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而不众之岛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南澳岛(Nan'ao Dao),位于中国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县,北濒柘林湾、南濒南海,介于东经116°56′~117°9′、北纬23°24′~23°29′,属基岩质大陆岛,正处于北回归线上。</p><p class="ql-block"> 南奥岛距厦门约99海里、香港180海里、台南高雄160海里,处于三地海运通道的中心位置,距太平洋海运主干道仅7海里,战略位置十分显要。</p><p class="ql-block"> 南澳岛面积达117.73平方千米,海岸线长94.3千米,地处泉州—汕头地震带南端,分布有南澳—长乐断裂和皇岗断裂2条活动性断裂。南澳岛以低山剥蚀丘陵地貌为主,外形似葫芦,海岸多为岩石陡岸,全岛最高峰为大尖山(588.1米)。</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南澳岛是中国唯一一座全岛域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的海岛,是南澳县唯一有居民居住的岛屿。南澳岛素有历来是中国东南沿海通商的必经泊点和中转站,也是中国大陆对台和海上贸易的主要通道、“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span></p> <p class="ql-block">汕头市与南澳岛跨海大桥</p> <p class="ql-block">汕头市与南澳岛跨海大桥</p> <p class="ql-block">总镇府西辕门</p> <p class="ql-block">总兵府位于深澳的南澳城正中,明万历四年(1576)第二任副总兵晏继芳开始兴建,初时比较简陋,而后多次修建、改建、扩建。清康熙中期,总兵府的建筑体已经比较完善,从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总兵周鸿升的祝寿屏风图中可以看出,当时的总兵府主体建筑由主座、两厢、内埕、前座、外埕、两廊、帅旗座、钟楼、鼓楼、东辕门、西辕门等组成。总兵府是闽粤南澳镇的军事指挥中心,明清两朝共有177任(167人) 副总兵、总兵驻守在这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提供参观的项目有:闽粤南澳镇总兵史料陈列、南澳镇海防图、南澳城廊公署图、总兵周鸿升祝寿图屏风、古代兵器、文物陈列、郑成功招兵树、郑成功石雕像、验兵石、八千斤大炮、六千斤大炮、闽粤界碑及碑廊等。闽粤南澳镇总兵史料陈列以图、照、表等形式,介绍南澳镇的设立,总镇府(总兵府)、南澳城以及岛上海防军事设施的建设,副总兵、总兵有关史迹,戚继光、郑成功在岛上的军事活动等。</p> <p class="ql-block">汕头南澳岛史上曾是一岛隶两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个广东小岛,7万人142个姓,传说有南宋宝藏,明代沉船有文物3万件 </p><p class="ql-block"> 一个岛一个县级行政单位,南澳县属于汕头,它是广东的唯一海岛县,也是中国海岛县中唯一的国家4A级旅游区,有大、小岛屿45个,其中南澳岛是主岛,也是今县政府所在地,占据了九成以上的面积。</p><p class="ql-block">南澳岛孤悬海外,但南澳岛却因位置重要而受到重视。南澳出土“象山文化”,距今8000年,是粤东考古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p><p class="ql-block">但是,如今南澳岛出名,却是因为这三个原因:</p><p class="ql-block"> 整个南澳县人口约七万,但是汉族、壮族、瑶族、回族、高山族都有,姓氏也有142个,人口与姓氏的比例之高全国少见。其中岛上人口最多的林姓,有8500多人,排名第二的陈姓,则有7000多人。而最少的阀姓,仅有一人。很有意思的是,岛上还有姓羊的人,十几个。</p><p class="ql-block">导游告诉我们,在岛上,最不能忽视的是欧、贝、辛、管、梅、施、敖等姓氏,因为他们是最古老的一批南澳土著。几百年来,他们守着一个秘密,关于南澳宝藏秘密。</p><p class="ql-block"> 导游告诉我们,南澳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这里成为移民之地。明永乐年间,政府曾三次迁澳民于内地,“撮尔邱墟,不隶疆圉”,而此后,由于孤悬海外的原因,更有“逃之民居焉”。</p><p class="ql-block"> 而在当地,还流传着这些一个故事:这里的很多人都是南宋末年的逃难官员之后,他们在守护着宝藏。</p><p class="ql-block"> 来南澳旅游,导游说得最有鼻子有眼的就是南澳宝藏。宝藏有两批, 第一批是700多年前,南宋小皇帝赵昱为躲避元军追杀,从临安一路难逃,最终带到南澳来的。这批宝藏是南宋复国的希望,金银珠宝不计其数。</p><p class="ql-block"> 第二批宝藏是明朝以来的海盗藏起来的。从明嘉靖年开始,许朝光、林国宪、吴平、曾一本等人以南澳岛为巢,成为明代最大的海盗团伙,震动朝廷。当时,朝廷派出戚继光、俞大猷等将领,才平息了“寇乱”,同时设立了“闽粤南澳镇”,南澳岛变成东南沿海的军事重镇。</p><p class="ql-block"> 我们如今看到的南澳总兵府等衙门机构,就是那时候留下的。据说,戚继光虽然灭掉了海盗,但始终没有找到海盗的藏宝之地。</p><p class="ql-block"> 几百年来,寻宝人来了一批又一批,热度始终不减,但就是不见宝藏踪影。但人们相信,宝藏一定在某个不起眼被忽略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在南澳岛东南部的云澳湾,有一组表现南宋小皇帝赵昰和大臣陆秀夫等人在南澳生活的雕像,长久以来,人们只注意的是雕像本身。</p><p class="ql-block"> 但是,在当地旅游部门清理雕像地基的时候,意外发现了一处奇怪的建筑群。在其中一块大石头上,刻着一组文字,由于年代久远,字迹斑驳,只有35个字依稀可见。</p><p class="ql-block">当地渔民会告诉你,这就是找到宝藏的密码。在等待有缘人的破译。</p><p class="ql-block"> 南澳真的有宝藏。在几百年的寻宝中,人们一直没有任何收获。但转机却在渔民们一次不经意的捕鱼中出现了。</p><p class="ql-block"> 2007年5月,南澳渔民发现一条沉船,打捞出大量精美青花瓷器。这艘船,就是著名的“南澳I号”。</p><p class="ql-block">2011年6月,“南澳 I 号”被列入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水下考古项目,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艘明代古沉船。</p><p class="ql-block">“南澳I号”共出水各类文物三万余件,除了漳州平和窑以及景德镇观音阁窑、闽安窑等地所产的瓷器,还发现了很多铜器,船上还有火炮。</p><p class="ql-block"> 因为明清是实行“海禁”的,因此专家们分析,这首船是走私船,而当时日本产银,缺铜,这艘船应该为开往日本的走私船。、</p><p class="ql-block"> 如今来南澳旅游,除了寻宝,最不能错过的还有这里的民俗表演。</p><p class="ql-block">由于孤悬海外,这里保留了诸多传统的民俗项目,夜幕下的渔舟唱晚,篝火晚会,还有受欢迎的水上娶新娘活动,最幸福的就是大叔游客,也会被邀请上船扮演新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岛上之古老淡水井~宋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