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连载《权力的良心》5~7作者:自然昨日官场现形记今天从政教科书

自然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权力的良心</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5</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看到兰艳红出去,刘顺明似乎还想和李正彤说什么,门外又响起了敲门声。李正彤答应了一声,门被推开了,党风室主任霍国阳进了李正彤办公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即使不抱成见,用贼眉鼠眼来形容霍国阳,绝对很少有人认为这是故意诋毁。霍国阳身高刚超一米六,体重却有一百六十斤;一颗圆圆的脑袋下,两只小眼睛里的黑眼珠,总是同时向中间的鼻梁聚焦着,使人一看到就想起硕鼠的那双眼睛。为了遮住那双眼睛的缺陷,霍国阳戴了一副树脂有色近视镜,但却更使人感到一种阴森和捉摸不定;脸上要么挂着笑容,但却总使人感到有点谄媚;要么怒目相视,却使人感到一种穷凶极恶。后脖子上的肉一愣一愣地,走起路来一摇一摆的,不由使人想到老电影《地道战》中的日本山田小太君。一次,霍国阳陪着常务副书记阮悌崇到县里下乡,一名县纪委的副书记在酒桌上和霍国阳开玩笑:“我怎么看你也像一个日本人”,话未落,霍国阳顺手拿起面前的水杯,朝那位副书记扔过去。那位副书记赶忙赔情,但霍国阳饭也没吃,站起来就走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他计较这个,这是幼小的心灵给他留下的耻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霍国阳是2008年底才由山峰县的一名乡镇人大主席调入市纪委的。调入后接替了李正彤兼任的党风室主任,直接被提拔为副县级,仍归属于李正彤分管。这本身就显得有点诡异。虽然乡镇人大主任也算是正科级,但比起乡镇书记和乡镇长来,位置次要了许多。按常规,在县一级,即使要提拔,一般也是按资排辈,轮到乡镇书记这一层面的人。而乡镇长如要提拔,一般需要经过乡镇书记这一位置。人大主席,一般却要经过乡镇长、乡镇书记两个位置才可能更进一步。但霍国阳不知有什么人做高参,走了曲线提拔的路子,由条件相对艰苦的山区乡镇调入条件相对较好的市直单位,直接提拔为市纪委这样的重要部门的副县级,这就有点突破常规。这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背景,一般人很少知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对此,纪委内部以及社会上是颇有微词的。但李正彤没工夫也从来没兴趣去打问和八卦这些无聊之事,他对自己所分管干部的要求就是八个字:“守好底线,做好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但经过两年多的接触,霍国阳似乎离李正彤的要求相差甚远,甚至越来越远,以致二人在许多情况下发生了明显的抵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霍国阳推开门看到刘顺明也在,又欲退出去,李正彤礼节性地问了一声“有事吗?”霍国阳扭头看了一下刘顺明,想说什么又没有说,只是谄媚地笑笑说:“也没什么,只是想过来给李常委拜个晚年。”李正彤应了一声“谢谢了”,然后指指沙发让霍国阳坐。霍国阳显得犹犹豫豫。刘顺明感到霍国阳应该是找李正彤有事要说,于是站起来说了一声“我过去了,其他事下来再说吧,”然后向霍国阳点点头,出门而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李正彤属于那种直肠直肚,有话就说,有屁就放的性格,因此对于霍国阳时常表现出的那种前瞻后顾,吞吞吐吐的做派很不感冒。见刘顺明出去,李正彤问道:“有什么事?说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霍国阳在犹犹豫豫了一阵后才说道:“听说这次又让你去查毕家山煤矿案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嗯,怎么了?”李正彤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我们上一次不是已经查结上报了吗?怎么这次又要查什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听到霍国阳如此关心毕家山煤矿一案,李正彤本来就有点疑虑的心里,更增多了几分疑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对毕家山上访案件,李正彤是有印象也有考虑的。去年,负责农廉工作职能的党风室主任霍国阳曾经带人查过此案,当时已经按查清结案上报了省纪委。李正彤记得,案件调查结束时,自己正在中纪委北戴河培训班参加研讨会带培训。主管信访工作的谢敏芝副书记曾经和他通了个电话,说了一下情况,结论基本上为“事出有因,查无实据,所诉理由不能成立”。因省纪委要催着结案,为此谢敏芝建议先行上报省纪委,待他回来后再在调查报告上补签字了事,他也就同意了。回来后,他看了一下报告,虽然感到有许多事实还是疑点重重,但既然已经上报,自己也在电话中应诺了谢敏芝同意上报,也就没有再认真,就在调查报告备案表“分管领导”一栏中补签了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但结案后不久,群众仍然不服,又组织人到中纪委上访。