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人的美篇

黔人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史海钩沉一一一</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0px;">乌江渡水电站施工力量的形成</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蒋兴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图片来自网络/八局人提供/笔者保存</p><p class="ql-block">始建于1958年9月的乌江渡水电站,由于多种原因在1960年11月停工缓建。八年后的十月,在中央“三线建设要抓紧”的战略部署下,国务院批示“同意明年开工兴建”。</p><p class="ql-block"> 乌江渡水电站是我国在喀斯特岩溶发育地区兴建的第一个大型水电站,在当时的艰苦条件下,施工力量从何而来?1968年10月,水利电力部军事管制委员会向国务院呈送的《关于兴建贵州乌江渡水电站的报告》,有关于施工力量的安排:“已征得湖南、贵州两省革命委员会同意,将原在湖南施工的柘溪水力发电工程局成建制于今冬明春调往贵州,再从贵州水电建设公司等单位调配一部分力量为基本骨干,组成一支近万人的施工队伍。”这是最早有关乌江渡水电站施工力量安排的文字记载。 </p><p class="ql-block"> 1968年11月,贵州省革命委员会从有关厅局和单位抽派一批干部和生产骨干调往乌江渡。贵州省革命委员会“五·七”工程指挥部成立,承担起筹建任务。年底,水电部分配给“五·七”工程指挥部800多名大中专中技院校毕业生。这是乌江渡水电站最早的建设力量之一。</p><p class="ql-block">当时,乌江渡水电站工地还活跃着一支老资格的乌江渡水电站建设力量一一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这支队伍早在1958年9月就战斗在乌江渡水电站工地。他们承担着乌江渡水电站工程的规划设计,先后完成《乌江渡水利枢纽初步设计要点报告》《乌江渡枢纽工程地质勘测报告》《乌江渡水力发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等报告,为乌江渡水电站工程勘测设计作出了显著贡献。1972年,这支队伍将所承担的工作移交给水电八局勘测设计院,撤出乌江渡水电工地。</p><p class="ql-block">1969年3月,湖南省原柘溪水力发电工程局4000名职工,一路春风一路欢歌,挥师乌江渡。紧接着,水电部基础处理总队所属基础三队、基础五队和贵州温泉工人疗养院划归贵州省革命委员会“五·七”工程指挥部。</p><p class="ql-block">1969年12月,乌江渡水电站工程由水利电力部直接领导。12月18日,水利电力部第八工程局在贵州遵义乌江渡诞生,载入史册,承担起兴建乌江渡水电站的重任。1970年4月1日,乌江渡水电站建设大幕正式拉开。在水电部和贵州省、湖南省革命委员会的周密部署和大力支持下,乌江渡水电站建设力量不断充实壮大。湖南省长沙勘测设计院400多名职工调入水电八局,组建水电八局勘测设计院;从昆明成都广州等军区复原退伍的1000多名老兵入列水电八局;基建工程兵第六十一支队300名老兵入列水电八局;水电八局在烏江区招收青年工人250名;水电部机电安装局四处一队、三队调进水电八局;1973年3月,水电部将停止建设的贵州“五七四”工程1200多名职工划归水电八局。这为水电八局的形成完成了最后一块拼图。</p><p class="ql-block"> 乌江渡水电站工程施工时间紧,工种力量需求大,从1971年至1981年,经地方劳动部门批准,水电八局逐年招收职工子女。至此,乌江渡水电站施工力量日益壮大,1970年,水电八局有固定职工6630人,1971年7953人,1972年8438人,1973年9540人。</p><p class="ql-block">七十年代初期,贵州省革命委员会还组织遵义开阳金沙黔西息烽修文等县的数千名民工积极支援乌江渡水电站工程建设。1975年9月,水电部九局二处投入乌江渡水电站工程建设,是一支英勇顽强的施工队伍 。</p><p class="ql-block">来时荒芜一片,走时一片光明。乌江渡悠悠岁月,十三载壮美历程,水电八局向祖国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在喀斯特岩溶地貌成功修建乌江渡水电站的优秀答卷,荣获国家银质奖、国家优秀设计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公元1982年,漫山红遍的十月,八局人从诞生之地,奠基之地贵州乌江渡走向诗和远方一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朱金球 ——赞乌江渡水电站 </p><p class="ql-block"> 激情阅读黔美篇, </p><p class="ql-block"> 爱不释手回忆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文美图美歌声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个个英模在眼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艰苦奋斗十三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乌江明珠照万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加速祖国现代化, </p><p class="ql-block"> 复兴中华定有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肖华民——美篇《我们从乌江渡走向诗和远方》读后,感动万分。