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哥事略

我爱小宝

<p class="ql-block">平哥,是学生们对唐先生的昵称,究其缘由,有说其名中带平字的,也有说其喜好剃平头的。反正我是没去探究过,不过因其比我稍长,故称平哥倒也名副其实。</p><p class="ql-block">平哥大号唐平,烔炀河西乡萩藤树村人士。虽出生并成长于西黄山脚下,但平哥的身上却没有丝毫山的伟岸,顶多也就一米六五的个头,加之长的又胖,比起我体貌上的惨不忍睹,有过之而无不及。</p><p class="ql-block">平哥和我一样出身农家,也是靠着自己不懈的努力,才最终跳出了农门,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俗称的“臭老九”,过上了衣食无虞的生活。</p><p class="ql-block">虽然我和平哥没共过一天的事,但其实我很早就知道平哥的存在,尤其是通过《最忆是巢州》拜读了他的文章,发现他也是个有情怀的人。而我和他真正的交往,起自2019年下半年,那年经烔小朱校长的引荐,我也参与了巢湖市作协烔炀分会成立的筹备工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i>2019年11月,分会成立筹备会</i></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几次交往后,我发现平哥和我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能吃。每次活动,不管是公事招待还是私人请客,一桌子人中最后放下筷子的,不是他就是我。饭桌上,别人稍吃几口,便聊得起劲,我俩却闷头大快朵颐,还时不时互相“攻击”对方吃像难看,当然最后引来了各位同仁的哈哈大笑。</p><p class="ql-block">平哥能吃,关键还会吃、好吃。他爱人,也就是我嫂子在银行上班,每年年底都忙雾都之,此时平哥发挥特长,充当起家里的“贤妻”角色,在家又是炸丸子,又是卤卤菜,虽然产品大多黑不溜秋,不过味道却是杠杠滴。</p><p class="ql-block">平哥不仅自己吃,还从十几年前进入现在的学校起,就组织了一帮人,美其名曰“每周一锅”,互相做东轮流“攒罐子”。铁打的学校流水的老师,十余年间,有人退休了,有人调走了,但因为平哥的坚守,这个神秘的组织一直屹立不倒,每个周二雷打不动,都要放送一回,吃遍了烔炀河大大小小的饭店和排挡。</p><p class="ql-block">其实在吃的方面,平哥是有领先我的地方的,那就是他不光能吃,还能喝。据我的观察,所谓半斤起步,七两不多,八两刚刚好,就是说他。所以没有八两以上酒量的,不要轻易向他发起挑战,搞不好你自己就会被他挑落马下。</p><p class="ql-block">平哥爱喝酒能喝酒,但很少见他喝多过,只有一回他们组织的活动中,不晓得哪根筋搭错了,平时很克制的平哥跟人拼酒搞多了。那天傍晚,我吃过晚饭,正在门口的马路上来回溜达,平哥歪歪斜斜地迎着夕阳路过。满脸通红不说,还冲上来非要摸我的肚子,嘴里嚷嚷着我的肚子比他的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i>2020年元旦,炀河探源</i></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i>2020年7月,抗洪抢险现场</i></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i>2020年,分会年终总结会</i></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不过,如果你认为平哥只会吃喝,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平哥在工作上认真负责,从以下两件小事上就能窥见一斑。</p><p class="ql-block">两年前,他们班有个问题学生,因为家庭缘故,离家出走后,在烔炀河老街的破房子里昼伏夜出、东躲西藏。平哥急家长之所急,白天忙着上课,晚上就喊同事们陪着,在老街的街道里围住堵截。跑断了腿、划破了衣,历经千难万险,历时几个月,最后终于抓住了孩子并将他送回到其父母的身边。</p><p class="ql-block">平哥不仅教书上规规矩矩,干其它工作也是认真负责,所以2020年暑假,慧眼识才的校领导提拔平哥为学校团支部书记,负责学校的德育工作。学校这方面的工作在他的强有力领导和亲力亲为下,起色明显,这也引起了学区管委会领导的注意,横刀夺爱,一年后,平哥调至新岗位,又成了学区的骨干分子。</p><p class="ql-block">平哥也是个爱好广泛的人,不过因他一向比较内敛,之前很少主动表达出来,直到他的恩师周老师找上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i>2021年春,攀登西黄山</i></b></p> <p class="ql-block">周老师是烔炀西乡的名人,当年就是靠着一部破收音机,开始自学英语的。后来周老师成为了民师,又通过刻苦学习,考上黄麓师范并在毕业后顺利转了正。</p><p class="ql-block">退休后的周老师喜欢上了写文章,可他不晓得怎么用美篇编辑,于是找到了曾经的学生唐平,向他请教。学习的过程中,周老师发现他的这个学生其实也喜欢写文字,于是便鼓励他要积极创作,把家乡的美好展现给更多的人。自那以后,平哥便一发不可收拾,开始在文学的大海里“洗澡”。</p><p class="ql-block">平哥自己写文字,就像我一样,倒也不足为奇,可他不仅自己写,还一手创办并一直主持着烔炀分会的公众号《烔炀风》。