去年底,马一鸣书记安排李正彤组织人员对一些群体性上访案件进行系统的调研解剖,李正彤他们剖析了全市26起具有代表性的群体性事件,写出了一篇4万余字的关于《资源型发展中地区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课题研究》。考虑到自己与霍国阳之间的关系,他还是刻意回避了毕家山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这次常委会分配案件时,李正彤之所以犹豫不想接手此案,主要还是感到霍国阳已经查过一次,自己作为分管领导也在备案表上签字。如果这次查处结果和上次一样,很显然还是难以销案;但如果结果不一样,不仅等于自打嘴巴,对自己签了字的案件自我否决,而且更会加深自己和霍国阳本身就已出现的关系裂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但是这些话他又不能与霍国阳明说,只是含含糊糊地说:“常委会安排了的,听说是那伙人又到北京去上访告状了,总得给上面一个答复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那你这次准备带谁们去?”霍国阳小心翼翼地问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李正彤意识到,这可能才是霍国阳要问的关键。本来考虑到上次霍国阳已经查处过此案,为了回避,他只想让刘顺明做自己的助手,然后再抽调两个年轻人配合,并不准备让霍国阳参加。但既然霍国阳问出来了,他也不好纯粹不回答,说道:“下来看情况吧,你们那边不是还有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结果没有汇总出来吗?你赶快组织人汇总出来,争取下一次给常委会汇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听话听音,霍国阳听到李正彤明显是不准备让自己参加,有点急急地说:“责任制考核汇总,基本情况已经出来了,最后汇总让马骏副主任去负责吧。我感到毕家山案我上次已经查过一次了,对情况比较熟悉,我参加还是比较合适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话既然直说出来了,李正彤也不好再绕圈子,他怔了一下,略作思考后说道:“也行吧。责任制考核这一块你安排好,不要让误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看到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霍国阳点头哈腰地说:“不怕,误不了,那李常委你在,没事了我过去了。”李正彤点点头,也没有多说什么。霍国阳带着一副小人得志的踌躇满志,拉开门出去......</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权力的良心</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6</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马一鸣中途离开市纪委常委会议的会场,从纪委办公楼出来后,看到前面的人员已经爬上对面的大坡,向组织部和宣传部办公的方向走去。左右看看周围无人,这才掏出手机,开机后翻到刚才的未接电话,回拨过去。只听手机里传来一个娇滴滴的声音:“哥,刚上班就忙什么呢?怎么打了那么多电话也不接一下呢?”马一鸣皱皱眉头,冷冷地回了一句:“我忙着呢”,然后就挂了电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和马一鸣通话的女子叫马凤鸣,原来为市教体局负责后勤工作的办公室副主任。马一鸣刚上任不久,去市教体局就教育系统乱收费及其师德师风问题进行调研,试图在这方面有所突破,以回应社会关切。经过坐下来互相交谈马一鸣才知道,教体局长和自己在大学里的同届同学,只不过马一鸣当时读的是政治系,而教体局长读的是中文系。通过回忆当时学校的一些奇闻异事,二人感到关系亲近了许多。调研结束后,尽管马一鸣千辞万谢,但终究未拗过教体局长的面情,便同意在教体局的餐厅吃一顿便饭。作为负责后勤工作的办公室副主任,马凤鸣自然是竭尽全力地跑前跑后。开席后,马凤鸣过来给马一鸣敬酒,表现异常张扬地就自己的芳名做了自我介绍,刻意指出和马一鸣的名字只有只差一字,为前世有缘。教体局长调笑道:“那你就是马书记的妹妹了”。马凤鸣立刻做出回应,像江湖人士那样,两手拱拳,恭恭敬敬地打了一躬:“大哥在上,请受小妹一拜”,然后端起一杯酒递到马一鸣面前。气氛到了这种地步,马一鸣心里再不想接受,也不能太不近人情,虽然没有明确表态接受,但也没有公开拒绝,只是笑笑,喝了马凤鸣端过来的一尊酒。随着互相之间的逐渐熟悉,在便宴结束时,马凤鸣大胆地向马一鸣要了电话,也用自己的手机回拨过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此后,马凤鸣曾几次主动联系马一鸣,并在逢年过节几次拿着礼物来到马一鸣的宿舍。尽管礼物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马一鸣还是严肃拒绝。但终究拗不过马凤鸣那种刻意的妖娆。在互相推推让让,撕撕扯扯中,马一鸣明显地感觉到马凤鸣专门用自己最柔软的部位在他身上放肆地摩擦着。尽管作为过来人,他知道这一动作的含义;作为一个男人,他也有这方面的强烈的需求。但角色与位置,决定了他不敢过于大意,特别对这样过于张扬的女子,更不敢越雷池一步。因此,马一鸣该忍耐时还是及时忍耐住了。后来几次,马一鸣就采取收下马凤鸣的礼品,然后将自己家里的一些礼品回赠办法来处理和马凤鸣的之间关系,以避免互相之间撕撕扯扯中的肢体摩擦。但毕竟接触次数多了,一来二去,互相间熟悉了许多。