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塘邮差

国之栋梁

<p class="ql-block"> 《宿范浦》</p><p class="ql-block"> 唐朝诗人崔国辅</p><p class="ql-block"> 月暗潮又落,西陵渡暂停。</p><p class="ql-block"> 村烟和海雾,舟火乱江星。</p><p class="ql-block"> 路转定山绕,塘连范浦横。</p><p class="ql-block"> 鸱夷近何去,空山临沧溟。</p><p class="ql-block"> "转塘"由唐代诗人《宿范浦》诗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转塘,70年代属于杭州市西湖区转塘人民公社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 《 当 差》</p><p class="ql-block"> 知青返城喜忧苦,</p><p class="ql-block"> 就业停摆无生路。</p><p class="ql-block"> 单位补缺全临时,</p><p class="ql-block"> 转塘暂时当邮差。</p><p class="ql-block"> 1972年10月以后,国家规定三年暂停计划招收固定工的政策,单位急需用工,经批准后只能招收临时工或者招学工劳动人员,(学工劳动人员每天只有八角钱的津贴费其它什么都不享受)所以,这三年所有城镇毕业青年,农村回城青年,变成无业游民,只能靠打临工度日,我属于其中一员。1974年,结束4年兵团知青生活,按市政府文件批准特照回杭州,但无业可求,有机遇街道按排做临时工,到转塘邮局当起临时“邮差”。</p><p class="ql-block"> 转塘邮局属城站支局下属一个小支局,<span style="font-size: 18px;">投递邮路:一条摩托车邮路,七条自行车邮路,投</span>递范围是整个上泗地区所属的人民公社,中村部队,船校445厂。</p><p class="ql-block"> 我的邮路:<span style="font-size: 18px;">富春江、钱塘江、浦阳江三江交汇口,</span>袁浦人民公社下属友谊大队,吴家大队,朝阳大队,东风大队,卫星大队,袁浦渡口,袁浦中学,袁浦鱼种场。是沿钱塘江边上的生产队及单位、家庭。骑自行车从转塘邮局出发,回到转塘邮局,邮路里程40公里,属局里各条邮路最长的一条线路,但投递量是局里最少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 开 心》</p><p class="ql-block"> 邮局虽小氛围好,</p><p class="ql-block"> 年青人多好热闹,</p><p class="ql-block"> 上班各自准备好,</p><p class="ql-block"> 邮车即到各路跑。</p><p class="ql-block"> 当年,投递组基本上是居住杭州上城区的小伙子,他们是杭二中初中毕业的二届生(69届、70届),留城分配到邮局工作。只有我们二位是临时工,享受劳保待遇是一样的,穿绿色工作服,帽子雨衣套鞋都有。年轻人在一起喜喜哈哈很开心,早上八点多到局里,整理好自己邮路上的汇款单、包裹、杂志等邮件,十点钟吃中饭,一般十点半从杭州报社的邮车到了,把当天的《杭州日报》、《浙江日报》马上分邮好后,立即出发,各人各奔自己的邮路。下午一般三点半以后回到局里,把下面各生产队邮箱里信件整理好,交于柜台,这样一天工作结束,乘14路公交车回家。</p> <p class="ql-block"> 《艰 辛》</p><p class="ql-block"> 迎热顶风冒雨行,</p><p class="ql-block"> 台风冰雪显身影,</p><p class="ql-block"> 穿村走舍送书信,</p><p class="ql-block"> 邮差到家都开心。</p><p class="ql-block"> 投递员是邮局最辛苦的工作,在乡村做投递工作更辛苦,邮路较长,一年四季,酷热寒冬,日晒雨淋,台风冰冻,每天穿村走寨,把党的消息及时送到各个单位及生产大队,远方亲人的家书传送到自己亲人们的手里,当他们拿到家书时,露出一丝笑容,这也是对我的最大安慰,使自己感到自己工作的价值。</p><p class="ql-block"> 各大队的代销点(供销社设立),是我每天必去的地方,大队尽有的一张《杭州日报》都放在代销点,代销点的信箱里的信件及时取出,并检查邮票贴齐没有,没有贴好的看一下信箱里有钱,把我身边随带邮票贴上,邮局规定每个乡邮员有12元钱的备用邮票,是一种便民服务项目。</p> <p class="ql-block"> 《黄家缘》</p><p class="ql-block"> 学农劳动到黄家,</p><p class="ql-block"> 参加双抢割稻忙,</p><p class="ql-block"> 情缘相隔五年整,</p><p class="ql-block"> 重返此地当邮差。</p><p class="ql-block"> 1968年夏,我们中学生时代,学校安排我们袁浦公社参加“双抢”学农劳动,我班安排黄家大队(后改为卫星大队),临近袁浦渡口,同学们居住在黄家小学的,课桌作为临时床铺,吃饭由大队安排社舍(仑库),统一就餐,一位大嫂当厨娘负责我们三餐参加劳动时间十天。