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不在岗问题需重视

建功新时代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基层干部是党和国家基层党组织的“主力军”,是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中坚力量”,是塑造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环节”。村干部作为农村基层工作的执行者和落实者,其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之基和群众的切身利益。<br> 现经调查研究发现,随着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专项行动深入推进,特别是“一肩挑”干部报酬待遇差距与其他两委班子成员拉大,其他村“两委”干部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作风不够实、活力不够足、责任心不够强等问题,表现为有的村干部占位不在岗、工作不专心、在岗不作为,有了甜头争着干,出了问题互相推;有的平时工作守摊子、混日子,甘当“太平官”,缺乏实干精神和进取意识。<br> 究其主要原因,一是村干部工资待遇偏低,且任务重、责任大,岗位吸引力不足,出现了部分两委成员占位不在岗,从事其他职业补贴家用的行为;二是基层两委干部思想认识不够深入,站位不高。部分村两委干部觉得“村干部”不是干部,或者因为年龄偏大,认为干完这届不会再继续任职。导致思想懒惰。三是对村干部的任务分工不够精准,没有真正打破“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格局,在差异化奖惩上做得不够。四是整体素质低,工作能力不强。由于学历及年龄问题,普遍存在村两委班子成员不会使用数字化产品导致很多工作无法上手。<br>基于此,可就以下几方面提升村干部队伍建设整体水平,不断激发干事创业内生动力。<br>(一)规范岗位履职行为。实行村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综合分析每名村干部性格特点、工作经历等,逐人细化明确职责分工,确保村级事务责任到人、具体到事。以村为单位,每周至少确定1天进行集中办公,每天至少有1名村干部在村坐班值班。细化完善村干部权力职责范围,明确底线、高压线。乡镇纪委不定期对村干部在岗在位情况开展监督检查,督促村干增强自我约束意识,严格遵守制度,落实工作要求,坚守工作岗位,切实做到为民服务不打烊。<br>(二)健全跟进培养链条。围绕专业化管理村干部,在严格落实村干部培训制度的基础上,实行精准化培育锻炼,根据村干部需求定制培训计划,定期邀请党校讲师、农村农业专家、先模人物等讲授政策理论知识、实用技术及先进典型事迹等;开展“村干部上讲台”“村干部论坛”等活动,搭建研讨交流平台,发挥优秀村干部示范带动作用。实行常态化学习制度,分批次组织45岁以下村两委成员参加电脑学习培训,真正使村两委干部感受到使用电脑办公的方便和快捷。通过学习简单的文件打印、表格制、工作照上报等进一步提高办公水平和业务能力,为推动乡村振兴和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专项行动做出自己的贡献。<br>(三)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实行“基本报酬+绩效报酬+集体经济发展增量奖励”结构的报酬制度,对于一贯表现突出、考评成绩较好的,优先推荐参加“两代表一委员”“两优一先”、劳动模范等各类先进评选,是党员的由乡镇每年集中进行一次表彰会议,不是党员的优先发展入党。同时,对不作为,不履职的村两委干部,造成严重后果的依规进行通报批评,次届选举不能参与村两委干部的竞选。

村干部

村两委

干部

基层

不够

报酬

工作

两委

办公

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