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穿着生父遗留下来的旧棉衣,在四川省巴中县农村,东游西逛会被同学们嘲笑吗?管他那么多,勇敢面对自己的选择,同学们又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穿旧棉衣,更不知晓我是为了缅怀父亲。本来一件衣服都要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p> <p class="ql-block"> 远离亲人插队下乡才21天 ,迎来了1972年2月15日正月初一。我第一次身穿老旧棉衣,去女知青的生产队家中聚会,过一个没有亲人相伴的革命化春节。屋外大雪纷飞,山野间树上披上了一层白色的纱衣。整个大巴山脉,满山遍野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雪,整个秦巴山区区域内的山脉,变成了粉装玉砌的世界。室内男女同学欢歌笑语会聚一堂,大家有说有笑,有的同学在切菜煮饭,而我却在土墙房间内,放声高歌一曲“美丽的山城”,美丽的山城我可爱的家乡……,歌声在山村中白雪皑皑的大山深处回荡。更加唤起了同学们新春佳节思乡之情,这场景真是泪水与笑容并存。不一会有鸡有鱼有肉的丰盛午餐摆上了八仙桌。这时我身旁的女同学***悄悄地问我:“为什么你不穿在学校时的咔叽布翻领棉大衣?而穿这件普通衣料老旧的棉大衣呢?这布料也太陈旧了,但是这大衣式样很好看,棉衣使用的时间过长,棉线氧化棉线的弹性变差,变得非常脆,轻轻一碰一撕就会破开了。难道你没有带那件兰色咔叽布翻领棉大衣下乡?要不我借点钱,买一件新棉衣送给你?你穿这棉衣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吧?不然的话年轻人是不会穿的”。女同学的一番温柔、认真、真情的话语,让我有一种初恋般的感受,幸福感油然而生。我抬头向她微微一笑并回应:“不用买,谢谢你的心意!我带来了两件棉衣,大巴山的冬季非常寒冷,我怕冷,我要穿两件棉衣”。情窦初开的我俩,四目相对含情脉脉会心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插队落户下乡的知青,三三两两分散在各个大队生产队,使得整个春节期间,知青们都是在走乡串户中度过。而我依然身穿该棉衣,与同学们游走在大巴山腹地。</p><p class="ql-block">备注:1971年刚中学毕业时的留影,后排一个是本人</p> <p class="ql-block"> 1972年的三月中旬大地回暖,大巴山冰雪已融化,山野间露出了春的气息。大多数知青都在各自的生产队,参加农忙劳动挣工分,解决来年的吃饭问题。因年轻思想不成熟又调皮捣蛋,我却还身穿旧棉衣,流串在大巴山中分布有知青的每家每户。远离父母没人管教,在社会上自己经历了很多麻烦事情,家庭成份又不好,1973年7月为了改变人生轨迹,我迁回到了重庆郊区的农村继续当知青。为洗心革面成为一名后进变先进,改造成为可以教育好的子女,我离开了巴中县,而生父遗留下来破烂不堪的旧棉衣,却被我视为珍宝般地带回了家。母亲问我:“你的棉被在那里?为什么没有背回来?”我回答:“两床棉被,我送给了贫下中农”。父母当即微笑地说道,“好样的!你有爱心。送给了贫下中农父母为你点赞”。</p><p class="ql-block">备注;拍摄时间1974年、后排右边是作者本人。</p> <p class="ql-block"> 每当我身穿生父遗留下来的棉衣,感觉生父一直在我身旁陪伴我度蹉跎岁月。穿上它我就觉得生父一直紧贴着我,一直温暖着我,也一直惆怅着我,他伴随着我成长,他和我不离不弃。我在农村当了七年整的知青,而这件棉衣却陪伴了我六个冬季。由于棉衣经历了20多个春秋,穿衣时或脱衣时动作要轻柔,不能生拉硬拽,动作稍大一点棉衣面料就会破损。在1975年的时候,整件棉衣面料破烂不堪,棉衣中的棉花像开花朵式的露在外面,特别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纽扣处的布面料破损更严重,</span>纽扣没法缝上去了,怎么穿着呢?布料破烂影响美观而不影响穿着,没有了纽扣怎么办?没关系用麻绳拴在腰间继续使用,一如既往我行我素的穿着这件棉衣。我热爱篮球运动,冬季打篮球时,我脱掉破旧不堪的棉衣,露出了一件高领、一件桃尖领纯羊毛毛衣,同学和朋友们说:“你也是上身穿两件纯羊毛衣,下身穿毛哔叽西裤,棉衣布料破洞像鳞片一样,这穿着有损你英俊潇洒青年的模样。你的家庭条件这么好,为什么要穿戴它呢?你的母亲和你继父怎能允许你穿着这样呢?”(当年我实际的冬装,有一件咔叽布翻领棉大衣,一件毛料大衣,二件纯羊毛衣,一件细纯羊毛开衫,一件细纯羊毛背心,二条纯羊毛裤。)大家有说有笑,而我却依然我行我素,不正面回答为什么穿的原因,也没必要让同学和朋友们了解。</p> <p class="ql-block"> 从懂事以来,特别在青春年华中七年整的蹉跎岁月,最让我刻骨铭心,生父的一件旧棉衣、一泛黄纸张的市政府1953年处理生父的文书,这两样东西一直陪伴着我。当1974年底时,个别左得可爱的父辈邻居,看见我身穿生父的旧棉衣,在他(她)们面前晃悠就说我:“你想干什么?难道穿这棉衣是在为你生父喊冤叫屈,想为他翻案?”。因生父被处理,真正懂事后让我时刻铭记,要做一个对社会有所作为的人,跟随社会主流不能犯错误。