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经历的“非典”

baladun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所经历的“非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用了三天时间。包括翻箱倒柜找20年前的资料,写的有效时间大概是八个小时。我满怀热情、认真写了这篇随笔,以纪念那看似平凡的瞬间。这其中煞费苦心的措词,努力回忆过往。写到最后,自己把自己给写激动了!二十年前经历过的事情,让我难以忘怀。可当下三年“疫情”又让我无奈!写这段话算是“脚注”、更像是一个开场白吧!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所经历过的“非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003年,我曾经参与过抗击“非典”,快20年过去了。今天,这“疫情”又遇到了,看来这“病魔”与我之间的纠缠还没有结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年前的事情,很多还记忆犹新。但一些细节,却就有点模糊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2003年,大概是三月份左右吧,北京电视台播出。“一个在泰国工作的,国际医疗志愿者荷兰籍,经北京转机期间停留。前几日,感到身体不适,前往“某中心国际医疗部就诊,今天死于“北京某医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外人眼里,这是一条在普通不过的新闻。 哪知道,就是这条新闻拉开了,我与“非典”之间纠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第二天早上,一到单位就听说这个“荷兰人”,走之前就住在我工作的饭店,还没有办退房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几天后 来消息了。他家人到了北京,想拿一点遗物。请你们把逝者的物品送到某处,同时还要求把这个逝者用过所有物品,一并都装进塑料袋中等待通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我们几位都要忙活的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当晚, 大概是晚上九点多钟吧,我们戴上口罩,手套,进入这个“荷兰人的”住过的房间。由于下午,刚由专业人员打的“消毒喷雾剂”,整个房间里边就只有白色的一种颜色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他的物品并不多,一个笔记本电脑,几件衣服以及还没来得及吃的东西 ,桌子上凌乱无序摆放杂志和其它东西。对了、还有两瓶洋酒。其中一瓶已经打开了,喝了快一半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由于事先思想上准备不足,我还穿着西服,打着领带。忙活一会,手套也破了。再加上带着口罩,心里有点慌,这汗就下来了。一边用西服的袖子擦汗,一边继续把房间里的东西打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一通忙活,私人物品加上客房里的棉织品,枕头、毛毯等等,足有十几包大垃圾袋吧。随后,把物品全部放进地下室的面包车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回到自己的房间,认真洗三遍澡,把刚穿过所有的全换掉了。当晚,我好像没有回家,独自一人去了簋街喝酒。当时很想跟他人说点什么,又不知道说什么好,心里憋得慌,不知不觉喝到快天亮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紧跟着第二天下午,又接到电话说“家属已经把她要的东西拿走了,并表示感谢。同时请我们帮忙,把余下的东西,今晚10点送到八宝山火葬场烧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白天,去火葬场人多的时候,你都会感觉慎得慌。你就别说夜里了,真有一股寒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到门口把情况一说,门口的师傅看来早已接到通知。很客气说“您就往前开一直走,拐弯处,您就看见有人给您打手电了。我这就给他们打电话,你就按照手电筒照方向走就可以了。在幽暗灯光下、开了很久,很久!车依照手电筒的指挥到了一个小门口。刚下车,就突然听到后边有人说“您受累,把您车上的东西,直接放到屋里台子上的链条上,小门是开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放下东西,向做贼似的开着车就往回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那天夜晚的长安街,显得格外的冷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转眼到了五月份,我又接到了通知“三天后让我带领一些人,去小汤山接替在那里已经工作人员,他们需要下来轮休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人员组成是,组织四个饭店的人员,由各企业副总经理带队、包括行政主厨各带二十人左右。命令由我总带队。