大浪在闸下卷出一个巨大的旋涡,旋涡冲起的浪花高过屋顶,溅起的水汽如同天降大雾。这浪花和水汽合着哗哗的响声,令人胆战心惊。有的渔船不小心来到近处,就会被卷进大旋涡,眨眼间船和人就不见了踪影。</p><p class="ql-block">传说,这个大旋涡底下有个无底洞,洞里有一条暗沟直通东海龙宫。龙宫里有一条不守规矩的孽龙被龙王爷惩罚到这里反省罪过。孽龙难耐这里的寂寞,又没充饥的美食,就时不时地大耍龙威,摇头摆尾,搅起狂涛巨浪。不慎被卷进大旋涡的渔船和渔民就成了它的美味佳肴。可河爷不怕,他经常跳到大旋涡里去摸鱼。他下水时,总是红布包头,白布紧裆,纵身跳下去,不到一袋烟工夫就从大旋涡里摸上五条金尾大鲤鱼。这五条金尾大鲤鱼,他嘴里叼一条,两手各抓一条,两腋下各夹一条。每到这时,观看的人们就会响起盖过波涛急浪的叫好声。据说,河爷从大旋涡里摸上来的金尾大鲤鱼,不仅色彩鲜艳,而且别有一番风味儿。因此,镇上的饭店都争相购买。可是,河爷每天只到大旋涡里摸一次。于是,这五条金尾大鲤鱼就显得特别稀奇珍贵。路过镇上的商客们,特意住进旅店里等上三五日,也要尝尝河爷的金尾大鲤鱼。</p><p class="ql-block">消息传到京城,官府派差役前来购买。可河爷说:“这金尾大鲤鱼是从捷地闸口的大旋涡里摸上来的,只卖给捷地镇上的饭店,外人一律不卖。”</p><p class="ql-block">差役们要出两倍的价钱,河爷说:“你就是给俺个金山银山,俺也不卖。”差役们无奈,只好悻悻地走了。可没过几天,他们拿着盖有官府大印的文书来了,要挟河爷说:“你看,这是官府的文书,你再不卖,会制裁你的!”河爷说:“什么官府的文书武书!俺大字不识半个!不看了!俺河爷就是不伺候!”领头的差役大怒,转身对身后的差役说:“来!给我绑了!”围观的人们顿时紧张起来,都为河爷捏着一把汗。</p><p class="ql-block"> 当时的官府一手遮天,制裁一个普通百姓是小菜一碟儿。可他们又深知河爷的正直豪爽,天不怕地不怕的秉性,就对着愣在那里的河爷大声喊道:“河爷,不伺候狗官!不伺候狗官!”领头儿的差役顿时瞪起大眼,大声喊道:“好哇!你们想造反呀!来!把他们都给我绑了!”听到这话,差役们掏出绳子就要下手。这时河爷说话了:“慢!我去给你们摸!”说完转身向闸口走去。在场的人一下子愣住了。他们万没想到这个硬邦邦的河爷一下子软了下来。他们对差役的怒气,一下子转到河爷身上:“河爷!你不能去呀!不能去呀!”河爷像是没有听见,只顾大步往前走。人们紧紧跟在后边,他们要看看河爷是怎样把金尾大鲤鱼亲手交给差役的。</p><p class="ql-block"> 河爷来到大旋涡前,纵身跳了下去。按照惯例,不一会儿他就会从大旋涡里钻出来。可人们眼巴巴地等了多半个时辰,也不见河爷出来。人们一下子慌了,对着大旋涡大声呼喊起来:“河爷呀,你咋还不出来呀?河爷呀……”喊了半天仍不见河爷的身影。这时,一位老者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大声喊道:“河神呀,您可要保佑我们河爷呀!河神呀,我给您磕头了!”随着喊声,人们呼啦啦都跪在了地上,一边磕头一边呼喊:“河神呀!您可要保佑我们河爷呀!”一旁的差役们见情况不妙,灰溜溜地离去了。</p><p class="ql-block">不一会儿,呼喊的人们就听身后有人说道:“我河爷谢谢大家啦!”人们猛地转过身来,见河爷两手叉腰,铁塔似地站在那里。人们愣愣地瞅了半天,才有人问道:“你……真是河爷呀?”河爷拍拍铁板似的胸脯:“这还有假!我就是河爷!”人们这才站起身来,大声喊道:“河神保佑河爷啦!河神保佑河爷啦!”