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的聚会

素心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榆次二中一连一排毕业五十周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纪念活动纪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022年6月18日,星期六,农历五月二十。湛蓝的天空格外晴朗,娇艳的朝阳热情地映照在大地上,给行人、道路、树木、建筑以及川流不息的车辆都象做了美颜一样,显得无比鲜丽和明亮。这天,筹备一个多月的榆次二中一连一排全体同学毕业五十周年纪念活动在榆次老城文庙(原榆次二中原址)如期举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前第一排右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郭艳萍 要秋英 史立萍 孟娅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范玉民 李 萍 鹿晋丽 刘进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马小丽 王 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第二排右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张左峰 刘玉萍 祁迎香 常忠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郝玉萍 杨翠萍 孙晓琴 程永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王凤梅 陈晓梅 苗宝珠 郝春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呼润娥 王跃进 田海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第三排右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姜 俊 戎狗文 郑学奇 孟国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韦志彪 李建新 满庆华 高效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刘风山 李虎林 任 普 郑庆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刘宝平 张春明 田孟寿 吴克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郭旭东 郝润虎 何文朝 郝榆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薛建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五十年前,我们从榆次城区不同的小学共同迈进了榆次第二中学,并共同组成了一个一生为之骄傲的班集体-----一连一排;从而,共同拥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榆次二中一连一排同学。按说“同学”只是一生中最普通的一个名词,但对我们来说却是一辈子的财富。今天,我们以“同学”的名义相聚一堂,那是一份特殊的缘分。1969年冬,缘分让我们走到了一起同窗共学,聆听老师的教诲,感受知识的教化;操场上强身建体,杜家山锤炼意志,北赵村三同劳动,进工厂学习技能,学雷锋事迹不尽......那个岁月,我们倾注太多的生涩与憧憬,收获了太多的真情友谊,一桩桩、一幕幕,依然那么清晰,仿佛就在昨天,让人激动不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早晨七点半活动开始,一连一排全体同学都身穿统一印有毕业五十周年纪念标志的文化纪念衫,准时汇集在榆次老城西城门口前等待乘车前往北赵村,寻觅五十多年前大家曾在那里下乡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影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八时整,同学们分别乘坐两辆中巴车,由刘风山同学开车引路,从榆次老城出发,顺着思凤街一路向东,穿过锦东大道,经东郝村沿着平展展的乡村公路,大约近半个小时的车程,就到了大家印象中已经模糊且久违了的北赵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汽车即将进村前,我老远就一下看到了村口那颗曾在五十年前脑海中还有印象的老槐树,她在阳光的照耀下,就像一颗惊人的大蘑菇,看见她就像看见一片吉祥;她更像一把巨大的太阳伞,给火热的土地遮起了一片阴凉。五十多年不见了,她依然还是守在原处,而且老远就冲着我们的车子傻笑,一点都不陌生,憨憨地迎接着五十多年前这些来自榆次二中的老同学的到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汽车在村口停下,同学们都纷纷下车在村口拍照留念,而我却有一种感慨,时间都去哪儿了。此时此刻,时隔五十多年重返北赵村,不由在静静回味,静静遐想,今天北赵村的容颜是时间的语言,她在无时无刻地讲述着昨天。村口这颗老槐树在,少年时曾在这里和同学们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思念犹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同学们都怀着激动而兴奋的心情,一路步行急匆匆的进入北赵村寻觅脑海中当年曾经在这里留下的影子。然而眼前却已物是人非,一切都变了。曾经的打麦场被圈成一个院子,里面盖了一座戏台,但已显破旧,估计多年不用了。