&nbsp;</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每天下午,我们都会接到第二天的工作通知。大概是这样的:普通病人、回民病人、糖尿病人数、ICU的人数。前两项餐单由我们负责,后两项由军医负责。基本都是四个菜。俩荤菜、一个半荤菜,一个素菜。主食是米饭,加一个馒头和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我们在墙上钉一个黑板,把各类的人数以及这顿饭吃什么写出来。一个长台上边把菜、饭、汤等依次放好。两侧都站好了厨师就开始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前边中间站着一个人,我们称为“菜头”。他开始大声说话了!“现在我们开始打普通病人的菜,今天他们吃的什么菜….. 说一遍。手下是这个菜的上手,其他人不要动并监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比如 普通病人一共120人,那就事先数出来120个饭盒开始打菜了。到了最后一个收尾的,我们称为“检察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检察官”,事先也要事先数出120个塑料袋。目地是与饭盒同样的数量,便于确认数量的准确性。其它的以此类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那四个不同病人饭盒的区分,就靠塑料袋的颜色。白色的是普通病人的,黄色是糖尿病患者的、绿色是回民的、红色就是ICU的。(红色主要是为了提醒我们特别注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菜头”的盒都用完了,必须与“检察官”的最后的袋子一致。必须一个不差,否则重来。(刚开始发生过不一致的事情)确认无误后,在检查一次后就装箱。并写上装盒的时间,注明“一小时内食用”,在箱子外边在写上是那种病人吃的就可以走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厨房与隔离区不远,顺着那个小水面走,再过一个小桥就到了,大概十分钟不到路程。在隔离病房的大门前边,有一张桌子,我们把提供的食物,放到这上边就算完成了,一日三餐 就是这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进入六月份,天气越来越热了,我们遇到了第一个难题。食品安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由于受场地的限制,所有的加工都是室外,怕下雨就装一个绿颜色顶棚。太阳透过绿色塑料顶棚照下来,那菜的颜色就变了,肉看起来就不是你曾经见过的颜色,鲜红的肉在蓝棚子下都是灰白色的。这些食不厌精的厨师们,有点傻眼了!我也同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大家赶紧商量,如果还是按照以往,都切好肉再去做,这天!有点不放心。那就切一盆肉,就赶紧进厨房把肉先滑出来。还是往常那个点做(做早了就违反了一小时内进餐的原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热,同样给我们这些厨师带来很大的麻烦。过去在饭店里干活,都是恒温的根本没经历过这样的高温。这里的所谓的厨房,就是一个普通的房间。没有空调、更没有排烟设备。房间就是闷热、烟也散不出去。一锅菜需要两个厨师轮流炒才能完成,实在呛得厉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有的厨师们开始出现烂脚,大多数厨师,开始烂裆部。室外一堆比人还高的煤气罐。使用过煤气罐的人都知道,天气热、煤气罐会顺着罐的外边流水的,造成一摊烂泥。说实话,环境真的不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因为我有出去的通行证。我必须要买点药了!大门外是昌平地区,我找了一家药店。我跟药店的人简单说一下情况,所有的人都帮我找药,包括库房里找。整个一大箱药,他们还坚持不要钱。说是他们也要为抗击“疫情”做贡献!把我感动坏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晚上,我把药给厨师长们,感谢他们的付出。我假迷三道说“以后有什么问题就早说”。他们面带羞涩地说“就是洗澡的问题,几十口子人、一块完事,澡堂子就这么几个喷头,一帮人都光着屁股等着,等最后洗完要三小时左右。看看能不能跟他们说一下,加一个洗澡的地方?(这事我以前跟小汤山的人说过,他们也有困难。当初就没人愿意进来,就连安装这些灶台的厂家,看进小汤山医院,那时,还没病人都想扭头就跑,是他们扣住的。现在我们是在第二道隔离区里边难度太大。)第二,如果晚上能喝一瓶凉啤酒就好了”。大家慧心一笑没再往下说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我真的认为,他们确实有资格喝点凉啤酒!他们都是在玩命啊!可我怎么跟军医们开口啊?我们是抗击“非典”来的,说出去的话,就怕万一?我当时没有回答他们,灰遛遛走了!我开始后悔刚才大意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记忆犹新的是一次吃猪肝,那是军医官开的菜单,说是给这些病人补点血。快十点了,猪肝刚切完一盆,负责加工的厨师长跟我说“您看看这猪肝,怎么看着不对劲?”您想啊!这肉都是灰白色,这鲜红、鲜红的猪肝,在这蓝顶子下,尽发出残白色的颜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我一琢磨,可别让这些已经得了“SARS 人”在拉稀了,那罪过就大了。