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协作育桃李,总结反思再扬帆——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三年级语文组教研工作总结

不忘初心

<p class="ql-block"> 在忙碌中时间过得特别快,转眼间,这个学期又过去了。一学期以来,三年级语文组能认真落实学校领导的指示,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做好每项工作。组内每位老师都积极配合,乐意做好每一项工作,发挥我们一贯以来的团结互助,交流学习,资源共享,做事较严谨细致的精神,在教师授课、阅读训练、习作指导、观摩远程课例学习等中都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些微薄的成绩。</p> <p class="ql-block">  学期开始,科组长定好了工作计划,利用科组学习时间,就学生作业格式,每次的作业量,老师批改要求,组内研究课的安排,老师备课,听课等日常工作做了明确规定。</p> 经验分享 <p class="ql-block">  本学期,由我们的李虹老师代表三年级组进行课标解读。她认为“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倾听、阅读、观察,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根据具体交际情境和交流对象,清楚得体表达,有效传递信息,满足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的沟通需要。</p><p class="ql-block"> 通过李虹老师的分享讨论,我们了解到这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的真正含义,并思考交流运用于教学实践中。</p> <p class="ql-block">  书籍是培育我们的良师,是近在身边的顾问,是指导我们教研方向的指南针。</p><p class="ql-block"> 第八周,我们开展了读书交流活动,共同阅读同一本书《我这样做老师》,李春菊老师和吴小宁老师给我们分享他们的阅读感受,大家都认真倾听,共同交流。</p> 精彩课堂 <p class="ql-block">  昌荣老师上了古诗《山行》,古诗教学本来就难,再加上学生才刚上三年级,对于古诗内容的把握和情感的领悟是有一定难度的。昌荣老师教学时先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让学生有法可依,学习起来事半功倍。</p> <p class="ql-block">  亚璇老师上的是《秋天的雨》一课,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上课伊始,教师以一首与课文紧密相连的小诗复习旧知,导入新知,自然过度。教学过程中紧扣文本,让学生在理解句子的表达方式基础上进行仿写训练,教学扎实有效。</p> <p class="ql-block">  陈海珠老师为我们上了一节生动有趣的教研课,《在牛肚子里旅行》。老师用亲切温柔的语言引导着孩子们探索文本的魅力。放手让学生在课上读,分角色朗读,尤其是青头的话,句句在激励红头,给了红头信心。教师让学生在反复的阅读中理解,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孩子们会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p> <p class="ql-block">  刘元丽老师在三区三(1)班为我们上了一节精读课:《金色的草地》。刘老师紧扣单元要素:体会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通过小组合作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描写的画面,让学生交流哪个场景写的有趣。在教学草地的变化和原因的同时,利用抓住关键词句的方法,分析作者观察的角度,体会观察的细致。</p> <p class="ql-block">  刘小娟老师在二区三(2)班上组内研究课:《富饶的西沙群岛》。老师通过学习导航:一读、二画、三说的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通过自己朗读第3自然段,圈出海底的生物,再用横线画出生物的特点,进行组内交流,课堂上学生积极活跃。</p> <p class="ql-block">  刘小娟老师在学校举行的“阳光课堂”开放周汇报课上,把这节课《富饶的西沙群岛》精彩地展示了出来,并得到在场听课老师和评委的一致好评。</p> <p class="ql-block">  李虹老师在一区三(8)班为我们上了一节生动、有趣的习作课:《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鸭子》。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鸭子的生活习性,她课前深入乡村取材,精心拍摄鸭子吃食和戏水的视频提供给学生在课堂上观察,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先训练学生“说”的语言组织能力,为写作做好铺垫,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真正做到了心中有课,眼中有学生。</p> <p class="ql-block">  林芝老师上的同步课是《名字里的故事》,是一篇口语交际。林老师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带领学生一同探讨名字的规律,让孩子们知道“名字”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她引导孩子去思考,去交流,探索名字的真正含义。