走在村里偶尔也能遇到几个年岁大的老人在树荫下或背阴处歇凉,却看不到一个年轻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年在这里下乡劳动用草垫打地铺住的北赵村小学校破旧的教室已不见了踪影,但唯一离小学原址不远处同学们曾常去买零食的一间供销社小卖铺竟然还依旧保留着原样,且正常经营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同学们曾经吃派饭的各个老乡宅院更是不复存在,只能依稀看到几处残垣断壁和长满杂草的旧院落还能勾勒起当年的些许回忆碎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同学们在村里三五成群漫游,从南到北极力寻找在脑海中那五十多年前的记忆印象,感慨着沧桑岁月的巨变,不觉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因时间关系,大家怀着对北赵村的眷恋和难舍心情,在北赵村委会门前和村口拍摄了集体合影留念,挥手告别北赵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约十点半多点,我们乘坐的中巴车驶入榆次老城东门入口处,同学们下车后纷纷进入榆次老城接待中心,早已在该处等候的榆次老城云海谣文化旅游公司的工作人员为每位同学们都发放了一条红领巾,同学们像刚加入少先队的小学生一样,欢笑着在自己胸前认真地系上了鲜艳的红领巾,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进入老城景区,沿着老城东大街,经城隍庙、西园、县衙、穿过市楼,来到龙王庙街的文庙(原榆次二中旧址)门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五十年后同学这次相聚,真让人感到欣慰。毕业五十年的再相聚,是大家期盼已久的重逢,是全体同学的心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进入主会场之前,同学们先在四合院门对面的长廊下的方桌上铺就着的榆次二中校旗上认真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这面签了名的二中校旗,将成为温暖同学们一生的精神伴侣。签完名后,校旗被榆次老城云海谣文化旅游公司榆次老二中纪念室展示收藏保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同学们漫步重游在曾经的老校园,走进一处门前挂着榆次第二中学牌匾,这里是榆次云海遥旅游开发公司修建的榆次二中老同学寻旧情怀的一处活动场所,也是我们今天活动的主会场,中午同学们将在这充满晋商文化的四合院里怀旧聚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同学们走进院内东厢房的教室主会场,映入眼帘的情景不由让同学们心潮澎湃。教室内坐北朝南的讲台上方正中央悬挂着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彩色画像,画像下面挂着一条“榆次二中一连一排同学毕业五十周年联谊会”非常鲜亮的红底黄字横幅;横幅下面的黑板上书有王凤梅同学写的“重温中学岁月”六个粉笔大字;教室的东墙上则贴满了历届二中各班级同学毕业合影的老照片;讲台下面整齐摆放着旧课桌板凳;讲台正对面的一块投影屏幕上播放着由王芳同学精心编辑录制的同学情回顾视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感谢缘分,在这大千世界,人海茫茫中让我们成为榆次二中一连一排的同学,感谢老师,是他们诲人不倦的无私奉献,让我们完成了人生最为关键的一段学业;感谢彼此,今生我们不可能再拥有这么多叫“同学”的兄弟姐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人生的路途中,我们能够相遇就是一份美丽。从前,男生女生没有说过话,而今却穿越了性别的界限,彼此开着玩笑,甚至以往感觉很腼腆的同学,见面也是谈笑风生,好不惬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年,我们还是一群天真无知的孩子,五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多想再做一次学生,再进一次课堂。大家仿佛又回到了中学时代,好像当年上课铃声刚刚响起,纷纷在寻找着自己曾经上课时的位置入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约十一时许,榆次二中一连一排全体同学毕业五十周年纪念活动庆典仪式正式开始。仪式由刘宝平同学主持,首先由老班长郑学奇同学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讲;紧接着满庆华同学做为同学代表进行了发言;同学们对老班长和同学代表的发言均报以热情的掌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班长郑学奇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讲,他高度的赞扬了我们班的同学情谊,经典的总结了我们这代人努力拼搏,勇于担当的卓越品质。他用诗歌激励我们不负时光,坦然面对最美的夕阳时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今天,我们相逢在睁眼看世界的榆次二中,相聚在扬帆起航的人生码头!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半个世纪过去了,这群曾经单纯、幼稚、热血、羞涩的无知青少年,在起航后的旅程历练中,变成了一群豁达开朗、活泼热情、成熟内敛、冷静稳重的成年人。 从每位同学的眼神里,从大家坦然自信的神态中,我看到了:饱经风霜的沧桑,奋斗进取的坚毅,志得意满的矜持,天伦之乐的安逸! 对明天永远充满着热切的希望, 对生活永远充满着童心的好奇。 我们这代人,求学在文化革命的大动荡时期:两年的初中生活,知识的“洞天石扉”,未曾向我们“訇然中开”。虽短暂但却无比重要! 我们这代人,工作在改革开放的大变革时期:社会生态瞬息万变。世间万物变幻莫测。虽艰辛但却精彩纷呈!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时光荏苒,岁月如歌,苍海桑天,风云际会。半个世纪过去了:它形塑了我们这代人勤奋探索、努力拼搏的精神境界(它成就了我们这代人坚韧不拔、勇于担当的卓越品质;它拓展了我们这代人探寻未知、不断进取的开阔视野。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人人可做时代的弄潮儿,一切兼有可能! 