</p><p class="ql-block"> 这时,河爷挺挺腰杆儿,大声说道:“什么河神海神呀,它们谁也没有救我!是我憋足了一口气,从大旋涡里顺着水流儿游到东边桥底下躲起来了。见那差役们滚蛋了,我才跑过来的。”</p><p class="ql-block">从此,不但河爷身上又增加了一道光环,他从大旋涡里摸上来的金尾大鲤鱼也增添了更多的传奇色彩。</p> <p class="ql-block"> 《倒 两 筲》</p><p class="ql-block"> 文/吴俊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倒两筲,过去沧州城里一种卖水行业。过去的沧州城里,绝大多数人家都用运河的水。离运河近的,用一条木制或竹制的扁担,挑着两只水筲去运河里挑水。但也有不少人家经济条件较好,就出钱雇人去运河里挑水。时间一长,不少人就做起了卖水生意。他们专门从运河里挑上两筲水,沿街吆喝着:“卖水来——卖水来——”。后来,他们把“卖水来——”改为“倒两筲——”。可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改动与河爷有密切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入冬以后,运河和减河都结了冰,河爷不能下水摸鱼了,那一亩三分地里也没活儿干了。河爷就加入了城里卖水的队伍。每天起早儿,挑上两只水筲到城里去卖水。</p><p class="ql-block"> 话说这一天,河爷挑着满满的两筲水,在街上吆喝着:“卖水来——”。巷子里走出一位女人,她向河爷招招手儿,说她要买水。河爷停住脚步,定眼望去,见这女人30多岁,梳洗打扮端庄靓丽,不由得眼睛一亮。那女人见河爷挑着满满的两筲水,愣怔了一下儿,说道:“呀,两筲呀!我家里水缸小,只能倒一筲,你卖吗?”河爷愣住了,心想:你只倒一筲,剩下的那一筲俺怎么办呀?可他瞅瞅那女人一脸的无奈,就立刻说道:“卖!倒一筲也卖!”女人满意地向他一笑,转身向巷子里走去。河爷挑着满满的两筲水紧跟在后边。女人走到巷子尽头儿,推开两扇木板门走了进去。河爷也跟着进了院子。</p><p class="ql-block">院子不大,收拾得干净整洁。女人说:“进来吧,水缸在屋里。”河爷把两只水筲挑进去放下,女人指指灶边的一只小水缸,说:“我这水缸太小了,只能倒一筲。”河爷就提起一只水筲小心地把水倒进缸里。女人付了一筲的钱。然后歉意地说:“你看,这一筲你怎么去卖呀?”河爷说:“没事儿,我再去挑一筲。”说完,把一头儿有水的水筲的扁担往肩头这边挪了挪,一只胳膊搭在空水筲的扁担上用力压着,起身向屋门外走去。女人一直送到院外,望着河爷吃力行走的样子,心里说:“唉!真是为难他了。”</p><p class="ql-block"> 三天以后,女人那只小水缸里见了底儿,又得买水了。她刚打开院门儿,就见河爷已站在了门外,他身边两只水筲有一只是空的,她顿时愣住了。这时河爷说:“我估摸你那小水缸的水用完了,给你挑来了一筲。”女人的心猛地慌跳了一下儿;脸也觉得一阵发热:“哎呀!你看,这……”这时,河爷已把那只水筲提到手上,三脚两步地跨到屋里,极小心地把水倒进小水缸里,接过女人给的钱,挑起两只空水筲走了。女人一直送到巷子口儿,对河爷说:“你再来就挑两筲吧!我不倒一筲了,我倒两筲!”河爷心生疑惑,但没说什么。</p><p class="ql-block"> 转眼三天过去了,河爷按照女人的吩咐,挑了两筲水来到巷子口儿,见那女人已站在了那里。她向河爷点点头,转身向巷子里走去,河爷紧跟在后边。当河爷把水挑到屋里时,一下子愣住了:见灶台上、地上摆满了大大小小的盆盆罐罐。