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22年书单

Wendy

<p class="ql-block">新年伊始,考虑要固定晨读和夜读的时间了。虽然只是随便读读,约定了年底发书单,难免就开始慢慢增压起来。</p><p class="ql-block">春节后的天气渐暖,偶然和小师妹约了去朝阳区的图书角借了几本书,顺便聊些八卦奇闻。正午,携两本小书在冬日的暖阳中穿过CBD的楼群,感觉阳光将一地鸡毛都化为乌有。忽然想到,如果每年都应该有一个读书的主题,那么今年的读书主题就应该叫“让阅读成为生活中美好的经历吧”。</p> <p class="ql-block">读简奥斯丁全集是去年就约好的,既然威廉·徳雷谢维奇靠读奥斯丁不但获得了博士学位而且还收获了“成长”;而花露水团队也希望通过解读金庸笔下的女性,帮助小姑娘们越过人生的刀锋。说到解读名著,熊逸版的《资治通鉴》应该是一座山峰,从内容到装帧都是那么优美,将古籍读厚,第一辑分成九卷,每日携带一册,偶尔分神读一段真是一种享受,所以把第二辑也列入了明年的阅读计划。</p><p class="ql-block">今年也弃读了好几本书,读到一半不知踪迹了,读不读的下去,取决于是否可以跟随作者浮想联翩。非常喜欢《世界上所有的沙子》和《放大》,博学多才的作者。《长安的荔枝》依然是很好的故事,但也期望亲王能有所突破。相比之下,磊磊在《唐诗寒武纪》的表现就令人耳目一新。</p><p class="ql-block">世界上有那么多优秀的作品和平庸的作者,打算将选择权交给随机,在书店,图书馆或自家的书架上偶遇,也算是个浪漫的事情。然而《浪漫地理学》中引用诗人托马斯·休姆的观点,认为“浪漫主义从本质上来说是对日常生活的超越,是人类完美主义的信仰”。如此说来偶遇一本美丽的书,充其量只是眺望沙丘,突然被一粒沙子迷了眼睛吧。</p> <p class="ql-block">很难猜测对于爱情而言,理智和情感最终哪一方能占上风,奥斯丁会安排哪一方获得幸福。当然喜闻乐见的,两位达什伍德小姐最终都获得了幸福,而其中的跌宕起伏,在最后一百多页突然反转的情节还真有些扣人心弦。在一个人们八卦罗曼史时都带着几千英镑身家注脚的时代,依然安排了爱情闪光。真心认为故事到最后,埃莉诺和玛丽安互换了位置,表面上是玛丽安成长了,然而关键时刻成熟理性的埃莉诺难道不是听任情感做了决定吗?至于能干的露西小姐,也必须获得幸福;行事如此熟悉,似乎曾经在办公室里见过面呢。这个世界,大体上并没有什么改变。1-8</p> <p class="ql-block">通常认为达西先生傲慢,伊丽莎白对他存在偏见。可达西的傲慢何尝不是因为对阶层和财富产生的偏见造成的呢。无论是求婚过程中的居高临下,还是辩解时的振振有。然而达西先生无疑是被爱情击中的人,被穿越风雨绯红的脸庞,健康的灵魂吸引,竟然改了脾气,屈尊降贵,违背偏见,放弃傲慢无原则地讨爱人的欢心。也许这是爱情应有的模样且不需要论证,而婚姻是需要的。大凡在这样的故事中,都有十全十美的好脾气陪衬最终也能获得幸福,让人不禁怀疑无为认命也许是最好的选择。作为父母,班纳特先生又是另一绝佳榜样,不能给女儿财产还不打算违心算计,躲清净的日常也可以和班纳特太太一样享受嫁三女的成就,做老母亲的也许需要反思一下。胡思乱想的,非常想知道如今的小朋友们的读后感又如何。1-26 </p> <p class="ql-block">因为繁花才读了这一本,秉承繁花的写作风格,说是小说,依然是情节不详的一种感觉。也可能人生在世,有些人有故事,而有些人只过一种感觉。青草地,雾水面,铁道上的气味…记得起故事,还是只恍惚似曾经历的感觉?2-28</p> <p class="ql-block">据说大家都是旅客,留守的人反而变得特立独行。对于旅行进行专门独立思考的文章确实比较特别,一边读一边赞叹不愧是是法国作家,果然不同凡响。文字清新隽永,天马行空。读者浮想联翩,思绪飞翔。当书中最后提到《在路上》,仿佛在异乡瞥见一个熟悉的幌子,思绪旅行又重回书中。<span style="font-size: 18px;">旅行屡禁的当下,读这一本书也算是一种特别的反思与积淀吧。</span>不用刻意追求旅行的意义,但看到深刻的挖掘,也不禁欣喜,人生旅途的小确幸,有这一本。3-16</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寄人篱下的穷人的长女芬妮成长经历。很直白的表达婚姻应以爱情为基础,子女教育应侧重高尚情操品德的价值观。