换菜是唯一的办法,可厨房就有西红柿了,对了、西红柿炒鸡蛋,是最有把握的菜了。病人都能吃。附近就有农贸市场开车一会就到,几个厨师跟着我就出发了。一进市场就看见卖鸡蛋的,大家都喜出望外,都飞奔过去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走的太急了,忘记脱我的在隔离区的白大褂了。在加上厨师也都是白衣服,在那时格外显眼。卖鸡蛋的大姐,被吓坏了、老远看见我们就跑开了。“嘴里说着,赶紧拿走这鸡蛋,我不要钱了”。厨师长开玩笑说“老乡!我们是八路军!不抢粮食、更不抢鸡蛋”。随后,我把说好的钱数,放在其它菜缝里。今天想起来还是想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那时小汤山医院,是在解放军总医院管理下。包括陆军、海军、空军各医院派医生来的,武警部队负责警卫。昌平区配合工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当天下午 ,我就跟军医负责管理人员,把中午换菜的事情解释一下。他们非常的理解并表示歉意。说是“他们的失误”,询问我还有什么需要解决问题,我弱弱地说“如果能给这些厨师们,晚上每人一瓶啤酒就更好了,他们太难了”。我又赶紧的补充说“其实军医们更难,这么热的天、还穿着隔离服”。负责人说“厨师们确实不容易,我现在不能回答你,我一定回去跟他们商量一下。我大概说了多少声谢谢,都记不清了、就连洗澡的的事情都忘了说了。事后怪自己,你还能干点什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第二天,啤酒的问题就解决了。挥汗如雨、劳累一天的他们,就坐在湖边喝起久违凉爽的小啤酒 。不喝酒的人,就可以去洗澡了,问题都解决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刚接到通知说,今天下午将有首都各媒体来“小汤山”采访,你们也准备一下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我们就是搞搞卫生,估计人家主要是,采访医生、军队领导的。没想到旅游杂志社主编直接就来采访我们,还带来很多杂志给我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更没想到,他随后发表在“中国旅游杂志上的一篇文章“白衣圣厨”,给我们带来的意外惊喜和鼓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他问的问题都很简单。我也简单介绍一下厨师队伍,都是五星级酒店的行政总厨,每天工作的基本情况。他到厨房走了一圈后就离开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天气真到了桑拿天,热的不动就是一身汗。厨师们的话比以前都少了,各自忙乎自己的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吃过午饭我回到宿舍。桌子上有一个邮寄的东西。拆开一看一本“中国旅游杂志”,我随手就翻阅起来。一连我看了三遍,激动的我从椅子站了起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文字的力量!写的太好了!就从那天起,我也开始时喜欢写点什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盼望着下午三点钟,那是我们每天下午,开始工作的时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站在前边,把这篇“白衣圣厨”,带有激情宣读给大家。(可惜原文我没有找到,大概意思我记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北京“疫情”肆虐的时候,人们都在纷纷夸赞冲在第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他们的确实值得我们去赞扬!我们骄傲称他们是“白衣天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可你哪知道,就在“白衣天使”的身后。还有一批你根本不了解的人。他们也身着白衣,在默默做着努力的人。“这些善于制造欢宴的人们,今天也面临着人生的悲剧。手中的灶具也变成抗击“非典”的武器。我称为他们是“白衣圣厨” ….. 厨师们自豪的跳起来。牛逼、牛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给大家鞠躬了。感谢所有参与者,待我们回到家时,就在这胡同口里,我们就有给街坊邻居吹牛的资本!等我们老了,抱着自己的孙女、孙子给他们讲“北京“疫情”的时候,你爷爷我不含糊冲到过一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那晚的厨房,虽厨师们的话也不多,但你能明显看出来,他们的脸上都带着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精神的作用实在是超过我们的预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小黑板上的每天人数变化,特别是ICU的,也影响着我们的心情。我们还能为他们做点什么?把饭菜做的再好吃一点!让他们多吃点!他们爱吃什么?军医管同意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就这样,一张爱心卡就应运而生了。</span></p><p class="ql-block"><u style="font-size: 22px;"> “这盒饭是我特别用心给您做的,您多吃点,抵抗力好了,病就好了!