马一鸣还在不违反大原则的情况下,出面给马凤鸣协调过几件事。教体局长也算会来事,没多久就将马凤鸣由办公室副主任提拔为权力较大的师资科科长。而让马一鸣心中感到不爽的是,马凤鸣对自己似乎越来越有点熟不讲理了的味道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待马一鸣一边回忆着,一边急急地爬上了去组织部和宣传部的大坡,快赶上拜年的领导们时,看到刘振科转回身摇摇摆摆地朝着自己的方向走来,后面紧跟着亦步亦趋的秘书李萧洛,也在打着电话。马一鸣看到,站在组织部办公楼门前的电视台主播白雪,一直盯着刘振科的背影望着,虽然距离有点远,看不到对方是什么表情,但还是感到有点特别的凝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马一鸣赶忙向刘振科笑笑,想问一下刘振科又返回来干嘛去,看到刘振科正打着电话,只是向他点点头,摆摆手。马一鸣估计书记是又有急事,也就没再问什么,就向前面赶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刚才,刘振科接了一个电话,便和郭慧及李雪林等打了一声招呼,让他们代表市委市政府去下面几个单位走走,自己急匆匆地赶回市委办公楼门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专车司机小严已经发动好车等在常委楼门前,李萧洛给刘振科打开右后车门,用手挡住车门上框,待刘振科坐稳后,轻轻地闭上车门,才赶忙坐到前排的副驾驶座上。刘振科只说了一句“到机场”,便陷入了沉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电话是远在京城的中组部地方干部司的刘博司长打来的。这位刘司长的父亲在战争年代曾经在金川呆过。一次负伤后,被安排在金川市山峰县一位老乡家中养伤。解放后,辗转到京城某重要部门工作,官至副部级。刘振科还在凌云市时,就通过省里一位金川籍干部,和刘司长接上了关系,以后就逐渐熟悉和密切起来。期间刘振科去了京城三次,都约出来这位刘司长吃饭。最后一次,刘司长还请到分管他的王副部长莅临。这让刘振科兴奋异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尽管作为政坛人物,大多有自己的关系圈子,但作为一个地厅级干部,刘振科过去的关系圈子都在本省。身在政坛,只要条件与机会允许,没有人不考虑更进一步的。特别像刘振科这样的政坛新秀,未来上升的空间还非常大,因此,他必须提前铺路,为自己的未来做好准备。而认识刘博司长,再通过刘博司长接触到王副部长,无异于捡到一块迈入未来领域的敲门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刘司长通知刘振科,被金川人称为“老爷子”的赵慧君,今天将乘坐飞往金川的航班,于上午十一点前到达金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不知道是“老爷子”刻意安排刘司长打的这个电话,还是刘司长为了让刘振科知情,主动向刘振科通报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没想到,老爷子在节后上班的第一天,竟回到了家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金川,不知道现任市委书记是他刘振科的可能大有人在,但不知道老爷子的人,恐怕没几个。老爷子的赫赫威名,用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刘振科听人介绍过老爷子的不少传奇故事。在许多金川人眼中,老爷子是金川真正的骄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金川历史上一贯是一个县级建制。但在历史上,金川这个县的地域范围很广,目前金川市周边的几个县区,曾经都属于原金川县的范围。“文革”前,这里还是原地委南山工委的所在地,管辖着现在金川市的近一半县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由于金川市内矿藏资源极为丰富,为此改革开放后,国家为了发展能源战略,经国务院批准,在原金川县的基础上建立了省辖地级市。现有市属范围内,已探明的矿藏资源有20余种,其中尤以煤、铝、铁、铜而闻名于世。特别是该市清河县储藏的4号优质主焦煤,是冶炼一种国防高科技所用的稀有特种钢的必用焦煤。据说从目前已探明的情况看,世界上除澳大利亚和金川市外,再没有第三个地方有此焦煤,因此被誉为“国宝”。金川也凭借“国宝”品牌,与北京、上海和国内、国际许多大城市结下良缘。而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煤种,据说在金川市都有储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经过建市后近30年的努力,金川市已经成为全国有名的煤都、电都。财政收入也由刚建市时全省倒数第一跃到正数第二,仅次于省会唐城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让金川在全国、全省有名的,还有这里的历史底蕴和人脉资源。历史上的金川人,就以淳朴善良、敦厚老实、热情好客而著称,再加之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八路军贺龙总部曾在这里驻扎多少年,使这种传统美德更加得以发扬光大。