动情的文字,珍贵的图片,令我这个没有参加过乌江渡水电站建设的八局人,深切地感受到八局人在乌江渡水电站工地的豪情满怀!今年是八局建局70周年,感谢美篇作者的佳作,让我有如身临其境,感同身受。</p><p class="ql-block">张晏斌——我们的青春岁月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从乌江渡走向诗和远方》撰写者对此十分珍惜,并悉心收集,精心编辑,一气呵成图文并茂的一篇佳作,定能勾起无数八局人对乌江渡岁月的满满回忆,成为大家共有共享的赏心美篇。</p><p class="ql-block">陈东——《我们从乌江渡走向诗和远方》让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1968年底我从学校分配到乌江渡水电站工地至1994年9月离开,整整工作和生活了26年。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深藏在乌江渡这片热土,因而有着深深的眷恋和情怀。退休后我和妻子多次回到乌江渡,寻找那一份牵挂,寻找那一份感动,寻找那一份真诚,寻找那一份纯净!感恩乌江渡,我和妻子的人生旅程在乌江渡岁月写下了一段美妙美好的年华。</p><p class="ql-block">水电五局于国彦一一老同学刘芳蓉转发我讲述八局人修建乌江渡水电站的豪情壮举,使我深受感动。我也是一名光荣的水电人,1968年底走出学校大门走进水电五局,从此结缘于如火如荼的水电建设。退休后不忘初心,精心创作了五幅油画《光明的天使》,以此赞美和歌颂居功至伟的水电人。《奔涌的春潮》展现了治水献电、波澜壮阔的豪迈,记忆智慧、创造之美。 《江上的乐章》展现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的气慨,记忆青春、奉献之美。《心潮逐浪高》展现大爱无疆、为国为民的胸怀,记忆忘我、奋斗之美。《奋进的热流》展现通宵达旦、夜以继日的激情,记忆生命、理想之美。《璀 璨的明珠》展现追求真理、不离不弃的信念,记忆奇迹、梦想之美。这组油画参加了水电五局艺术大展,深得好评。油画真实彰显了我们水电人的青春年华,奋斗人生,心路历程。歌颂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立了丰功伟绩的水电人。致敬水电人,光明的天使,国人的骄傲!</p><p class="ql-block">李长江(江·在旅行中)—— 水电八局前辈从湖北走来,一路历经艰辛,克服数不尽的艰难困苦,创造了无数个功绩。作为现人不让世人知晓,有愧于前辈的辛劳。这就是要树立“三线建设”纪念碑,让八局更加清晰的展现在世人的面前。</p><p class="ql-block">张珉—一笔者饱含深情记录着乌江渡水电站的辉煌建设,给八局人留下了珍贵的回忆。满满刻画出每个单位和典型人物的点点滴滴,给后来人以无限启迪。美篇里描述的是建设者的血汗和泪水,展望的却是诗和远方!你的战友为建设乌江渡水电站献出宝贵生命,包括我们的同学和师傅,应该深深地悼念他们,向他们敬礼!用劳动和血汗铸就的乌江渡水电站,永远屹立在远方的贵州高原!为您的美篇点赞,为建设者们的诗和远方大赞!</p><p class="ql-block">王洪望——谢谢兴黔兄弟的美篇。洪望我从八局房建队走来,大坝下基坑我们挖出来,创造过前苏联塔吊单班180m³砼吊进仓的全国最高纪录。作为厂房支队青年突击队一员,也是第二任突击队队长,和李劳模并肩拆尾水洞模板,听谭老总讲水电八局的前世今生,也坐过黎旭局长专车去遵义医学院看病,住院。八局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八局教会我满身技能闯世界。不忘八局人,感恩八局!</p><p class="ql-block">刘芳蓉——细阅《我们从乌江渡走向诗和远方》美篇,让人感动感慨不已。我在乌江渡水电工地十一年,参与并留下那沸腾时代忘我水电人战天斗地建设乌江渡水电站的宏图画面。亲历过寒风刺骨中24小时不停抢建铁路桥;基坑大会战人抬肩扛挥汗如雨的大施工;亲眼目睹从车间厂房顶楼摔下身亡的同事。艰辛与悲苦,自豪与责任全部留给了乌江渡那片山水。我的记忆从未走远,近在咫尺,只为千难万险建设好乌江渡水电站,为国家贡献青春和力量。</p><p class="ql-block">方忠言——感谢《我们从乌江渡走向诗和远方》的笔者,满怀激情的文字和珍贵的照片,让我们回忆起那段终身难以忘怀的乌江渡岁月。</p><p class="ql-block">冬妮一一谢谢启用了我的几张大坝支队的照片。美篇感动了我,把我的思绪拉回了乌江渡岁月。已转发我的八局同仁同事和同学。谢谢你。</p><p class="ql-block">张胜新——乌江渡水电站,有着曾参与工程建设的建设者们和家属、子弟的水电八局人难舍的情结。蒋老师的美篇作品《水电八局的前世今生》、《我们从乌江渡走向诗和远方》引起共鸣,可谓集众多美友情愫汇聚成诗和远方。