女人瞅瞅愣怔的河爷说:“一筲倒在缸里,一筲就倒在这些盆盆罐罐里吧。”河爷的心猛地跳了一下,脸上一阵发热,不由得亮起了一双眼睛,由生以来第一次定定地瞅起眼前的女人。女人觉得不好意思,笑笑说:“这样,你就用不着费劲挑一只水筲了。”硬邦邦的河爷眼眶里顿时涌满了热泪。他把一只水筲的水倒进小水缸里,又把另一只水筲的水极小心地分别倒进那些盆盆罐罐里。</p><p class="ql-block"> 待他直起腰来时,女人已把用温水浸过的散发着浓浓香气的毛巾举在了他的眼前。河爷愣着,不伸手去接。女人就拉过他的一只手,把毛巾拍在他的手里,柔声说:“擦擦脸上的汗吧,要不,河风一吹,会着凉的。”话语温柔得就像一股暧暧的春风,吹到他的脸上,吹到他的心里。女人清楚地看到,河爷擦汗的手在频频颤抖。女人又说:“下回你再来,在巷子口儿吆喝一声,倒两筲——,我就会立刻给你开门。”河爷深深地点点头,将擦汗的毛巾还给女人。女人接毛巾的手碰在了河爷的手上,河爷顿感一股热流触电似地传遍周身。</p><p class="ql-block"> 从此,每过六七天,河爷就挑着两筲水,在巷子口上大声吆喝:“倒两筲——”,很快女人就打开院门将河爷迎接进去。</p><p class="ql-block"> 日久天长,这件事被其他卖水的知道了。不少人也挑着两只水筲,在巷子口学着河爷的声音吆喝:“倒两筲——”。女人出来一看不是河爷,扭身进了院子,接着“哐”一声关了院门。人们虽然一次次地都吃了闭门羹,但还是时不时地挑着两只水筲,学着河爷的声音,吆喝一声:“倒两筲——”,然后悻悻地离去。</p><p class="ql-block"> 不知从哪天起,沧州城里卖水的人们,都把“卖水来——”改成了“倒两筲——”了。据说,“倒两筲”这个卖水的行业,一直到沧州解放后,全城都通了自来水才告终止。但,“倒两筲”却在不少人的心里成了难以忘却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放 船》</p><p class="ql-block"> 文/吴俊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放船,是捷地一带的地方用词。而且,这个词出于河爷之口。</p><p class="ql-block"> 有关资料记载,捷地水闸是为了分泄运河水,于明弘治年间修建,清雍正初年重修。闸宽8丈,分5孔,内有钢筋水泥墙4墩。运河水为七分时,提闸一孔,流向大海的减河水呈半槽;运河水呈八分时,提闸两孔,流向大海的减河水呈多半槽;运河水为九分时,提闸三孔,流向大海的减河水与两岸近乎打平。捷地闸大大减轻了运河的排水负担。捷地减河也因此得名。</p><p class="ql-block"> 捷地闸下,河面儿宽阔,波浪起伏,银光闪烁。从这里流向大海的捷地减河流至近海处是一片片无际的大苇洼,洼里的鱼群从那里向减河上游游来。游到闸口处,被从闸孔里奔流而下的急流挡住,无法游过水闸,就汇集在闸口下一段宽阔的河床里。于是,就引来了镇上和附近村子的人们在这里摇橹驾舟,张网捕鱼。白天渔歌阵阵,夜晚灯火点点,真有些江南水乡景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到了秋末冬初,运河水位下降,减河水只剩少半槽,下游游来的鱼群就很少了,渔季也就结束了。这时,勤劳的渔民们就把渔船拖到大运河里,利用运河封冻前和第二年春天的时间,为商客们往沧州、青县、天津运送一些土特产,赚些运费添补家用。到了夏季,运河水满漕,减河水暴涨,下游的鱼群又匆匆游到闸口下汇集,渔民们再把渔船从运河岸边拖到这里继续捕鱼。把渔船从运河岸上拖到闸口下有一段不小的距离。