在解放战争开始后,党又从金川抽调数千名干部南下,为大西南的解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其中,又有不少人陆续调入了京城工作,使金川革命老区的名气又火上加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金川人的淳朴善良敦厚老实热情好客,给当时的许多八路军干部战士,留下了深刻印象和亲切回忆,也结下了难以割舍的情缘。有的人和金川人结为拜把子弟兄,有的娶了金川的姑娘做媳妇,有的在老百姓家养伤后拜了干儿子,还有的成为老八路难以忘记的老房东…建国后,许多在金川呆过的老干部虽然进城,但并没有忘记金川这块热土,和金川始终保持着这样那样的联系。改革开放后,曾经在金川驻扎过的老一代革命家的子弟,组成了“金川老八路子弟联谊会”,为金川的发展做过多方面的工作。联谊会的几位牵头人,都是过去国级领导人的子弟以及曾经在省部级岗位上工作过的重要人物的子弟。刘司长也属于联谊会的一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金川的地域条件和历史经历,决定了金川人受正统观念影响较深。但这种正统,过去曾经更多的是以老实的有点木讷为标志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金川流传着一个广为人知的笑话:解放初期,金川县第一任县委书记随同有关人员一起去北京开会。山里人第一次见到公共汽车感到很兴奋,县委书记决定带领随行人员,乘会议休息间隙上街去过一把坐公共汽车的瘾。在公共汽车上,每到一站,售票员都要叫“前门上,后门下”。 县委书记是一位服从命令为天职的老八路,因此,每到一站就带领随行人员从后面下一次,再从前门上一次。坐了十几站,下了十几次车,买了十几次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回到驻地,一同开会的兄弟县的同志问这位县委书记感觉怎么样,回答:“好是好,就是每到一站要下一次车太麻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此故事当时就成为大会期间的笑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而不少金川人,却曾把此作为自己敦厚老实的佐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让金川人第一次对自己的这种敦厚老实提出反思,是金川建市后第一任市委书记赵慧君在全市干部大会上的一次讲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赵慧君在大会上就是以此笑话为例的。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敦厚、老实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愚昧、落后、不开窍!时代已经到了改革开放时代,我们的一些同志思想还仍然停留在计划经济年代,甚至停留在革命战争年代,以至停留在封建社会。把这种敦厚老实作为为人处世的准则,因循守旧,固步自封,脑子不开化,思想不开放,根深蒂固、难以自拔。同志们,这样危险啊!如此下去,我们只能被时代所淘汰!只能误过金川发展的大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老书记的话,至今不少金川人仍然余音绕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这次会议后来曾经被誉为“金川思想解放的里程碑”,有人甚至认为对金川而言,其意义“不亚于遵义会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当然,也有人对此有不同的看法…</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权力的良心</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7</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就在那次思想解放大会后,金川全市上下开始了思想解放大讨论。借着思想解放的东风,金川全市在“不换思想就换人”的旗帜下,开始了一场干部大换血浪潮。许多年轻人被破格或超常规地提拔上来。尤以学历高者为重。不少刚摘掉帽子的右派,由于大多数有着高学历,也被破格充实到各县区和各部门的领导岗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金川,曾经流传着老爷子许多不拘一格用人才的故事。其中,最脍炙人口的是“串门子不影响出化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故事原版是:一次市委召开常委会研究人事问题,其中在研究到市化肥厂厂长时,市长郭敏提出,该人选生活作风不好,据说还在外包养着一个女人,而且生下了孩子,群众反响很大,不适宜在市里这样一个大型国有企业担任主要领导。当地俗语把生活作风不好称为“串门子”。老爷子听到市长的反对意见,没有表什么态,只是一股劲抽烟。后来为了活跃气氛,引导大家在常委会上说段子。说段子自然有荤有素,待大家说笑一会后,老爷子感到气氛差不多了,最后总结了一句:“哈哈,我认为,串门子并不影响出化肥。大家说呢。就这样定了吧。”然后不待大家表态,就宣布了散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大多数人自然都懂得知恩图报。金川的干部大换血,使许多连梦都没有做过的人、或者说做过梦但仍然认为是梦的人,一夜之间成为人上人。这些人感恩戴德的心情也就可想而知。在金川的政坛上,一改过去的疲疲沓沓,令不行禁不止现象,出现了少有的令出必行、政令畅通的局面。