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古道上的“坑”事——带你探究“蹄窝”的秘密

Cristiano Ronaldo🇵🇹

<p class="ql-block"><b>一、“蹄窝”所在地:门头沟区水峪嘴村牛角岭处</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地理位置:北纬39°东经116°</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三  实地探究“蹄窝”形成的原因</b></p><p class="ql-block"><b>1.实地观察记录:通过拍照,拍摄视频,观测等方式开展探究。利用下面表格记录观测结果。</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蹄窝是由驴和马等牲畜踩踏出来的,因为从受力的的方向可看出,是马蹄子的痕迹,还有以前这条路是人们的运输物品的必经之路,以前没有车,只能用马和其他牲畜,经历日积月累形成的。蹄窝,是由牲口运煤形成,蹄窝是马踩踏形成,也是由登山更为稳健的驴踩踏形成。自然是畜蹄踩踏。</b></p><p class="ql-block"><b>  我测量古道遗迹的面积,点数了蹄坑的个数,粗略一算。面积两米多。长12米,大小题窝,约有几十多个。然后小题窝的直径是9.5厘米,坑深6.6厘米,然后大蹄窝的直径是16.5厘米。坑深9.9厘米。 从提横凹陷的深度来看,昔日这段京西古道的使用频率是可以想见的。</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b>马蹄窝是骡马们踩着前辈老马们的蹄印经过多年演变而成。在过去的那些年代,没有像现代高铁火车、汽车、飞机等先进交通工具,人们的经济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只能依靠于马、螺、驴、牛、骆驼等动物来拉运货物、行李。由于那时候京西地区有丰富的煤炭、石材等资源,人们需要用马、螺等动物来运输,这里又是从去往西北地区的贸易商队和人们朝拜上香的主要通道,驮队、马螺队来来往往,络绎不绝,久而久之便留下了很多行走的蹄印和深深的蹄窝。</b></p><p class="ql-block"><b>于是,截然相反、针锋相对的两种观点展开了激烈争论。辩证地看,任何现象的形成都绝非一种因素单独造成的,只不过谁是主要因素、谁是次要因素而已。京西古道上“蹄窝”的形成,正是人与自然、生物与自然共同作用的结果,流水侵蚀岩石路面,马蹄参与并加速了岩石的磨损。虽然争议并未停止,但京西古道的“蹄窝”是马蹄子、驴蹄子等踩出来的已经得到权威部门的认可。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说,强调这些“蹄窝”是历史的印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五、了解门头沟区的京西古道文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京西古道如一张大网横纵门头沟全境,道路多而且长,这些古道主要有商运道、军用道、香道,它们互通有无。其中商用道的历史遗迹最多,过了几百年历史,它们虽显出来残败的颓相,风情古韵犹在。你可任意选择一小段自己徒步穿越。水峪嘴—东石古岩村这一部分属于西山古道北路,基本上沿着永定河谷而行,强度不大。西山大道虽东起三家店,但我们也可直接从水峪嘴开始,翻牛角岭,再经桥耳涧、马各庄,到达东石古岩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京西古道是北京市最大规模的文化线路遗产,是可以用作发展旅游文化休闲产业的宝贵资源。以京西古道为本底,辟建北京门头沟国家步道系统,对发展旅游文化休闲产业,开展范围广泛的市民户外健身及绿色出行活动,不仅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而且具有开创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门头沟区京西古道马蹄窝考察研究报告   </b>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考察时间:2022年12月26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考察地点:门头沟京西古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考察人员:杜宇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考察内容:马蹄窝形成的原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考察过程:12月26日,我来到门头沟区京西古道。我沿着京西古道往里走,发现了很多的蹄窝。在这一个小的范围内有几十个蹄窝 我测量了蹄窝的长度和深度。一个小蹄窝的长度是9.5厘米,然后它的深度是6.5厘米,然后一个大蹄窝的长度是16.5厘米,然后深度是8.9厘米。我们通过查阅资料和测量的方法。了解了马蹄窝的形成是由骡子和马踩出来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马蹄窝是由马踩出来的。京西古道上“蹄窝”的形成,正是人与自然、生物与自然共同作用的结果,流水侵蚀岩石路面,马蹄参与并加速了岩石的磨损。虽然争议并未停止,但京西古道的“蹄窝”是马蹄子、驴蹄子等踩出来的已经得到权威部门的认可。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说,强调这些“蹄窝”是历史的印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门头沟区的地质资源非常丰富,形成了独特的地质文化,能够促进旅游,科研,教育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大家要好好地保护这些宝贵的“蹄窝”。</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