那时没有吊车,也没有大型运输工具,人们就把高粱秆或芦苇铺在地上,把船拖到上面,前边人拉,后边人推,让船在高粱秆或芦苇上滑到目的地。这是老辈子人传下来的办法。虽说费事又费力,可除此再也没有别的好办法儿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天,河爷突然向拖船的人们说道:“咱不用这个办法儿啦!怪费劲的。我想了一个办法儿,很省事儿!”人们一时瞪大两眼:“什么办法儿呀?”河爷说:“放船!”人们疑惑不解:“放船?怎么放?”河爷望着一双双惊疑的目光,说了句:“明天这个时候见。”转身就走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河爷要从水闸孔里把运河岸上的船放到减河里去的消息,不翼而飞。惹得全镇上的人们都睁大了惊疑的眼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正逢捷地大集,四邻八庄来赶集的人们得知消息后,呼啦啦来到闸口上,他们要亲眼看看这位河爷是怎样把船从闸孔里放到减河里去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河爷刚刚来到运河岸上,人们就把他围了起来。只见河爷像往日跳到大漩涡里摸鱼一样,红巾包头,白布紧裆。他深吸一口气,对着人们抱拳施礼,然后把他的渔船推到河里,随即纵身一跳,稳稳地站在了船头,再向围观的人们招招手。一矮身蹲了下去,伸出两只胳膊,两手紧紧地抓住船边儿,身子刚要往前冲,上次为他跪地磕头求河神保佑他的老者从人群里挤了过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俯身一把抓住河爷的一只胳膊,大声道:“河爷,你这哪里是放船呀!你这是在玩儿命呀!”他指指奔向闸孔的急流,眼里放出了乞求的光:“河爷——咱算了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河爷听罢哈哈大笑起来:“算了?!我河爷在那大漩涡里摸鱼,那条孽龙都不敢碰我一下儿!这急流恶浪能奈何我河爷!”他转身对人们大声说,“乡亲们,今天我河爷要是撞到那闸墩子上粉身碎骨了,你们不要打捞我!让我顺着减河到大海里去闯荡闯荡!”说完,用力拨开老者的手,身子往前一冲,船就冲到河的中流去了。接着他一扭身,船就奔向闸孔的急流里了。那闸孔的宽度和船身的宽度相差无几,稍稍有点儿偏差,船就会撞到闸墩上,人和船就会粉身碎骨!这个河爷真是不要命了!人们都不眨眼地紧紧盯着那冲进急流中的渔船和河爷……</p><p class="ql-block"> 说时迟,那时快,眨眼工夫船就冲到了闸孔跟前。这时,只见河爷又一俯身,船头就钻进了闸孔。人们顿时把心提到了嗓子眼儿。可人们很快就见到闸孔那边高高的浪头上冒出一个红点点儿。紧接着,河爷稳稳地站在船头上,高举双臂向观看的人们摇动起来。</p><p class="ql-block"> “河爷放船成功了!河爷放船成功了……”刹那间,人们的呼声,掌声,叫好声,盖过惊涛骇浪,融着遮天的水汽,和着汹涌的涛声,在闸口的上空回响起来……</p><p class="ql-block"> 河爷放船成功的消息很快传到四邻八庄和沧州城里。每到放船的时候,不少人结帮成伙儿地不惜跑上十几里的路程也赶来观看。</p><p class="ql-block"> 从此,不仅河爷名声大振,而且放船也成了这里的一大景观。也因此,“放船”一词成了这一带独具特色的地方用词。