而对赵慧君的赞扬和忠诚,也成为金川官场的主旋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金川民间有唱秧歌的习俗。所谓唱秧歌就是正月里扭秧歌时,被称为“伞头”的几个秧歌领头人,在秧歌表演完后,互相之间的即兴对唱。类似于电影《刘三姐》中的对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这种唱常常是触景生情,根据不同的场景和对象现编现唱。如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电力部门比较牛气,电力部门的人更是狂妄不已,常惹起老百姓的愤懑。老百姓送了一个非常霸气的外号——“电老虎”。有一年过春节,一支秧歌队去给电业局送秧歌,一个伞头就唱到:“到了电业局说一下电,你比神仙还灵验,一顿没给你吃好面(白面),马上就让你看不见。”再比如到照相馆唱的是:“世界上数你们最日能,咔嚓一下就做成个人,响完了钻到黑洞里,做出来了各像各(当地发音为geng)”。</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唱秧歌最吸引人的,还是伞头之间的互相嬉笑戏谑。比如有一年当地组织秧歌对唱赛,有一对男女伞头抽签抽到一组。男伞头一上场看到和自己对赛的是女伞头,就想着逮便宜戏谑一下,唱道:“仙人算我今年要交好运,今天一上场才知有桃花命,既然遇一起是三生有幸,不知妹妹要素的还是要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女伞头当然知道,这里的素荤是指要文雅的还是要带点“色”的,回唱道:“世上的男人里数你算个孙子,一上场就想和姑奶奶来个荤的,三下两下把你抽成个空的,把你老婆急成个疯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由于唱秧歌这种形式贴近生活,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因此在当地长盛不衰,被申请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就在金川思想解放浪潮的第二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市委组织了全市秧歌汇演。每家秧歌队自然都要给市委送秧歌。在党群口给市委送秧歌时,一个伞头看到台上坐着的赵慧君,随口唱了一首赞颂的秧歌。当时是这样唱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三山绿来清泉也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金川出了个赵慧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思想解放的急先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金川人民的大救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好书记,赵慧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改革开放的排头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金川有你一定面貌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干部群众都呀都放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本来秧歌就是一种民间娱乐形式,唱也就唱了,图的就是一时热闹,过后人们也就渐渐地淡忘了。但金川人几千年遗留下来的敦厚老实的本分,并没有通过一次思想解放浪潮从骨子里得到改观。被赵慧君提拔起来的年轻的市教育局长和文化局长,有一天在一起吃饭,饭桌上大家自然都是谈的赵书记的恩情和对赵书记感恩的话。酒席散后,教育局长拉住文化局长,提议把正月里夸赞赵慧君的那首秧歌重修饰一下,并谱上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文化局长穆静全虽然感到有点为难,但既然教育局长提出来了,自己不遵从,传出去恐与自己不利。为此马上安排人把秧歌的词句作了一些改动,形成了三个段,歌名就叫《金川出了个赵慧君》,曲子套用了歌曲《东方红》的韵律。教育局长接到改动后的歌词和曲谱后,专门开会安排各学校,要把此歌作为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的重要教学内容,做到人人都会唱。于是,赞颂赵慧君的这首歌也在金川大地流传开来,几乎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会的程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但是没有想到,这首歌却给赵慧君带来了一次危机,而人们通过这场危机的处理,也看到了老爷子的高明......</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未完待续,敬请关注下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版权私有 盗用必究</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感谢阅读,敬请评论</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封面图片来源于网络)</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