整个课堂充满了欢声笑语,孩子们对于自己和他人的名字都非常感兴趣,一个个在课堂上积极踊跃,学习氛围特别好,连我们听课的老师都听得津津有味。</p><p class="ql-block"> 林芝老师还重在培养孩子们的口语交际能力,鼓励他们勇于发言,引导他们说好话,还培养他们认真倾听他人说话,要有礼貌的回应。</p> <p class="ql-block">  陈燕飞老师上的同步课是《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是一篇童话课文。陈燕飞老师用亲切温柔的话音,循循善诱,引导孩子们去理解什么是预测?预测方法有哪些?学习了预测的方法后,老师在课堂中出示重点语句,引导孩子们去想象预测接下来的情节,孩子们运用预测的方法,合理推测,慢慢地,大家都喜欢这种意外的“惊喜”。</p> <p class="ql-block">  在学校举行的师带徒教学活动中,由麦梦帆老师向我们展示了精彩的一课《司马光》,让我们一起重温那难忘的片刻。</p><p class="ql-block">1.学习方式上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在整节课,以学生为主体,老师通过组织、适当引导,让学生通过读书、质疑、讨论、交流等形式,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p><p class="ql-block">2.内容的感悟强调了朗读训练。课程标准强调对课文的理解要重感悟,教师较好地体现了读中感知、感悟,读中培养语感,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p><p class="ql-block">3.通过抓住主要人物的动作描写,用一系列“动词”及演示的方法生动再现了一儿失足落水及司马光“持石击瓮”那一瞬间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般感受当时的情景。</p> 阅读训练 <p class="ql-block">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必须以识字为基础,反过来,阅读促进了识字。本学期,我们科组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阅读促进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看!他们把在书中的见闻记录了下来,有的口头讲述了出来,有的还复述了故事……</p><p class="ql-block"> 从书中获得的大量的鲜活的信息,从而获得了阅读体验。在身临其境中,从体验中认识世界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p> 习作训练 <p class="ql-block">  有人为写作文作了一个比喻——写作文就是下雨,平时的积累就是云,当云层积得越来越厚的时候,就会下雨,积得多,雨下得大,积得少,雨下得小。如果云层很薄,那就不会下雨了。写作文就是一个下雨的过程,有的孩子平时积累的多,那他写作文时自然是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有的孩子平时积累很少,他的作文的雨根本就下不下来呀,因为没有东西下!所以,我们要加强孩子的积累。包括语文文字的积累和生活阅历的积累。</p> <p class="ql-block">1.观察身边的人。学生不仅可以通过观察同学的外貌来了解他人的特点,还可以从人物的行为上去观察人的内心。</p> <p class="ql-block">2.观察身边的事物。我们要培养学生从身边的事物中去找出闪光点,找到美的足迹。</p> <p class="ql-block">3.激发兴趣。大自然是天然的情境,我们科组教师充分利用了它,先到实地去考察,优选场景,带着学生进入场景中,用鲜活丰富的情境激活学生鲜活的语言。选择学生亲身经历过的事,力争将写作变为学生的需要。</p> <p class="ql-block">4.写作成果</p> <p class="ql-block">  总之,激兴趣,细观察,练说话,导想象,勤积累,是三年级作文指导的有效途径。</p> 远程学习 <p class="ql-block">  为提高教研水平,我们还观摩远程优秀课例,及时反思。总之,学习的时间虽短暂,收益却很多,但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自己不断地学习,与时俱进,练就过硬的基本功,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和语文素养,才能适应语文教学新的发展需要。</p> 总结 <p class="ql-block">  一学期以来,我们三年级科组的每一位老师工作勤勉踏实、积极进取,实实在在做工作,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仍有一些后进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业马虎;在优秀学生的培养上,花得时间也不多;课堂上,一些学生思维还不够活跃。</p><p class="ql-block"> 因此,今后我们还将继续立足课堂这一主阵地,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力争让每一个孩子爱上语文,享受语文,享受祖国的语言和文字。这是我们三年级语文科组所有成员共同的心愿。</p>

学生

老师

学习

阅读

课堂

语文

我们

孩子

三年级

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