在此,请让我代表全体同学,衷心的感谢风山、凤梅、庆华、王芳、娅萍、丽丽等同学:由于他们的辛勤付出,让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有可能走进驿站体息片刻,让生活不再只有柴米油盐、酸甜苦涩;由于他们的辛勤付出,让青春的美好时光流淌至今;让聚会的欢声笑语,成为了一种永久的回忆… 由于他们的辛勤付出,让大家对今后的日子,充满了美好的期待!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置身于一连一排所在的古老文庙学府——榆次二中,浮想联翩,感慨万千!这里是我们迈入人生的启蒙地,进入历史深邃时空隧道的大门, 探索未知世界的起点。先贤老师的谆谆教诲,言由在耳:随着数学老师让几何坐标穿越屋檐的指引,我们的眼界,拓展到无限的宇宙时空;我们的思维,翱翔在数字的虚拟现实世界!聆听着郝老师对一篇篇文章充满激情、提纲挈领的描述,我们的想象,自由行走在历史的长河里,幻化成人生的大写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让我们走进宋代苏东坡“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境界,“回首向来萧瑟处”,品赏人生如画风景,续写“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多彩乐章。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让我们留住唐代李商隐的真情实感,坦然面对余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校园别来五十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岁月如歌思华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青春无悔追梦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风雨兼程付艰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沧海桑田吾辈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今逢盛世福寿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此情可待成追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只是当时已惘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最后,祝同学们都拥有健康的心身,强健的体魄,开心快乐每一天!</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郑学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2.6.18</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满庆华代表同学们做了精彩发言,回顾了一连一排同窗岁月的情怀,概括了五十年同学情谊的精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首先向同学们道声大家好!“有同学自四方来,不亦乐乎”我想借用冯巩的一句著名台词告诉大家:我“想死你们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今天是6月18日,农历五月二十,再过两天就是夏至了,在这个热情似火的季节到来之前,大家都怀着喜悦的心情,欢聚一堂,共同庆祝咱们榆次二中一连一排全体同学毕业五十周年。此时此刻,我和大家一样,心情无比激动。凤梅、风山让我做为同学代表发个言,说实话,我真是感到即荣幸又惭愧。荣幸的是能在这里向大家吐露心声,和同学们做一个面对面的交流,这个机会太难得了;惭愧的是自己水平有限,让我代表同学们发言真有点当之有愧,亚力山大,难以胜任。讲什么好呢?我早就发愁上了。今天上午虽然是和大家在一起拍集体照留念,一起重游老校园,一起乘车去北赵村寻觅当年下乡劳动的影子,但脑子里却始终苦思冥想着中午向大家怎么发言好。实在没办法,恭敬不如从命,只能谢谢同学们对我的鼓励和信任。言为心声,我就随便谈谈自己发至内心的一些感受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按说咱们这一代人是很不幸的一代人,因为咱们都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恰逢国困家贫,在缺衣少食的环境下度过了懵懂的童年;成长于60年代,又赶上十年动乱;成熟于改革开放新时代,又让咱们经历了下岗、失业的痛苦磨难。但是,从咱们榆次二中一连一排这个班来讲,我认为咱们却是非常幸运的一个班集体。这种幸运起码可以用三个“最”字来概况。第一个“最”是五十多年前,咱们从榆次城区不同的小学,共同迈进了这所榆次最好的也是成立最久的中学:榆次二中。直到今天,榆次二中仍然是榆次最好的中学。难道不是吗?大家可以看看,现在咱们的孙辈孩子们要想顺利考入榆次二中读书也绝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榆次二中始建于1946年,迄今已经建校76年了,比1952年成立的榆次一中还建校早七年。第二个“最”是咱们遇到了榆次二中历史上一位最好的班主任郝伊老师。郝伊老师虽然已经离开了大家,但是他高尚的师德、渊博的知识才学和完美的教学风格至今仍然让大家记忆犹新,而且影响着我们大家的一生。三年前,郝老师因病离世,咱们班有许多同学都自发参加了他的告别仪式。当告别仪式结束后,多数人都各自返回,是咱们一连一排的同学陪同郝老师的家人及部分亲朋好友共同护送郝老师的骨灰从殡仪馆到龙凤山庄入土安葬就位。郝老师的葬礼也因为有一连一排许多同学参加而提升了一个规模档次。在郝老师的告别仪式上,郝老师的一名老三届学生,也是咱们的学长,现在是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授,就在送别郝老师时代表历届学生的发言中深情地讲道:郝老师是山西省教育界最早获得全国金钥匙奖和山西省劳动模范称号的优秀教师,是榆次二中最好的一位深受广大历届学生尊敬的班主任老师。说到这儿,我的脑海里不由地就浮现出五十多年前郝老师在课堂上为咱们绘声绘色、声情并茂、循循善诱、和蔼可亲的讲课形象和满怀激情教大家唱歌感人场面。