无论是在长子继承制和婚姻利益盘算的当年,还是礼崩乐坏的当下,如此正的三观令人十分感动。</span>全书四分之三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感情线,但在伯特伦一家发生变故时突然来个急刹车,后四章匆忙交代了大结局,不禁令人怀疑爱情是否真的被支持,而芬妮是否真的得到了幸福。另外,不知道此书涉及的人物是否较相对较多,<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三姐妹的三个家庭和一群子女,他们家主的名字,长子长女的不同称谓,他们的姻亲家庭,纷纷扰扰,只好画一张关系图来搞清楚谁是谁。4-13</span></p> <p class="ql-block">唐诗选读也是一种很个性化的事情,如何从《全唐诗》里选出《唐诗三百首》,是因为入选而广泛流传还是因为流传而入选,不知道是不是可以验证一下。和前两年花露水选读的那一本不同,这一本选材,按照情境分类,比如登高,怀古;田园,聚散~放在那样一个情境下,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心境,唱出不同的歌。据作者说,读唐诗的好处之一是防止有感而发时突然词穷。期望以唐诗里的岁月柔软,风物沛然,来内卷如今经济社会里奢侈品到头的高级感;实在是即聪明,又困难的事情。脱口而出的,毕竟都是童子功。无论如何,有读就好。6-17</p> <p class="ql-block">读三言读到这个深度,非常契合当前的文化环境。换一种说法,如今的社会新闻,伦理故事,都可以在三言中找到映对。是不是忽然觉得日子过得毫无新意。然而不是每个人都能从中深悟体会,少走弯路。因为凡人舍不得。</p> <p class="ql-block">爱玛是这一套书里最厚的一本,人物关系却相对简单。阅读过程中连带胡思乱想了几个问题。如何认清个人自我定位和他人定位之间的差距;女性是否可以靠年轻漂亮优雅改变阶层;女性成长是否需要男性导师;爱慕男性导师是不是属于真挚的爱情。当然不能以21世纪的眼光衡量两个世纪前的价值观,然而有些问题经过几百年历史的长河并没有失去意义。一本适合与朋友共读并讨论的书。8-4</p> <p class="ql-block">对于真正的爱情,或者说缘分,也许劝导可以作为一种考验。所有真心亦或存有他念的劝慰,无外乎都是一次次的验证内心的机会。对于本书的主角安妮而言,最令人感动的不是最终获得真诚的爱情,而是面对冷漠环境的自我成全,认真而不盲从才是最重要的。8-28</p> <p class="ql-block">与水浒不同,金庸小说里女性形象众多丰满,很值得挖掘。从男性的角度,可能很容易选出自己最心仪的女性角色作为女朋友(据说是小昭)。然而从女性角度,就很难想成为,认可,比较,或理解金庸群芳谱里的哪一位的人生。本书试图给人生成长道路上如何面对诱惑,委屈和执念提供一些忠告,简单说就是要善待自己。然而脱离每个人的剧本,道理很难实现。一如既往,个别小段落还是可以令人忍俊不禁。比如谈到如何高级感的花钱,如何摆脱尴尬。一开始推荐给小师妹,是因为她有两个美丽的女儿,后来觉得没有必要,人生感悟是否需因性别不同单独探讨呢?谁都人生不迷惘啊。9-4</p> <p class="ql-block">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到周显王四十八年,只是资治通鉴294卷中的前两卷。熊逸老师旁征博引了二百多本古今中外的书籍帮助讲解,真是把书读厚了过程,从二月到九月,九册书持续读了七个多月,增加了许多奇怪的知识,神游了一些历史的瞬间,赞叹些许论点评判…在一个个“臣光曰”里闪烁着古今相似的纠结与挣扎。以史为镜,应该不只是统治者的专利,凡人日常,抚平心灵,古人智慧还靠勤读思考才能得以掌握。期待阅读(不是听)第二辑。9-18</p> <p class="ql-block">一本从书名,封面设计到内容装帧都喜欢的书。是作者关于文化,文学艺术的九个议题的分享,谈谈历史,讲讲生活,时而陷入乡愁,时而缅怀一下大师。生活中曾经遇见的,经历的,忘却的又值得想起的,从容不迫娓娓道来。作者引用前人的说法,把思想或思考比喻成沙子,经过随风翻滚打磨,成为圆形的结晶,并最终会堆积下来。很喜欢这种比喻。读这本书,把自己想象成沙堆前玩耍的孩子,大风吹起的时候,目送一下风沙飞去的方向。10-6</p> <p class="ql-block">奥斯丁最先写好最后发表的作品。可以看出这一本,相较于故事情节。最用力的是语言,虽然读译作会损失一些信息,但还是能体会出略微的炫技感。