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过六十最精明的活法,不是养生、保命,而是逼自己这么做

念兹在兹

<p class="ql-block">  人到六十,犹如正午的太阳到了傍晚,余光逐渐消失,只剩下天边仍旧绚烂的晚霞。</p><p class="ql-block"> 晚霞的到来,虽然预示了夜幕的降临,人生也逐渐“日薄西山”了。 </p><p class="ql-block"> 可是,如晚霞般的人生,也能过得滋润有意义,这就要看人之心境和选择了。</p><p class="ql-block"> 无数人过了60岁,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要养生,要保命,希望自己的寿命可以延长,希望自己能够享受到更多的福气。</p><p class="ql-block"> 因此,他们会盲目锻炼,盲目吃保健品,盲目做一些过分“刻意”的事儿。到头来, 人们都会在“盲目”的过程中吃大亏。</p><p class="ql-block"> 其实,养生、保命这两件事,那是不能“刻意”的。越是“刻意”的事儿,越是无法如愿以偿。在大多数的情况下,还会产生“适得其反”的结果。</p><p class="ql-block"> 既然如此,人到六十,到底该怎么活比较好呢?凡事, 都需要遵循“自然”的规律。</p><p class="ql-block"> 有句话说得特别好:顺应自然者,融入自然, 于自然中长久不息。顺应规律者, 如顺应天地大势,同昌盛,同衰亡,皆凭天时。</p><p class="ql-block"> 人过六十最精明的活法,不是养生保命,而是逼自己做好这四件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一、洗尽铅华,极简生活</b></p><p class="ql-block"> 有国学大师提出过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刚出生的时候,人心是纯粹的。往后五六十年的时间里面,人心是复杂的。等步入了晚年,人之心也逐渐地回归到纯粹当中。</p><p class="ql-block"> 经历得多了,了解了人心的本质,知晓了世间的真相,那“复杂”到了极致,也该“物极必反”,变得纯粹简单起来了。</p><p class="ql-block"> 可以说,人到晚年的主题,不是繁琐,恰恰是“简单”。于简单生活中享受晚年的时光,于纯粹的日子里活成内心愉悦的模样。</p><p class="ql-block"> 有一个词,其实概括得特别好: </p><p class="ql-block"> 洗尽铅华。将自身的复杂气息,全部洗干净,再也不会受到俗世束缚的影响,越活越潇洒,越活越滋润。</p><p class="ql-block"> 极简的生活,看似缺乏所谓的奢华气息,看似给人一种过于朴素的感觉,可实际上,所有的简单,都是一种“天然”的生活姿态。</p><p class="ql-block"> 保持内心的自然,保持生活状态的天然,晚年又怎么可能会变坏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二、看淡看开,破除执念</b></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孔子会说“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p><p class="ql-block"> 五十岁,人们将逐渐了解自己的命数。到了六十岁,深知个人命数的我们,一般都能听得进各方的意见,不会有太多的执念。那到了七十岁,就能从心所欲地活着了。</p><p class="ql-block"> 执念这种东西,每个人都有,只是程度不一样罢了。有些人的执念比较深,对于生活的矛盾琐事放不下,那悲苦自然就不期而至了。</p><p class="ql-block"> 而有些人的执念比较少,凡事也看得开,看得淡,无论他们遇到什么问题,都能一笑置之,不会受到太多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一念起,万水千山。一念灭,沧海桑田。到底是坚持执念,还是放下执念,没有人能够帮得了我们,唯有自己才能帮得了自己。</p><p class="ql-block"> 只不过,到了六十岁,还是及时放下比较好。都执着大半生了,没必要将这种执念,还带到棺材里,没意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三、不为未来忧,不因过往愁,只为当下笑</b></p><p class="ql-block"> 过往之事儿早已过去,无论我们怎么忧愁,怎么后悔,依旧无法改变;将来之事儿还未发生,无论我们怎么焦虑,怎么纠结,也毫无作用。</p><p class="ql-block"> 既然改变不了过往以及未来,那我们不妨为了当下的日子,满脸笑意地活下去。</p><p class="ql-block"> 看到过很多老人,要么担心儿女的未来, 要么担心家庭的发展趋势,要么担心自己七八十岁后的状况。</p><p class="ql-block"> 像这种“担心”,只会让自己陷入到无休止的“痛苦”当中罢了。人生大部分的内耗,都不是别人赋予我们的,而是我们自己赋予自己的。</p><p class="ql-block"> 我们之所以要活在当下,就是因为着眼于当下, 我们才能尽量减少“内耗”的影响。没有内耗,晚年的日子才会过得平顺。</p><p class="ql-block"> 一切琐事,笑笑就好;一切烂人,不再理会。保持心情的愉悦,保持心境的淡然,那万事皆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四、半精明,半糊涂,少管闲事</b></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p><p class="ql-block"> 这人世间的是是非非,都是人们“说话”太多而导致的。这人世间的一切烦恼,都源自于“强出头”的行为。</p><p class="ql-block"> 人,为什么非要乱说话,为什么非要强出头?因为人心依旧比较躁动。躁动,那是年轻人的事儿,而不该是老年人的事儿。</p><p class="ql-block"> 到了晚年,心要如同江面的水一般,平静如镜,丝毫没有波动。要想练就“如水般”的心境,那就需要把“半精明,半糊涂”当成自己的做人原则。</p><p class="ql-block"> 遇到大事的时候,自然要精明。 </p><p class="ql-block"> 而遇到小事的时候,就别管太多了,装成糊里糊涂的模样就行了。</p><p class="ql-block"> 儿孙自有儿孙福,他们的事儿,由他们自己解决就好。对于老年人来说,安然度过余生,才算是最高明的选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图文来源于网络</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