小学<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大门右边大队代销店,左边大队卫生所,一位叫毛娟的大姐姐当赤脚医生。</span></p><p class="ql-block"> 时隔五年后,有缘又重返此地,担任这里的绿色使者,每天在这里走家串户,十分熟悉,也温暖你我他。</p> <p class="ql-block"> 《渡 囗》</p><p class="ql-block"> 孤舟独舍窗月明,</p><p class="ql-block"> 星点舟火闻涛声,</p><p class="ql-block"> 江水为伴送客行,</p><p class="ql-block"> 朝暮摆渡第一人。</p><p class="ql-block"> 阿根师傅是袁浦渡口老船工,中等个子,长年受到江风吹打,皮肤黑里透红,脚有点带疾,但热情好客笑迎四方。</p><p class="ql-block"> 一江隔两岸,袁浦对岸是肖山闻家堰,,渡口成为沟通两地的唯一桥梁,一条配置柴油机的座人木船是唯一的交通运输工具,满员只能座上十人。袁浦渡口边一间破旧木结构售票亭,渡口小道贯通三面无墙小屋,一面一个售票窗口,简单的围挡,放着桌子和床铺,是阿根师傅工作居住的地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日观江上千舟过,暮听潮夕闻星火”。</p><p class="ql-block"> 我投递的《浙江日报》是他唯一的信息之源,所以,渡口每天必须打卡之地,久而久之我们关系十分融冾,有一天他刚好带上相机,给我留下一张珍贵的乡邮员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知青情》</p><p class="ql-block"> 鱼种场内知青点,</p><p class="ql-block"> 命运交织都知情,</p><p class="ql-block"> 茶水温暖友谊深,</p><p class="ql-block"> 鸿雁传书有佳音。</p><p class="ql-block"> 从袁浦中学出来后,白茅湖的袁浦鱼种场是我最后一个投递点,设立杭州郊区建筑队的知识青年点,知青点的知青,都是“厂社挂钩”政策的杭州下乡插队的青年。因自己是“老三届”知识青年,属于他们的知青大哥哥,现按国家政策已返城,命运有所改变,但知青的情怀还在,大家相互了解后,带队干部赵师傅与知青们每天都在办公室里给我留着开水,我到了渔种场后休息片刻,闲聊些天南海北,知青们如果要寄信回家,我下班回家后免费送到他们家里,有些知青复习准备高考的书籍我也从杭州给他们带过来,都从不收取邮费,所以关系十分友好。</p><p class="ql-block"> 注:鱼种場现在己经是停车场,找不到当年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 《告 别》</p><p class="ql-block"> 三江涛涛邮路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邮差转正无希望,</span></p><p class="ql-block"> 塘堤漫漫细思量,</p><p class="ql-block"> 告别袁浦换地方。</p><p class="ql-block"> 1975年底,国家封冻三年招工计划终于解冻,我同邮局领导谈了去留问题,有招工转正指标,我願留下来继续在邮局工作。过几天后领导回应,招工指标不够,暂无法解决转正问题。这样街道给我分配到原机械局下属的国有大厂工作。 </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途转多波折,塘路前途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 1975年11月30日,走完三江口的最后一趟80里邮路,再见!曾经相遇过的袁家浦乡村,再见!邮路上关心帮助过我的乡亲,告别在邮局一起工作过的师傅与同事。我又将奔赴新的工作岗位,继续走向新的里程。</p> <p class="ql-block">  转塘邮电局旧址,一楼邮政局,二楼电信局,1978年资产划分为电信局所有,邮局异地重建,过了几年,电信也异地重建,现这幢小楼腾空出租,由他人经营。</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当年工作过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艰、守》</p><p class="ql-block"> 青春志高辞前程,</p><p class="ql-block"> 从心之年故地行,</p><p class="ql-block"> 邮微门庭闲无声,</p><p class="ql-block"> 持恒不懈绿衣人。</p><p class="ql-block"> 邮政,鸿雁传书的驿站。在时代进步的浪潮中变成那么渺小,互联网的兴起,快递公司进入,原有的业务逐渐减少,业务量越来越弱。但后辈的年青人,还在岗位上尽心敬业工作。保持鲜亮的邮微,始终传递和平、青春、茂盛和繁荣的职能,坚守这份历史使命!我相信困难是暂时的,邮政的春天肯定会到来!