不知道是不是后期修改添加的还最初的文风,有一种一切尽在掌握的自信。合上书的一刻,忽然很想能对话作者,了解一下创做体会。故事很简单,<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悬念高潮时突然匆匆揭秘并结束,</span>平凡的女主获得了真正爱情。10-11</p> <p class="ql-block">定义浪漫主义,并以浪漫主义为索引带领读者深入思考,进行思想遨游的一本小书。作者开篇即指出浪漫与地理学貌似矛盾,因为地理学是扎实的,充满日常常识;而浪漫主义是对日常生活的超越,是人类完美主义的信仰。在我个人的分类系统中,地理学绝对是归在浪漫的形容词下的。读完此书感觉更有力理论依据。简单来说一切冒险探索,征服自然,如果不是以利益为目的即为浪漫的,而如果因为逃避生活的重压而逃去乡村小住并不能算,只是一种虚幻的感觉。段先生是人文地理学之父,今年8月22日于92岁高龄在美国辞世,读此书以纪念。10-21</p> <p class="ql-block">继承亲王一贯的细节入手剥茧抽丝的叙述风格。虽然本书的推文里点明了小人物的职场挣扎缩影,然而能自省要看看自己倒在成功前多远的地方的人。都不是什么小人物。10-30</p> <p class="ql-block">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怪不得小孙就读的学院被称作科学与艺术学院呢,原来科学与艺术如此密不可分,跨界研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在争议一章中探寻画作是否精准地符合科学实际;在解析一章中,物理学家讨论各种散射光和波型;在放大一节中我们知道了神经性疾病在艺术中的体现;至于推导出鱼类作为合法的生物类别并不存在,用DNA存储信息,培养皿上细菌作画,纳博科夫的联觉…篇篇引人入胜,还有参考文献附录。值得时常回顾一下。11-13</p> <p class="ql-block">原以为会遇到一些经典名句,猜一猜在哪里戚戚焉,结果完全不是那个路数。<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从六朝到初唐,从谢灵运到陈子昂,八卦了些诗人家事和历史风云,此为唐诗的土壤,以寒武纪为喻,重现诗歌闪耀时刻。掩卷时发现,原来是三部曲的第一部,顿时对另两部多了些期待。几点感触不足道,正合了那句,“</span>红颜与壮志,太息此流年。”11-26</p> <p class="ql-block">从生命最初的起源到复杂的社会组织形态。从竞争的三个层次以及生态位,适合度到遗传漂变等概念的介绍,确实是把进化论理清楚了,掩卷释然之余又有了新的疑惑,是不是遗漏了什么。好在书的末尾列出了主要的参考书以备延展阅读。其实我不太喜欢那句“进化论可能是唯一可靠的成功学”虽然是作者引以为傲的说法,也是一种肤浅的比喻。非常同意进化论的意义超越了生物科学本身,但如果要把他“外溢”到人类商业世界中,不仅是有很大的空间,还会有更多的牵强附会呢。这个世界,如同生命一样顽强而脆弱,难以驾驭,好在evolution一直在继续。11-26</p> <p class="ql-block">从日本学者旁观角度回顾八十年代以来中国文化潮流的变迁。所谓酒文化和鲁迅只是一个弱索引,每篇都提到酒,但说的都是酒以外的事情。本来以为这种回忆录游记类的文字会比较老套,没想到种种细节竟然能够侧面印证一些历史瞬间。看来不仅仅互联网是有记忆的,路人甲的快照也能揭示真相,比如其中提到某流亡海外的诗人回归前后判若两人的文风和做派,顿时觉得当年那些掷地有声的词句,也不过就是一种手段。读文化随笔读出考古发掘亦或破案的感觉也算是一种奇遇吧。12-29</p> <p class="ql-block">岁末读一本今年九月份新出的旧散文合集,一共二十七篇,如编者所述,非常好读。无论是北京土著还是北漂的匆匆过客,跟随他们的笔,畅游一下曾经的北京,北平,北京。每一个写北京的人,其实都被这座城市彻底的包容并征服了;无论是当年生长于斯的土著,还是后来旅居片刻的名士,亦或是新锐的北漂文人,无一例外,对这座城市总要有些微词,恨皇家园林挡不住炮火,怨雕栏玉砌换了朱颜,叹凌乱不堪灰头土脸的胡同街道…即便最后逃离了的,每个人,都在骨子里与这座城市建立了密不可分的关系,那些絮絮叨叨的批评与赞美,除了给自己的,不会给别人的。12-3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