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可夫斯基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dyf

<p class="ql-block">  柴可夫斯基1877年五月订下一段莫名的婚姻,短短的一两个月时光,让其陷入人生的低潮,曾试图自杀,经过身边好友的协助,远离婚姻,让心情与生活慢慢地恢复正常,此期间,完成《f小调第四号交响曲》及歌剧《尤金‧奥尼根》(Eugene Onegin),小提琴协奏曲于1878年四月完成,初演是1881年12月由李希特(Hans Richter 1843-1916)指挥、布罗兹基(Adolf Brodsky 1851-1929)小提琴于维也纳演出。</p><p class="ql-block"> 欧游期间,他听到法国作曲家拉罗(Édouard-Victoire-Antoine Lalo 1823-1892)的《西班牙交响曲》,印象深刻,因此有了动笔创作的契机,这首蕴含强烈的斯拉夫民族音乐色彩的乐曲,展现浓烈的地域风情,旋律明亮忧郁,突显的特征要素,激烈的高潮令人振奋,华丽的炫技样样不缺。详细说来,「短句―短句―延伸」是此曲独特的语法,主题的设计依循此模式进行,带给听者明确的要点掌握。</p><p class="ql-block"> 另外,制造高潮片段是绝不可错过之处,从起点到高点完整的跟随,其中含括衔接、炫技部分,例如以音型的扩张或发展来进行,虽不断重复,但重复当中又是音乐的垫高,如同一种能量的爆发,为后续精彩乐段带来磅礴气势,环环相扣,唯有如此完整地抓住,更有深刻的参与感。</p> <p class="ql-block">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小提琴演奏 帕特里夏.科帕琴斯卡娅/柴可夫斯基交响乐团首席指挥弗拉基米尔.费多谢耶夫</p><p class="ql-block"> 在俄罗斯国宝级大师的指导下帕特里夏.科帕琴斯卡娅用形神音最佳状态诠释了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p><p class="ql-block"> 柴協在第一樂章的開始,濃郁的俄式風格;隨著節奏的不斷變化,音符在歡快的跳躍,之後,音樂中出現了一次次的對比,無論是強弱還是節奏,都為小提琴SOLO的出場做了鋪墊。作為主角的小提琴演奏出一連串悠揚、充滿歌唱性的旋律,音色柔美,不禁使人展開豐富的聯想。第一樂章總體來說都是以歡快的情緒為主導,其中最精彩的地方莫過於獨奏小提琴與整個樂隊的交替演奏,壯美而歡快氣氛感染觀眾。</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AzICYssFvP_W6WJNhPQmJg" target="_blank">陈立讲《老柴D小》</a></p> <p class="ql-block">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西本智实、俄罗斯国立交响乐团)</p> <p class="ql-block">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 帕尔曼演奏 祖宾梅塔指挥</p><p class="ql-block"> 第三樂章採用傳統的回旋奏鳴曲式,節奏感非常強,經常被電視電影選用炫技的片段。第一主題採用了俄羅斯民俗舞曲特雷帕克舞曲,第二主題也是民間舞曲節奏,協奏曲的結尾相信每一個聽過的人都久久不能忘懷,電影《和你在一起》,《Le concert》中當這個旋律奏響的時候,都是電影的最高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