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曲村落】夏营:新奇热闹的正月十五

国光

<p class="ql-block"><b>选自《夏营村志》</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夏营村过正月十五相当隆重,也很有名气,新奇热闹的场面,全县也是首屈一指。周边十里八乡的人成群结伴来听戏、观灯、看焰火。正月十五的文娱活动主要有唱戏、转灯、斗龙、高跷秧歌、放朝灯即孔明灯、放焰火。城里大街上垒四个大火垄(约三米左右高)城外街垒三个小火垄(迎接转灯仪仗通过)。十五上午高跷秧歌到各家院落红火一阵,主家以茶食、冻海红、酒醉枣、烧酒等小吃酬谢,叫送秧歌。下午戏场唱戏,共唱三天六场大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晩上七点全村宾主排队转灯。转灯是用361盏灯碗,每盏灯碗下有一木杆,按纵横各19行分别排列插在地上,形成方阵,行距两步半,(转完全程约二里半)。然后再以七、五、三拐弯的规律,改成九曲路线,号称九曲黄河阵。相传,西周武王伐纣时,截教弟子云霄、碧霄、琼霄三姐妹摆下黄河阵阻止周兵前进,双方伤亡严重,之后被玉虚宫十二门人打破此阵,所以灯场门上的对联常写:西周应兴望,群仙脱罗网。转灯只有十四、十五两晩。从老爷庙出发,借用关公的执事。排列顺序为鼓乐在前随后开路锣一对、回避肃静牌一对、飞虎旗一对、火焰边旗一对、金瓜一对、钺斧一对、朝天镫一对、纱灯一对、黄罗伞一对。后面跟随转灯人众。只要转转灯,能保人们无灾无病,一年平安。所以人人踊跃参加。如果晚上因故不能参加,白天也要到灯场补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转灯结束,执事仪仗按原路返回老爷庙。这时便开始放孔明灯,无数盏孔明灯逐渐升天,遍布夜空,灯光浮游,光点灿烂,与星星成为一体,十分壮观,观者如堵。 此时或有一人从牌楼到城门鸣锣高喊:闲人躲开,码下来。人们便明白要开始放火了,争先找安全的地方观看,以防意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夏营放火风格与别处不同,特别新奇刺激,让人看的赏心悦目、十分过瘾。火架全用木料所制,大约一米五见方,内装起火板、炮打灯、麻炮、鞭炮、花筒子等。上面又用高梁杆做骨架,彩色纸做材料,制成舞台戏曲人物等,如断桥、走山、劈山救母、焦赞打棍等。 架式优美,形象逼真,人物栩栩如生。 观者赞不绝口,实为河曲一绝。十五下午将大件火摆在大街两旁从牌楼到城门分为两行,用码线连接起来,每件火处设一个火板(边长2.5寸正方形木板,上面喷烧酒,再撒上黑火药,然后用硝水浸过的 白纸贴住即成。)火板有引线连接火架内各种烟花爆竹。另设一个码(将一个起火头和一节空心苇子管用纸条裹在一起粘牢,穿在码线上,形成一个小火箭。)开始放火时首先启动码(小火箭),码下去打在火板上引燃火架内组合大火。当此件火燃放完毕启动又一个码打向下一件火的火板,开始燃放下一件火。以此类推连续将十多件火放完。 除大火外还有千盏灯、猴儿尿尿、白鹅下蛋、火拍子、喷气飞机、甜酱罐子等等分散类小火,多不胜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放完火接着在城门内的牌楼街斗龙。即在牌楼大街两侧的住户屋顶架设三组滑轮线和四组固定线。将一个火球,两条小龙(长七尺,径九寸)悬挂在上边,龙衣用布制作,龙头用竹丝扎骨架,用彩纸制作。上有三人操纵滑轮绳索,使二龙摇头摆尾,上滚下翻游戏火球,并以唢呐鼓乐伴奏。远处观看真的好似真龙出现在空中一般,煞是好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斗龙还在进行,或听三声铁炮响,瓮圈古戏台的大戏已经开演了。正月十五是欢乐之日,正月十五夜是不眠之夜。因为夏营过正月十五远近闻名,客人特别多,家家户户高堂满座,所以大部分人晚上不能归宿,只好在大街上守火笼、听说书、打咜嘴,以消磨一晚上的时间。依照古制 ,放火只放十五一晚,因为古代火药是军用禁品,民间不准使用。只有元宵节这天,天子与民同乐,火药放禁一天,除此外不许放火,否则违法。故此古有训令:“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金吾不禁夜,御漏莫相催。”</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