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我与东方50年”之系列--岁月如梭40年,弹指一瞬间

王医萨

<p class="ql-block">  最近,在整理照片时,发现了两张前后相差40年的照片,同样的四个同学,同样的站位,不同的年代,不同的经历,离开中学校门踏入职场后的一些经历犹如沙滩上的一串脚印,让我回望。</p><p class="ql-block"> 在前面的美篇中我曾经叙述过,我们中学同学正赶上9年制教育改革,整个班级都是从小学直升上初中,因此,我们的中学同学小学也是一个班的,绝大多数又住在同一居委或者同一街道,我们从小一起长大,甚至互相之间的爸爸妈妈兄弟姐妹都非常熟悉。</p> <p class="ql-block">  上图.我们72届初中毕业,各自分配去了不同的单位。前左一是当时的我被分配在东方医院学医;前左二黄之平,退休前是上海钢琴销售有限公司的HR;后左一张炳生学生时期就是年级干部,毕业后去了上海市安装公司,后来成为安装公司的项目经理,生产经营得风生水起;后左二滕建国,毕业后在上海电子管二厂培训2年后去了西安电子管厂,后来成为业务厂长,当地电子管行业的老法师。</p><p class="ql-block"> 1975年,我们4人中的滕建国因为在上海培训结束准备回陕西工作之前,我们相约去了南京路的王开照相馆(当时文革中曾一度被改为风华照相馆),当初20岁的我们,拍下了上面那张4人照。</p> <p class="ql-block">  由于毕业后大家在不同的领域工作学习,又逐渐成家立业。因此,我们彼此也很少见面。</p> <p class="ql-block">  下图.2015年,都已经60足岁后的我们,在分开40年后,又相约上海拍下了这个四人照,同样的站位,不同的年代,不一样的人生经历,镶刻在我们各自的脸上和皱纹里。</p> <p class="ql-block">  记得80年代中期,我出差陕西,工作之余,滕建国专程开车来接我去他们厂,他们的厂区很大,里面有各级宾馆,有学校集市,有电影院以及大小饭店。记得他帮我安顿好住宿后,清晨就和他太太(也是同学)一起来接我去市场吃了陕西的早点,我还依稀记得,有一碗碗蒸出来的豆腐花,有凉皮、泡泡油糕等,非常有大西北的特色。他还带我去看了黄帝陵,参观了大雁塔、西安城墙等。我记得在去黄帝陵的数小时车程间隙,我们吃了当地的羊肉泡馍,那热气腾腾现做现卖的羊肉汤一点骚气也没有,其香气随着热气四处弥漫十分诱人,像一只无形的手构住了我的鼻子我的胃。晚上滕建国还请我去了西安某高级酒店的自助餐,但中午人均15元的羊肉泡馍,使我一直念念不忘。回上海后,我也曾吃过几家西安羊肉泡馍店,再也没遇到那香气扑鼻、令人垂涎三尺的感觉了。</p><p class="ql-block"> 如今,我们都已经退休了,滕厂长也回上海安养晚年了,祝愿同学们起居有节,身心健康,晚年幸福!我们有机会多相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