而那一纸政府文书,每当推荐入团、工农兵学员、招工、参军……等等,都必须交政审部门审查。事与愿违,无法回避的事情却发生了。同年四月份的一个傍晚,我从公社回到家,映入眼帘的是我家门窗、室内的家具被打得稀巴烂,我的妈妈在屋内痛哭流涕。我问继父这是谁干的?又为了什么呢?继父给我说:“隔壁第五家的那个重庆市武斗干将之一的人干的,因为你弟弟(继父的幺儿)与他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所以就冲进我家乱打砸一通。”哎!我给父母、兄弟说:“算了,我们惹不起但躲得起,不理他就完事了”。就这样还是行不通,为了避免冲突的升级,我好言相劝,结果连续三天,我被那个人打得惨不忍睹。他一边打我一边说:“你这狗崽子,你敢怎么样?我就要造你的反!”。围观的100多位邻居,不敢面对面相劝隔离开双方,却大声声讨:“太过分了,欺人太甚,小弟(我的小名)你还手呀,打他!打他呀!!!到时候我们给你作证”。(事实证明,在那动荡的年代,还是好人多。)连续两周的冲突对方怕了,他叫来继父单位革委会主任一行人,要求单位解决。单位领导到实地了解后,通知我:“叫你公社领导参与,我单位通知群专组织(派出所)我们三方单位负责人到现场实地解决。”在调解处理会上,那个人还一直在叫嚣:“革命无罪,造反有理。这狗崽子冬季,身穿生父的旧棉衣还想翻案”。群专组织、公社知青办主任,打断他的话问道:事件的经过是真实的吗?是你的不对,就事论事你必须作出选择,必须给当事人的经济损失的赔偿。当即群专组织、公社知青办主任向他介绍:“这些年你在外面造反,你眼面前的小伙子不简单,他现在是公社、地区的后进变先进的知青典型代表,公社正在准备吸收他为党员。如果你用文革的思维的方式你就大错特错,前几年他可是地区的一麻烦人。据我们了解,你叫来了不少人,结果来的人一走了之,他们敢动他吗?你不是他的对手,<span style="font-size: 18px;">如果不实事求事解决,后果不堪设想。”通过三天的调解,最后他在调查调教会上他服软了。-、门、窗由单位修复,二、家具单位重新更换。三、赔偿我的医药费、务工费、粮票。当即对现:医药费16元、务工补偿费37元、粮票40斤。并向我全家赔礼道歉,保证今后不再与我家发生类似的矛盾和冲突。</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蹉跎岁月中,我在农村干出了一翻成就,得到了公社及贫下中农的好评,于1974年4月开始,我在公社企业办公室及小型水电站上班。每月能领生活补贴费:12元;每月工分:300分;年底在生产队分红:120元左右;每年年底,公社还发给我知青家庭困难补助费:70—100元。(直到我返城)所以每年的春、夏、秋三季,我身穿最好的布料、海派风格的服装,脚穿海派风格的皮鞋,展现在农民、邻居、同学们的眼前。而到了冬季,我上身依然穿着生父遗留巳经开花开朵的旧棉衣,用一根麻绳束腰,挺胸阔步地走在城市、农村的每一个角落。(全毛料大衣、咔叽布翻领棉衣,成为礼服而很少穿。)1977年12月中旬,我从家中衣柜中再一次拿出该棉衣一看,棉衣的布料实再是破烂得无法穿上身了。继父当时在场,他老人家叫来母亲说道:“儿子,你应该不用穿它了,把你思念生父的心藏在心里,也一样可以哀悼思念”。母亲落泪中说:“儿子呀!10多年过去了,你的心思我明白,一切向前看,生活永远是美好的!明天的生活比今天更美好!不要永久停留在那段不堪回首的记忆中,我们要相信党相信政府,<span style="font-size: 18px;">幸福生活在向你招手”。</span></p> <p class="ql-block"> 1972年12月26日,当我去公社、区团委办理返城手续时,我怀揣1953年市政府对我生父的处理文书,准备拿出来给经办人审核,政府工作人员告诉我:“从1977年恢复高考时开始,党中央就发出了通知,这文书不用交有关部门审查了,接下来是要准备平反的事了”。大返城使我结束七年整的知青生涯,于同年12月28日,我以全新的精神面貌到单位报到。报到后的第三天,厂团委任命我为大集体团支部书记、厂团委委员。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变革,我将如何面对现实呢?自己孤身一人,还没有恋爱,找恋人与学习文化知识又摆在了面前。如何找爱人?同时让自己变成为有知识有追求的人。两手都要硬,两手都要抓,主要精力需放在学习文化知识,使自己的知识面得到提升。紧跟时代的步伐,争取做一个知识化、专业化的技术人员,每晚上去解放碑附近的重庆市第29中学的余业学校补习初中、高中课程。一年后高中文凭拿到了,有条件参加成人高考了,能有资格进入大学校读书了,通过克苦努力并拿到文凭,这一过程又耗时五年时间。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把文革时期耽误的学业有补了回来。1982年9月中旬我与恋人成婚,几十年如一日结为老伴。于1985年10月起,我任单位的基建管理工程师直至退休。几十年风雨人生路,它是为有准备的人开拓展现的舞台,通过自身努力,真的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呀。</p><p class="ql-block">备注:我同年9月28发表的(艰辛与收获),有轮廓的介绍一下,过去的那段奋斗历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