</p> <p class="ql-block">  1978年后建设的转塘邮局,现在还在使用,业务增加邮政储蓄。</p> <p class="ql-block">  现转塘直街,原是320国道,邮局就在这条街上。现在的路牌位置原来都是稻田。</p> <p class="ql-block">  原邮局对面是转塘供销社,现已拆除,在建造西湖区妇幼保健院。</p> <p class="ql-block">  袁家浦的地名标志原来是老塘路,(称老沙)学生时代来袁浦劳动,公社拖拉机把我们的行李从杭州运到这里,然后根据公社统一安排到各生产大队参加双抢劳动。</p> <p class="ql-block">  新建的袁浦中学,位置原友谊大队,黄沙桥位置上。</p> <p class="ql-block">  原来的袁浦中学大门,搬迁后的袁浦中学已经变成工厂的場地。</p> <p class="ql-block">  袁浦邮政所。</p> <p class="ql-block">  袁浦供销社。</p> <p class="ql-block">  袁浦综合市场大门。</p> <p class="ql-block">  从袁浦街出来,租用此车,转转原来的邮路。在江边防洪大堤绿道上。</p> <p class="ql-block">  袁浦渡口边上新建的钱塘江水文监测站。</p> <p class="ql-block">  老的袁浦渡口旧址,早已停用,售票亭也无踪迹。现在人们在这地方垂钓。</p> <p class="ql-block">  袁浦老渡口的历史痕迹,二条道路交叉留下当年回忆。</p> <p class="ql-block">  1974年,阿根师傅在袁浦渡口给我留影,那个年代属于高挡享受,而且没有分文末收。</p><p class="ql-block"> 照片后面是大堤(称塘路),二间草屋,高压线铁塔。</p> <p class="ql-block">  今天,我又回到袁浦老码头,在48年的原地位置上留影。背后高压线铁塔还在,原来的草舍已变小洋房</p> <p class="ql-block">  现在的袁浦渡口。</p> <p class="ql-block">  现在使用的人货两用渡船,限额人员80人,配上救身设备。</p> <p class="ql-block">  渡口边上的小渔船,渔民下午撒网,晚上拉网收鱼。一江两岸灯火影,舟船渔火伴天明</p> <p class="ql-block">  新农村建设, 三江渔村标志,属于原来的朝阳大队,现在叫外張村。</p> <p class="ql-block">  钱塘江畔东江嘴视意图。</p> <p class="ql-block">  稻田风景。</p> <p class="ql-block">  蝴蝶在向日葵上飞舞。</p> <p class="ql-block">  新农村的村道。</p> <p class="ql-block">  塘边秋色。</p> <p class="ql-block"> 《重 游》</p><p class="ql-block"> 时隔四十八年余,</p><p class="ql-block"> 老翁重游当年路,</p><p class="ql-block"> 美丽乡村大变化,</p><p class="ql-block"> 难找当年老地方。</p><p class="ql-block"> 2022年11月秋,手持免费老年乘车卡,乘公交,骑小红车,坐乡村出租电动车,上渡船观钱江,坐地铁,走一走,看一看,年青时代骑着邮局绿色自行车,每天行走的80里邮路(杭州至富阳只有76里),在这条路上,顶风雪迎酷暑,不知流下多少汗,摔过多少跤(夏天雷雨后,泥地面上马上张满青苔,不当心就从自行车上摔下来),但还是坚持不懈的努力工作。</p><p class="ql-block"> 封封家书值千金,</p><p class="ql-block"> 鸿雁传递亲人情。</p><p class="ql-block"> 一切辛劳何所俱,</p><p class="ql-block"> 绿色使者为人民。</p><p class="ql-block"> 在人生的道路中,虽然有苦也有甜,但只能坚强的向前走,才能走到终点。这一年多的邮差工作经历,也是我不平凡的人生道路上缩影。</p><p class="ql-block"> “彩虹都在风雨后”工作到了终点,现在退休了,享受着人生的幸福生活,也十分知足,知足者常乐也!</p><p class="ql-block"> 48年来,袁浦农村几次改造,也发生很大变化,别墅小楼,门前都停着小汽车,柏油马路四通八达,坚固的钱江大堤沿江而建,堤上绿道连接杭州与富阳,公交车直通江东嘴。(原来朝阳大队)金黄色的稻田充满丰收的喜悦,原来的印记早已无影无踪,均问当地人攀谈往事,只有像我们这辈老人才能与我讲上几句。</p><p class="ql-block"> 社会在前进,历史在发展,人们通过勤劳双手建设美丽的家园,享受着品质生活,随着新农村建设,会使人们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p> <p class="ql-block">  清晨,骑着小红车逛转塘,邮局还没有开门呢。</p> <p class="ql-block">  难得到此留影记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