又仿佛让我看到了郝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在学校挖防空洞,一齐去北赵村同吃同住在烈日炎炎下抢收小麦;一齐到张庆乡参加秋收劳动;一齐进行野营拉练,身背行李,走过一村又一乡,登上杜家山的兴奋情景。为此,我认为咱们要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感天感地感师恩,因为咱们能在这样的恩师门下求知学习,实乃一连一排全体同学们一生之幸事。第三个“最”是咱们榆次二中一连一排可以讲是全二中历届班级中最朴实、最善良、最纯真、最团结的一个群体;50多年前,大家一起迈进榆次这所最好的中学,并且遇上了一位最好的班主任老师,因而共同组成了一个最好的班集体——一连一排,我觉得这三个“最”字应该是上天赋予我们最幸运的一个完美组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同学们都想一想,五十年后的今天,咱们一连一排全体同学还能再次欢聚到一起,这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人生能有几个五十年?咱们就从每个同学现在的相貌上互相捕捉和回忆一下各自以前的青春岁月,最直观的感觉是什么呢?应该是两个字:变了!青春不再拥有,白发已占双鬓,脸上失去光泽,皱纹布满额头。整整五十年,半个世纪的时光,催老了大家的容颜,带走了咱们的青春韶华,但是却带不走大家的同窗情谊。因为在咱们这个班集体里,同学的情最真,同学的意最浓,同学的爱最无私。就拿咱们历次聚会来说,为什么次次圆满,回回成功呢?究其原因,是因为咱们一连一排是一个有着团结友善、甘于奉献和高度向心力精神的团队。是全体同学的真诚、热情、凝聚和支持,让咱们一连一排这份浓浓的同学情就像陈年的美酒,愈久愈纯香,愈久愈珍贵,愈久愈甘甜,并且得以延续和传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今年,咱们毕业整整五十周年了,之所以全班同学还能在此欢聚一堂,总离不开有一帮热心的同学,这次聚会就是由于有许多同学积极参与、出谋划策、自告奋勇、多方协调而得以如期举行。比如在选购文化纪念衫、印制标志和条幅、联系同学、发送聚会通知和邀请函、预定车辆以及落实咱们现在就座的就餐饭店等等方面,风山、凤梅、小丽、娅萍、王芳、虎林等许多同学都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尤其是刘风山同学,多年来为组织历次同学聚会,亲自策划、认真筹备、慷慨解囊、无私资助,着实让人感动,咱们应该用掌声对风山以及所有为聚会做出贡献的热心同学们表示感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同学们,咱们从1972年初毕业到现在已经整整五十周年了,五十年的风华岁月弹指一挥间,昔日风华正茂的我们如今都已两鬓白发。五十年的时光,足以让我们在滚滚红尘中体味了人生百味;五十年的风雨,足以让我们体味了生活百态、苦辣酸甜。虽然我们的容颜已经老去,虽然时光可以带走我们的青春年华,但却带不走我们的同窗友情,因为这是值得我们一生永远珍藏的友谊感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同学们,尽管大家已经跨过花甲之年,但我认为咱们还正是夕阳彩霞红满天,老当益壮正当时。大家想一想,咱们现在这个年龄最重要的是什么?我觉得保重好身体是第一位的,我们应该好好活着,就像一副对联讲的:(上联)活一岁算一岁岁岁去领退休费,(下联)过一年是一年年年在涨养老钱(横批)就是:好好活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就讲这些吧。衷心地祝福同学们家庭幸福美满,心情阳光灿烂,健康如日中天,未来风光无限。最后,衷心祝一连一排全体同学情谊地久天长!</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满庆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2.6.18</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分享团圆蛋糕也是这次活动内容之一。由郑学奇、刘风山、王凤梅、马晓丽、孟亚萍等同学在《友谊地久天长》的音乐旋律声中和大家的欢呼声中共同为庆祝榆次二中一连一排毕业五十周年点亮生日蜡烛,并切下象征同学友谊五十年的幸福蛋糕,同学们一起快乐分享蛋糕并为五十年的同学情祈福,祝愿同学情意地久天长。此刻,简朴、精干的庆典仪式进入高潮,同学们都沉浸在了感激和喜庆的欢乐气氛中。当主持人刘宝平同学宣布庆典仪式结束,请大家准备就餐,为同学们五十多年的同窗情谊干杯时,同学们才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走出教室,步入餐厅就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年同坐寒窗边,今日共聚餐桌前。深深的同学情就像陈年美酒,愈久愈醇香,愈久愈珍贵,让我们举杯同庆,放歌抒怀,为同学之情干杯!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老同学珍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022年9月几位同学再上杜家山,去追寻五十年前那些珍贵而难忘的记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特意制作了这本榆次二中一连一排全体同学毕业五十周年纪念影集奉献给大家,将同学相聚的欢乐时光浓缩在这本纪念影集上,让它将瞬间化作永恒美好的记忆,成为我们进一步增进同学情谊的纽带。相信同学们在闲余时光,对着这本影集去遐想,在尘封的情感角落里,总会漾起些许温暖的回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榆次二中一连一排毕业五十周年聚会将成为同学们沟通情谊的桥梁,成为增进同学间的巨大凝聚力,让我们的青春永不散场,让纯洁无瑕的同学之情地久天長!</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图文:满庆华 郑学奇 王芳同学</span></p>

同学

榆次

二中

一排

一连

咱们

我们

全体同学

大家

赵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