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园39讲之三十五

空山落叶

<p class="ql-block">金谷园三十九讲之三十五</p><p class="ql-block">35、千金堨</p><p class="ql-block">上第三十四节之疑问在《水经注疏•穀水》中“河南县城东十五里有千金堨”这句文后的《疏》中就作了回答。</p><p class="ql-block">原《疏》文如下:“守敬按:《瀍水》篇叙瀍水东南流注于穀,接言穀水自千金堨东注,则千金堨在瀍、穀交会之所。《御览•七十三》引戴延之《西征记》‘金、瀍、谷三水合处有千金堨’。谷乃‘穀’之误。谓瀍、穀合于千金堨,与《瀍水》篇合。惟金水入穀在金墉城西,延之亦谓合于此,则非耳。此《注》叙千金堨,不言瀍水,稍为疏略。……《文选•注三十》引杨佺期《洛阳记》载:“千金堨在洛阳城西,去城三十五里。堰上有千金坞”。</p><p class="ql-block">这就是说,金水入穀不在金墉城西,“延之亦谓合于此,则非耳”。郭缘生《述征记》“金谷,谷也,地有金水,自太白原南流经此谷,注谷水”。金水入穀,在今洛阳郊区红山乡纸坊村一带。因为今洛阳北邙山发源于今洛阳市孟津区横水镇梓泽东境太白原,向东南的谷和水,惟有此谷、惟有此水。金水入穀后,穀水又往东,在今洛阳市瀍河区一带与瀍水会合,然后,“穀水又东,迳金墉城北”。</p><p class="ql-block">千金堨在哪里?清代江南按察使傅泽洪撰《行水金鉴卷五十六》:“胡朏明曰:‘古时涧水经河南故城西入洛,瀍水经河南故城东入洛,故涧水东、瀍水西为王城;而瀍水东为下都。《洛诰》之文甚明也。自周灵王壅谷水,使东出于王城之北,则其势必入于瀍水而合流,历王城之东,以南注于洛。时二水犹未经洛阳城也,迨东汉建都于此,自河南县东十五里之千金堨引水绕都城南北以通漕,而瀍水始与谷水俱东注矣。古时瀍不合涧,亦不过洛阳县南而东至偃师也。’”</p><p class="ql-block">这就是为什么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1991年版《孟津县志》载石崇有两座别墅,一在今洛阳市孟津区横水镇梓泽,一在今洛阳市孟津区送庄乡凤凰台村东南一里许的袋形浅谷中之根本原因。</p><p class="ql-block">其实,太白原、梓泽、金谷、金谷水、金谷园、石崇别墅、石崇三十余区水碓、太仆卿君十二楼、三神丘和三峰、金谷水汇入穀水之处,均在今洛阳市孟津区横水镇之梓泽(古县村、寒亮村、会瀍村、文公村、寒水村,即瀍河三源自地的众泉沼泽)、月凹、新店圹原(太白原)、及其圹原金谷发端至孟津下河村逆金谷水而上的金谷中。</p><p class="ql-block">至此,《舆地志》载:“梓泽在王城西北三十里,与金谷相近”。《洛阳记》载:“千金堨在洛阳城西,去城三十五里”。戴延之《西征记》载:“梓泽去洛城六十里,梓泽,金谷也”。《寰宇记》载:“太白原在河南县西北六十八里,邙山之异阜也,在今洛阳县西北”。李商隐在《河阳诗》中写道:“梓泽东来七十里,长沟复堑埋云子”。元代诗人杨奂在《金谷行》诗中说:“洛阳园池天下无,金谷近在西城隅”。都能得到较为符合实际的解释。</p><p class="ql-block">有一点必需说明:明清时期的河南府城在哪里?</p><p class="ql-block">1995年4月版《洛阳市志•文物志•河南府城》:“(河南府城)位于今洛水以北,瀍水以西,洛阳市老城范围内。……今之洛阳老城是在北宋初年,在王曾判任河南知府时所筑的城基上,于金正大初年重建起来的。……明代,洛阳城是伊王、福王的封邑和河南府、洛阳县的治所建筑规模有所扩大”。“洛阳县署,隋大业初年从皇城附近徙至瀍水西光通坊,宋、元、金、明均沿用,到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修福王府时,移至城外东北护国迎恩寺以北。其他建筑有府城隍庙、府文庙、鼓楼、安国寺、文峰塔等”。</p><p class="ql-block">这就是说:“(河南府城)位于今洛水以北,瀍水以西,洛阳市老城范围内”。“洛阳县署,隋大业初年从皇城附近徙至瀍水西光通坊,宋、元、金、明均沿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