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三年,熬过了新冠病毒、熬过了封城,今年春节期间,我们终于可以解封那颗按捺已久的心,在海南开启一场美丽的邂逅。 <p class="ql-block"> 在海南人看来,所有的美好生活都是按人的意志、人的愿望,人为地做出来的,所以,“过年”在海南方言中叫“做年”。那么在海南怎么“做年”?跟随小椰,让我们一起去好好感受一番海南年味文化。</p> <b> “祭灶求福”</b> <h3 style="text-align: left;"> 海南人过年最为讲究的就是节日的气氛,海南的年味从农历十二月廿三就开始了。传说中,“灶公”是玉帝派来人间监督善恶之神,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廿三这一天都要上天向玉帝汇报。为此,海南人在这天会打扫香炉换上新炉灰,并且备好酒、好果设祭,为“灶公”送行。祈愿他“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h3> <b> “采屋”</b> 在海南方言中“采屋”意思是打扫屋子。农历十二月廿七、廿八这天,在海南文昌、定安等多地人们会用青竹枝叶捆成的扫帚将家里堂前屋后、锅碗瓢盆打扫清洗干净,企盼在新年到来之际万象更新,寓意着来年无尘亦无病。 <b> “贴利是”</b> 农历十二月廿九这天早上,海南人民满怀“做年”的喜悦,把准备好的“利是”(即年画、春联、门神等)贴在门楣上、家具、果树、车辆上,希望来年红红火火、平安顺遂、大吉大利。 <b> “拜公(祖)”</b> 祭祀祖先是海南除夕的第一件大事,在海南方言里叫做“拜公”。除夕这天,人们都会在家中的八仙桌上摆放发糕、白斩鸡、鱼、猪肉、酒,点燃香烛,家长率领子孙们叩拜,表达对祖先的崇敬、感恩和思念之情,祈愿祖先保佑全家身体健康、出入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b> 吃“围炉”</b> 除夕的年夜饭是中国人过年的“重头戏”。祭拜“公祖”后,海南人开始吃年夜饭,海口等地把吃年夜饭称为“吃围炉”。一顿“围炉饭”总是要吃上好几个小时,年轻一辈会向家中老人汇报一年来工作、生活的情况,老人则会勉励年轻一辈,并将过去的故事娓娓道来。 <b> “发灯”</b> 吃过“围炉饭”,家家户户在每个房间都点起灯来,一连数日,直至大年初三或至初四才熄灭,海南人称之为“发灯”,取添丁发财、四季平安、长命百岁之意。 <b> “守岁”</b> 除夕这天晚上,是一家老小狂欢的夜晚,全家老小会聚在一起“守岁”,小孩开心的拿着“压岁钱”,儿女给父母祝福拜年,一家人或闲话家常,或娱乐消遣,直至央视春晚的倒计时钟声响起,家家以此为号,陆陆续续的点燃“万三三”(海南文昌对烟花炮竹的戏称),炮竹声一直响彻至初一的早上。 <b>“吃斋”</b> 正月初一,家家户户欢欢喜喜迎接的春节到来了。“大年初一,逢人要讲吉利话,忌骂人、争吵、讲粗话、挑水、扫地、杀生,米缸不能空。” <p class="ql-block"> 正是由于讲究正月初一“不杀生”,初一吃“斋”便是海口等地诸多习俗中的一种。海口人说的“斋”,从广义来说就是素食,原料包括腐竹、粉丝、黄花菜、冬菇、黑木耳等素菜,用鸡汤或清水煮制,调味后就是海南名菜——斋菜煲。正月初一吃“斋”,有“清净洁白”之意,同时也缓解了年夜饭的油腻感。</p> 浓浓的海南年味话上几夜都说不完,小椰今天就带你逛到这里了,小椰要去“做年”咯,在此祝大家新春快乐!在新的一年里一帆风、四季平安、财源广进步步高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