</p> <p class="ql-block"> 《小金蛇》</p><p class="ql-block"> 文/吴俊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河爷在捷地闸口下那个大旋涡的岸边,一直蹲了三天三夜,不吃不喝,两眼直勾勾地瞅着大旋涡卷起的滔天巨浪。</p><p class="ql-block"> 夜深人静,河爷眼前突然闪过一道白光。眨眼间,一位白发老人站在了他面前,说道:“年轻人,你有心事?”</p><p class="ql-block">河爷定睛瞅瞅这位慈祥的老人,深深点了点头。</p><p class="ql-block"> 白发老人说:“你的心事我知道。这个大旋涡里有一条在东海龙宫里犯了戒律、被龙王爷赶到这里反省罪过的孽龙。它耐不住这里的寂寞,经常大发龙威,卷起滔天巨浪,让镇上七七四十九只渔船被大浪卷进旋涡。你想除掉这条孽龙,以保地方平安。”</p><p class="ql-block"> 河爷恳求:“老人家,我思谋了三天三夜,也没想出除掉孽龙的办法。请老人家赐我良方。”</p><p class="ql-block"> 白发人扶起河爷,仰首望望满天的星斗,低头看看巨浪滔天的大旋涡,沉思了一会儿,凑到河爷耳边小声说了几句什么,然后化作一道白光冲天而去……</p><p class="ql-block"> 河爷匆匆回到家中,拿了镰刀,来到镇西头儿一个芦苇坑里,东找西寻地割了七七四十九根芦苇,削去苇尖儿,拿到家中在灶边用温火烤干,然后捆成一把儿,将香油从苇把一头儿往里一滴一滴地滴进去,直到苇把全部浸透,再用一张油纸卷起来放到阴暗处。</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深夜,他急火火拿起苇把子奔到闸口大旋涡岸边,划根火柴点燃苇把子,抬脚向水里走去。只见脚下的水哗哗地为他开了一条只容得他一人走进去的通道。走了不一会儿,眼前一亮,两扇金光闪闪的大门自动打开了,那条孽龙张开血盆大嘴向他扑来。河爷高举起手中的苇把子,用力晃了三晃,孽龙触电似的倒在那里。接着,龙身猛地一缩,变成了一条小蛇,一动不动地躺在那里。河爷向前一步,将那小蛇拿在手里。再看手中的苇把子,已燃烧得只剩半截儿,心里说声:“不好”!转身向岸边奔去。等苇把子燃到尽头儿,他已来到了岸边。他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再看手中的那条小蛇,在夜幕中闪着耀眼的金光。河爷不由得大叫一声:“呀!一条小金蛇呀!”</p><p class="ql-block"> 三天之后河爷失踪了。镇上的男女老少又担心又疑惑:有的说,河爷怕贼人把小金蛇偷去,自己躲起来了;有的说,河爷带着小金蛇去京城了,在那里置房娶妻过舒服日子去了。</p><p class="ql-block"> 半个月以后,镇南头儿突然响起一阵车把式甩起的清脆响亮的马鞭声。人们惊奇地拥到近前,见一队满载粮食的车队涌进镇子。河爷威武地站在打头儿的那辆粮车上,挥臂甩了几声响鞭,然后大声地向围观的人们喊道:“河爷我回来了!”</p><p class="ql-block"> 人们顿时明白了:今年是大旱之年,地里的庄稼颗粒无收,大家正合计着到外地去逃荒。河爷拿小金蛇换来的这些粮食,转手一卖,要赚好几条小金蛇的钱呢!河爷真有心计!于是,一束束佩服的、疑惑的、蔑视的目光向河爷投去。</p><p class="ql-block"> 河爷让车队停在镇中央的广场上,收起手中的红缨马鞭,望着表情不一的目光,大声说道:“乡亲们,今年是大旱之年,大家的粮仓都见了底儿!河爷我拿那条小金蛇给大家换粮食来啦!一分不收,半分不取,分给大家度荒年!”</p><p class="ql-block"> 人们顿时愣住了。