分会成立的这三年多时间,公众号文章的收集、审核和编发,也包括转载,一千多期,没有一天中断过,这么大的工作量,没有情怀的人哪个能坚持的了?</p><p class="ql-block">除了公众号,分会自成立至今,组织开展过的烔河探源、炀河探源、讴歌家乡征文比赛、鸡鱼河探源、诗歌品鉴会等等,每一项活动成功举办的背后,无不留下了平哥的背影和汗水。</p><p class="ql-block">尤其今年,市作协打算为烔炀分会出一期专刊,这项艰巨的任务最后几乎全部落在了平哥的肩头。他不仅负责收集投稿,为了保证质量,还要和分会朱会长一起,认真审核每一篇稿件的每一个文字,甚至每一个标点符号。后期,当分会遇到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困境的时候,平哥又拉下脸面,到处化缘、拉赞助,最终确保了增刊的按时出版。</p><p class="ql-block">我也知道平哥的难处,所以除了道义上积极支持他以外,也力所能及帮他解决些实际困难。不过自儿子来巢湖读书后,我回烔炀的次数屈指可数了,有时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好在平哥善解人意,从来没有怪过我。</p><p class="ql-block">就拿上次的增刊来说吧,原本我是想回去帮他发送的,可搞到后来,连我自己的几本都托他带到了巢湖。那天拿到崭新的图书,站在教体局的大院里,我感慨万千,心想下次再有机会聚一起吃饭,我再也不和他抢食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i>2021年年底,深入企业走访</i></b></p> <p class="ql-block">然而平哥身上最闪光的东西是他的孝顺,因为老大长期在外务工,照顾老家年迈父母的重担就落在了他身上。</p><p class="ql-block">这几年,我们协会搞活动,为了方便大家,绝大多数都安排在了周末。那好了,如果上午有活动,那下午平哥是一定要回老家的,如果周六有活动,那周日肯定风雨无阻,他是要赶回去看看父母的。</p><p class="ql-block">讲回老家做了什么大事、出了什么大劲,倒也没有,最多也就是帮老娘提个菜篮子,跟老爷子呱几句,这些都是我的亲眼所见。虽然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现如今,能做到这样的子女,能有几个?</p><p class="ql-block">就在前段时间,伯母因为白内障需要住院手术,平哥工作忙,无奈只能把服侍老母亲的重担托付给大嫂。但办理好母亲的住院手续后,身在烔炀的他,心却留在了四康医院。</p><p class="ql-block">一听说母亲冷,连夜开车送来衣服,惹得同病房的老人们羡慕不已。手术前嫂子告诉他母亲情绪有波动,平哥再三解释后,毅然放弃了2022年下半年与我们唯一的相见机会,赶到巢湖。一整天陪在母亲身边,聊天,安慰并鼓励她,就像他自己小时候生病时,母亲照顾、安慰他一样。</p><p class="ql-block">在平哥的精心安排下,身体本就较差、性格也较为倔强的伯母最后成功地进行了手术,并很快就恢复了健康,平哥这是为我们分会内的成员们树立了孝老敬老的榜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i>2021年年底,鸡鱼河探源</i></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平哥不仅孝顺父母,也是位乡土观念极强的人,他深深地爱着生他养他的萩藤树,总想着如何报答家乡,去年总算迎来了这样的机会。</p><p class="ql-block">包括萩藤树在内,烔炀西乡共有十八户唐,还是在解放前修的族谱。如今适逢盛世,大家都有了续族谱的意愿,于是平哥就带头发出倡议,后来又为唐氏族谱的续修呕心沥血,受尽了苦难。</p><p class="ql-block">修族谱要钱,他请来几位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商议,最后决定采取摊派加募捐相结合的方式筹款。摊派不多,乡民们都能接受,募捐上不封顶,多多益善,就这样很快就将这一难题克服。</p><p class="ql-block">因为年代久远,很多材料散失,平哥就无数次走村串户,甚至还要克服疫情带来的困难,到其他唐氏宗亲聚集的地方,一是找材料,二是实地考察。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修族谱是上慰先人、下对子孙的大事,不能有丝毫的马虎。</p><p class="ql-block">修族谱千头万绪,和平哥搭伙的是几位老同志,精神和体力都不如他,所以跟出版专刊差不多,到最后修族谱也几乎成了他一个人包办的事。不过好在有付出就有收获,在平哥的不懈努力下,唐氏族谱续修工作已接近尾声,即将付梓,这是他为重振和弘扬烔炀河乡间文化的一次成功示范,具有重大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i>2022年春,走访老街</i></b></p> <p class="ql-block">平哥就是这样一个小人物,普普通通的人干着普普通通的工作,养家糊口;但在宣传烔炀河、推介烔炀河方面,他又是个大人物,不遗余力且成效显著。</p><p class="ql-block">工作之余,平哥所有的精力几乎都花在了分会活动组织、公众号、走访乡村、挖掘乡土文化、照顾年迈父母等方面。所以每当周末,天气晴好之时,一个骑着单车,屁股头直轴,游走于烔炀河乡下的人,没错,就是他,我的平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i>2022年4月,分会创作基地设立</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