美篇的字里行间倾诉了一代八局人的满满情怀,珍贵的图片凸显了乌江渡的峥嵘岁月!作为一名八局人,这是对水电八局今年建局70周年最好的献礼。</p><p class="ql-block">严菊明——兴黔老弟,近四十年你我天各一方杳无音信。今获你美篇,似重回乌江渡,感慨万千!乌江渡岁月是一篇赞美的诗,是一首高亢的歌,是一幅壮美的画,是一瓶陈年的酒。几十年弹指一挥间,但八局人的乌江精神代代相传,在祖国和世界的山水间留下了中国水电人的荣光。美丽的乌江渡,多彩的人生,绵延的青山留下我们的足迹,滔滔的江水已融入我们的思念。二十载青春年华相伴,白发翁暮年岁月追忆。</p><p class="ql-block">木棉花——谢谢你,是你的美篇《我们从乌江渡走向诗和远方》让我们永远心系乌江渡,怀念父辈们在乌江渡的艰辛。虽然现在没有在八局了,但永远也忘不了自己是八局子弟,那一段艰苦却美好的岁月永远铭刻心中。</p><p class="ql-block">王树华——乌江渡水电站工地上的许多事情仿佛就在昨天。岁月无情似一把刀把人割得面目全非,还没活明白就已经老去了,心中有此千千情结真的好难舍。难得有《我们从乌江渡走向诗和远方》的美篇,笔者始终保留着那份童心和执着,真的不容易啊。</p><p class="ql-block">李春玲——美篇《我们从乌江渡走向诗和远方》编辑有序。从荒凉的乌江渡水电工地一声炮响,到辉煌明亮照耀下的乌江渡,文字和图片层层递进,传递着艰辛、拼搏、激情、欢乐。很暖心!</p><p class="ql-block">宋荣江——美篇《我们从乌江渡走向诗和远方》,撰写者用心整理出珍贵史料,犹如一把记忆的钥匙,打开了八局人如诗如歌的怀念心锁。美哉!</p><p class="ql-block">三羊开泰——喜欢看此类作品,最想看的还是一幅幅画面,每一张都仔细地查找,是否是自己熟悉的面孔,照片的时间及背景。往事一件一件的被翻了出来,真是美好的回忆啊!感谢《我们从乌江渡走向诗和远方》的作者把这个美篇呈现给大家。</p><p class="ql-block">许丹——在乌江渡水电站工地,我们留下了童年,青年的美好回忆,走过了成长的路程,感受到了社会的变革,见证了历史的进程。我们从栉风沐雨的昨天走进了繁荣昌盛的今天,多么不容易。</p><p class="ql-block">张胜新——拜读《我们从乌江渡走向诗和远方》,身为八局人,不忘初心。值此水电八局建局七十周年之际,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我已把这篇美文读给我82岁的参与了整个乌江渡水电站工程建设的老岳父听,带他回忆水电八局人的那段蹉跎岁月,并转发给我的朋友和同事,让他们了解八局的辉煌历史。在那极其艰难岁月,八局人为修建乌江渡水电站挥洒血汗,书写了感天动地的壮丽诗篇。在此向八局老一辈建设者致以崇高的敬意!</p><p class="ql-block">PTK——曾经的八局人。美篇《我们从乌江渡走向诗和远方》很贴切,很感人,很受鼓舞。为八局点赞!</p><p class="ql-block">深山含笑——53年前青春带着梦想,走进了水电八局大坝支队开挖队。我亲身经历了1969年6月杨木匠沟塌方事故,对68届华水毕业的郭国荣和武水毕业的詹元彩了却韶华青春潸然泪下。还有人没能忘记你们,我的江西佬俵,愿你们九泉之下安息!</p><p class="ql-block">何平芳一一阅读《我们从乌江渡走向诗和远方》,感慨万千,从而想起在乌江渡水电站建设中献出宝贵生命的奋斗者和我去世多年的父亲。感谢作者让我们回忆起曾经战斗过的乌江渡岁月。</p><p class="ql-block">梁东坪——《我们从乌江渡走向诗和远方》,让我思绪万千,感怀不已。回忆逝去的青春,已融入乌江渡水电站大坝,无怨无悔。</p><p class="ql-block">李秋一一感恩在春节的日子里送上《我们从乌江渡走向诗和远方》这么好的礼物。终身难忘那个年代!</p><p class="ql-block">李传华——珍贵史料,永久记忆!</p><p class="ql-block">刘汉湘——青春燃烧的岁月,让人流连忘返。</p><p class="ql-block">任晖——感谢《我们从乌江渡走向诗和远方》的笔者,推出的珍贵史料,铭记在心。</p><p class="ql-block">姚金桃——读了美篇很受感动。乌江渡是我的第二故乡,酸甜苦乐都曾有过。永远勾起回忆的地方。</p><p class="ql-block">谭哲一一火红的年代,燃烧的岁月!</p><p class="ql-block">顺哥一一向水电人致敬,为八局人点赞!</p><p class="ql-block">天际一一曾经流下过汗水和泪花的鳥江渡,如今守护于此也将逝于此。</p><p class="ql-block">无所谓一一永远忘不了的地方,最怀念的水电工地。</p><p class="ql-block">后记:我们从乌江渡走来,乌江两岸留下我们的英姿风采。我们从乌江渡走向诗和远方,那条染绿生命和青春的乌江一直在心中激荡澎湃。这里走过我们的人生,成为一段珍贵的日子,许多眷念的时光深藏在心上。交流心得,乐享美好,相思乡愁,抒发情怀。八局原领导和分局领导和朋友们对美篇《我们从乌江渡走向诗和远方》的精采点评,就像一首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right;">2O23、01、01贵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