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秋来,金黄的银杏叶飒飒飘落,铺成了一地金黄,璀璨斑驳,煞是好看。郭沫若深情描绘过银杏叶翩翩而落之美:“秋天到来,蝴蝶已经死了的时候,你的碧叶要翻成金黄,而且又会飞出满园的蝴蝶……”难以想象的是,这包含诗意的银杏至少在2.7亿年前就已经开始装点世界,存活时间甚至长于恐龙们(累计在世1.6亿年)。</p><p class="ql-block"> 一棵银杏树从栽种到结果需要长达20多年的时间,为此银杏也落下了公孙树的昵称———公公种下了,孙子才能吃得上。这种高大、生长缓慢的乔木是银杏纲、银杏目、银杏科、银杏属的唯一现存物种,他的亲戚早已湮没于演化的长河中,唯独银杏熬过了无数严寒酷暑,成了裸子植物中最老的孑遗植物。</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银杏基因组看起来像个垃圾桶,到今天为止,科学家尚未研究清楚这么大的基因组到底起到了什么作用,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套基因赋予了银杏极其强大的适应性,在两亿多年的沧海桑田中,银杏处之泰然,甚至在遭遇原子弹核爆的超强辐射后,银杏也未凋亡。那是1945年8月6日,在一声巨响中,日本广岛倾覆了。当时在距原子弹爆炸中心500米左右的辐射范围内,温度高达3千至4千摄氏度,即便在十千米外也能感受到灼热的气流,在广岛市近20万人瞬间丧命,同样被摧毁的其他生物则数不胜数。令人意外的是,有一株树龄200多年的银杏在被炸的只剩下麦秆般粗细的根部后,顽强挺到了第二年的春天,抽出了新枝,并且在第三年长出新芽,重焕生机。这位广岛原子弹事件的历史见证者,成了珍贵的研究样本。科学家从劫后重生的银杏树上采集了种子,想要细细研究其中奥妙,让我们拭目以待吧。</p><p class="ql-block"> 如今,银杏依然在缓缓生长,与亿万年前并无二致,就像陪伴过其他那些生物一样,银杏将继续在静默中陪伴人类,见证人类的地老天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