一位老者来到河爷面前,颤抖着下巴上长长的胡须,小声问道:“河爷,你这话可当真?”</p><p class="ql-block">河爷拍拍硬邦邦的胸脯,回道:“我河爷几时说过瞎话?!老人家,您向大家发话吧!快让大家回去拿装粮的口袋去吧!今天人家车队还要赶回去呢!”</p><p class="ql-block">不到半天时间,河爷用小金蛇在南方换来的15车粮食就分了个一干二净。</p><p class="ql-block"> 快过年的时候,不少人找到老者,让他出面儿去谢谢河爷。有的说好酒备八坛,肥猪杀一头;有的说绫罗绸缎整匹买,上等鞋袜一百双……老者说:“你们有这份儿感恩的心,是应该的。可在这大灾之年,河爷能收这么重的礼吗?”人们愣怔了一会儿齐声问道:“那,您说怎么办呀?”老者想了一会儿说道:“这礼,由我来备。到年三十,你们只管弄些鞭炮到河爷门前等我。”人们望着老者脸上不容置疑的表情,怀着诸多的猜想离去了。</p><p class="ql-block"> 大年三十那天,艳阳高照,晴空万里。人们拿着鞭炮来到河爷门前。老者已等在那里,他指着河爷门上新贴的对子说道:“你们看,这就是我们送给河爷的礼物!”大家抬头望去,上联是:智降孽龙保地方平安;下联是:幸获金蛇救一方百姓;横批是:我们的河爷。人们看后齐声呼喊起来:“好!好……”老者大声道:“那就快点鞭炮!”……</p><p class="ql-block"> 老者望着鞭炮炸开的纸屑合着一朵朵烟花渐渐织成了一个七彩的花环,在河爷门前飘浮着,晃动着,久久不肯散去……</p> <p class="ql-block"> 《沉 船》</p><p class="ql-block"> 文/吴俊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白河涯沉船啦!”一阵阵急促的呼喊声,打破了捷地往日的平静。</p><p class="ql-block"> 白河涯,是镇上人对大运河捷地闸口西南方一段河道的称呼。汹涌的运河水在这个硬弯儿处,涌起一股巨浪,卷起一个深不可测的大旋涡。来到这里的船只,一不小心就会被卷到大旋涡里去。每到这时,船上的人们就会弃船逃到岸上,跑到镇上呼喊求救。河爷只要听到呼救声,就会立刻带领人们去打捞沉船。</p><p class="ql-block"> 可是这次,却不见河爷的动静。</p><p class="ql-block"> 不到一顿饭工夫,城里的知县带着三班衙役,一路鸣锣开道,涌进河爷的家里。知县正正官帽,挺挺胸脯,对着若无其事的河爷大声道:“你就是那个叫河爷的?”</p><p class="ql-block"> 河爷不慌不忙:“我就是河爷。”</p><p class="ql-block">知县道:“今天本官让你马上去打捞沉船!”</p><p class="ql-block"> 河爷没说话,只摇了摇头。知县脸上显出不快:“怎么,你不为本官效力?”</p><p class="ql-block"> 河爷道:“我要知道这船上装的什么货?为什么夜里不靠岸歇息?”</p><p class="ql-block"> 知县顿时变了脸色:“大胆,这是你该知道的吗?你只管去打捞沉船。”</p><p class="ql-block">河爷十分自信地回道:“这是我河爷打捞沉船的规矩。不然决不打捞。”</p><p class="ql-block"> 知县刚要发火,他身边一个商人打扮的人在他耳边小声说了几句话,知县无奈地点点头,把河爷拉到一边小声说了些什么。河爷思谋一会儿,对众人大声说:“刚才这位县太爷说了,这沉船里装有10万大洋。”他转身指指知县身边的那个商人说道:“这位是县太爷的同窗好友,去京城给一位管山林的谭大人送五十大寿的寿礼,时间紧迫,连夜赶路,不小心船被卷到大旋涡里。”