有时比药还管用那!家里的人都盼望着您能早点回家。您想吃什么?就给我打电话。电话号码是……….。名字</u></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军医管同意下,所有的盒饭都会带上一张,由厨师本人填写的电话号码、姓名,随着盒饭一起进入到“隔离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各种各样的要求,随之而来。厨师们都带着幸福模样在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吃“饺子”的故事,是这段时间最典型的事情。厨师一早就过来说,昨晚他也接了一个患者的电话,他说“他想吃韭菜鸡蛋饺子了”。问我们可以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军医官同意后,我们就商量这事怎么办?几个大厨就开始发表自己的意见了!这个说“多包几种馅的,那个说“既然答应吃了,那就不能糊弄,在这煮好了送的隔离区,就不是那味了!正好这有小的烧气的灶,咱干脆到隔离区门口去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中午,几个人就带上矿泉水,灶具、饺子就去了。一会电话就打过来说“赶紧的!在包点吧!他们都要吃。来的时候再带一箱矿泉水啊!带的这点水,就够煮饺子用的,我一口都没敢喝。这天太他妈的热了,口渴的厉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炎热的夏天,在大太阳下、身穿隔离服煮饺子!我已经无法用文字描述此刻情景。只有无限的“爱”,才能驱使人们去做。换来的是患者双手高举、紧紧的握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北京宣布“疫情”结束,人们在欢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纸箱子原本是装盒饭用的,今晚就成为我们豪华餐台,沿着湖边就铺开了。今晚让我们喝醉吧!估计“疫大爷”看到这么多人在与“它”玩命抗争。“疫大爷”也疲倦不堪的离开。天若有情天亦老,老天都在看着那!他都不忍再让苍生受罪了。我们也不辱使命,确实努力了、没有辜负北京老少爷们的那份嘱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明天我们也将离开这里 。来时彼此陌生的人,今天就像失散多年的兄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大家都会记住这难忘时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解放军小汤山医院院长,张雁灵与我们告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医生与患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难舍难分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最全一次合影,就在小汤山门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厨师们给每位走出隔离区的人,送上两个大苹果。“平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欢送仪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各路媒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院长与昌平区区长来送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为我们送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军队送给我们的最高纪念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二十年前的离别场景,是我至今享受过最高礼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警车开道,几辆身披大红花,写着抗击疫情的英雄凯旋字体大轿车跟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当开到高速收费口时,栏杆早已升起。警车早已拦截所有的车辆,让我们通行。所有的警察为我们敬礼、收费站的同志们都站出来,为我们鼓掌!就连被截停在高速路上两侧的司机,都同时鸣笛、鼓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车上的这些老爷们都哭了!哭的像个孩子。包括刚刚来接我们的司机也哭了!他也随手狂按着喇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写的这时,我的眼泪又流了下来。我为过往!更为今天!三年多了!人生啊?有多少三年要在这样压抑的日子里度过!什么时候能度过这“疫情时刻”,什么时候让我们有尊严地活着!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去按下那“胜利的喇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022年12月28日。随笔</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