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亚运村,是1990年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举办地。亚运会结束后,这些场馆逐渐发展成为北京的大型高档居住社区,拥有奥体中心、五洲大酒店、北辰购物中心、名人广场、远大中心、炎黄艺术馆等公共建筑。</h3> <h3> 十几年前,笔者曾参观过那里,那时的亚运村尚未成为市民住宅,今天再次到达,这里已是一个辖区面积5.13平方公里,有10个社区,常住人口7.8万人,流动人口约2.5万人,有社会单位2900余家,其中有2所大学、3所中学、4所小学、6所幼儿园、1所成人教育学院,还有各类涉外酒店,成为相当规模的中心街道,即亚运村街道。</h3> <h3> 走进街道安慧里社区,这里正在排练舞蹈,这个平均年龄55岁以上的中老年舞蹈队,跳起舞来水平不亚于专业舞蹈演员,舞姿优美,编排专业。据介绍,这些退休的大妈们业余时间除了给市民们无偿演出外,经常参加市、区级文艺比赛,还累累得奖,成为辖区一支既能演出又能宣传树文明新风的业余团队。像这样的业余文体团队,亚运村街道每个社区至少有10支以上,而且人数都在50人以上,大的团队有一二百人。团队不但有章程、场地、设施,还有一定的经费保障,几乎天天有演出,月月有赛事,年终有评比,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一支生力军。</h3> <h3> 亚运村街道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发展资源,以环境优美、秩序良好、生活方便、人际关系和谐为目标,不断优化人文环境、人居环境、市容环境和发展环境。经过多年来的建设,地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集文化、教育、娱乐、体育、商贸、旅游、居住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区域。中国科学院微电子中心、北京信息工程学院、中华民族园、中关村健翔科技园等知名单位相继在这里落户,元大都旧址公园、万米绿色长廊相继在这里建成,旅游、商贸、餐饮、服务和文体产业相继在这里汇聚,有力地推动了地区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同时,精神文明创建也取得丰硕成果,获得了首都文明单位和首都文明街道的荣誉称号。</h3> <h3> 参观完亚运村街道,比较明显的特点主要有:一是区位优势明显。地处奥运功能区的核心区域,三面环绕国家体育场,四面环绕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全区域都处于奥运场馆周边。二是中央领导驻地集中。中市机关、科研单位宿舍较多,大型政治活动、文体活动和商务会展活动的频繁开展,带动了辖区的经济、文化、政治繁荣。三是区域经济较为发达。商贸、会展、餐饮、服务和文体产业都已形成规模。四是居民群众和社会单位的需求呈多元化、多层次结构趋势,对社区服务、社区管理和民主参与的要求较高。</h3> <h3> 亚运村街道,通过亚运会和奥运会两大赛事在这里的举办,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郊区乡镇变成了一个闻名中外的卫星街道,文体事业的迅猛发展让他们插上了腾飞世界的翅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