</p><p class="ql-block"> 在场的人们一下子瞪大了眼睛。河爷接着说:“为什么要送这么大的寿礼呢?是京城的这位谭大人一个批文,就让县太爷的这位同窗好友分文不花,占了八百顷的茶山。谭大人五十大寿,人家去表示表示。你们说,这个忙咱们帮不帮?”</p><p class="ql-block"> 人们齐声道:“不帮!不帮!”</p><p class="ql-block"> 老者也愤慨地说道:“河爷呀,他们这是官商勾结,霸占国家的茶山,这个忙咱不能帮呀。” 知县顿时大怒:“好哇,你们竟敢诽谤京城的谭大人。”他指指身边的衙役大声道:“你们把这些刁民给我绑了。”</p><p class="ql-block"> 河爷马上说道:“且慢!”然后大声对众人道:“乡亲们,你们信得过我河爷不?”</p><p class="ql-block"> 众人道:“信得过!”</p><p class="ql-block"> 河爷道:“既然信得过,就跟我一起去打捞沉船。”</p><p class="ql-block"> 众人你瞅瞅我,我看看你,谁也不动身。老者想了一会儿,向众人说道:“听河爷的,回去拿家伙,跟河爷去打捞沉船。” 众人无奈,只好回家拿来家伙,跟河爷来到白河涯大旋涡岸边。</p><p class="ql-block"> 大旋涡里的沉船已不见踪影,只有丈把长的桅杆在大浪中晃动。河爷将衣裳脱光,红巾包头,白布紧裆,把三条把粗的麻绳的一头儿系在腰间,纵身跳到旋涡里去了……</p><p class="ql-block"> 过了一会儿,河爷从大旋涡里钻出来了,抖抖满身的水珠儿,向知县说道:“我已把三条拖绳牢牢地系在船的三个部位上,现在可以拖船了。”知县点点头。河爷对拉着拖绳的人们大声喊道:“拖船喽——”不一会儿,三条紧绷绷的拖绳就把沉船拖出水面,靠在了岸边。</p><p class="ql-block"> 商人第一个奔到近前。当他看到船上空无一物时,顿时哭喊起来:“我的10万大洋没了!”知县转身问河爷:“那10万大洋呢?”河爷说:“我不知道呀!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三条拖绳系好就上来了,船上有什么东西,我没来得及瞅。”</p><p class="ql-block"> 那商人指指一节船舱:“我那10万大洋就在那节船舱里,用10只铁皮箱子装着……”</p><p class="ql-block"> 知县愣怔一会儿,指指河爷,对身边的衙役说道:“把他给我带走。”说完,一班人马打道回府了。</p><p class="ql-block"> 三天之后,知县一班人马带着河爷和从天津请来的三位水手来到白河涯大旋涡前。三位水手望望那急流旋转的大旋涡,虽然十分胆怯,但还是系上跳了下去。半个时辰后,三个人上来了,两′手空空地直向知县摇头。知县和那商人十分无奈,带着一班人马悻悻地走了。</p><p class="ql-block"> 这天晚上,河爷把老者叫到家里,扒开院子角落的柴草垛,老者一下子愣住了:10只铁皮箱子整整齐齐地码在那里。老者一脸惊疑,河爷说道:“这10万大洋是那商人的不义之财,我河爷不能眼瞅着让他送给京城的那个狗官!那天我跳进大旋涡之后,把它挪地方了,今天我把它弄上来了。麻烦你把它藏在你家的菜窖里,万不可透露半点儿风声,这10万大洋日后我有用项。”</p><p class="ql-block"> 说完,背上铺盖卷儿,把院门钥匙交给老者,转眼消失在夜幕之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