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终于又要见到羊湖了。</p> <p class="ql-block"> 在即将驶过4990米的岗巴拉山口最高的一个垭口时,我的心底还是激起一片涟漪。我知道,过了这个垭口就可以看到她,看到那个让自己魂牵梦绕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2001年5月,我也曾踏足过这片山岗。当时我坐在敞篷的五十铃卡车的大箱里,看着卡车喘着粗气,冒着黑烟,在崎岖的沙土路面上龟速前行。刚开始在山脚的时候还可以看到牧人的牛羊,看到牧人黝黑的肤色和憨憨的笑容。可到了半山腰,生命的迹象就越来越少了,除了峭壁悬崖,就是寥寥荒草。一只只的山鹰在头顶飞过,让我们这辆行驶在山道上的卡车尤显孤寂。朝车前看是蜿蜒的山道在峭壁上盘旋,不时有碎石、溪水在路面肆意滑落,往车后看是卡车带起的漫天尘土。偶尔遇见对向来车,还要提前找好稍开阔的路面,停车让行,可一路行来汇过的车也就两辆。车越往山顶爬,人也越来越纠心。颇有一种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悲壮。</p> <p class="ql-block"> 现在的冈巴拉山公路已经看不到原来的模样,全程都是柏油路。路面早已加宽拉直,即使坡多弯急的地方也加装了防护栏和警示牌,远远的便已告知前面的路段是急转弯还是连续弯道。早先的那些可以冲向路面的落石和溪水也被挡墙所护住,被水渠引流了。原来行驶在土路上的那份担忧和触目惊心,早已蜕变成了一条美丽和赏心悦目的景观大道。在山道平缓的开阔地还修筑了观景台,来往的车辆和游人络绎不绝,让初到的车辆第一时间还很难在观景台附近找到停车位。景观台上人流涌动,除了卖藏区特色的商品、纪念品的商贩,还有当地的一些牧民牵着自家的马匹、牦牛、山羊和藏獒,和游客们合影留念的,但这是要付费的。旅游业快速的发展,也让当地的牧民有了更多增加收入的方式方法。</p> <p class="ql-block"> 不过转过垭口,第一眼看见羊湖,感觉依然炙热:还是天边的那一抹蓝!</p> <p class="ql-block"> 就在那一瞬间,从身体到心灵,都震到了。“惊艳”是唯有能想到两个字。我的眼睛几乎不能离开她,我快速的用眼睛和大脑不停地扫描和记录着她的容颜,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小小的细节。可是,我又有一些惶恐,因为我发现自己什么也没有记住。眼前的蔚蓝只似岗巴拉山山顶一条宽宽的河流,她静静地徜徉在山峦之间,含情脉脉,凝神独处。她有玉石一样的肌肤,她有薄纱一样的轻柔,她有少女一般的腰肢,她有母亲一般的沉静柔和。对于我是那种初识的味道和梦幻一样的感觉的叠加,亲切里透着些许熟悉。在更远处的画面里天是蓝的,水是蓝。水天相接,只是水色比天还要蓝,我不禁也有点恍惚:哪个是天?哪个是水?我更无法诠释那是怎样的一种蓝色:是深邃,是纯粹,是高贵,是神秘,是雍容,或者说是只有美轮美奂。</p> <p class="ql-block"> 公路一直伴着羊湖的岸边蜿蜒向前,湖水散发着迷人的色彩也一直延伸。离湖面越近,像蓝宝石一样的湖面,又变成了深色的没有半点杂质的翡翠。在太阳的照耀下,湖面闪闪发光,好似无数的星星正眨着眼睛。水面上的蓝色还不停地变幻,有时深,有时浅,但这样的蓝又有些许的不一样,那是天上的白云和对面的山峦倒映在水中。羊湖宛若成了天空的镜子,湖面就像一块宏大的调色板,装下了所有的眼睛里能看到的色彩。微风一起,看着清澈的湖水微微荡漾,拍打着岸边的碎石。还是禁不住感慨起来:所有的蓝色是上天的神来之笔才能创作这样的画面,只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才能造就羊湖这样的景致。或许是我的心思太敏感细腻,刚好出现的景色强烈刺激了我的神经。我只知道,我完完全全被这神赐的蓝色所深深折服、震撼,除了美,我有一些词穷了,也想不出其他。</p> <p class="ql-block"> 2001年5月,我原本是在格尔木打零工的,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我遇见了老孙,他说他是从西藏日喀则地区过来招铅锌矿推矿车的矿工,就是每天把开采的矿石用小车推到铲车可以装车的地方。因为本来就对西藏心生向往,又有老孙开出的丰厚待遇作诱惑。当时我毫不犹豫的卷了也在格尔木务工的同学阿伟的铺盖,就跟着老孙上了西藏。</p> <p class="ql-block"> 那次和我一起被老孙带着上去西藏有七个人。我们被安排坐进了一辆后面装了货物,前面装了我们用篷布遮盖的五十铃的卡车的大厢里。因为车盖了篷布,我无法看到当时行驶的109国道的路况,但我想司机肯定为了躲避一路上的卡子,走了许多的山路,毕竟卡车的货箱是不让载人。我们白天赶路,晚上就在车上睡。这样行驶的第四天晚上,到了拉萨,但大箱里的七个人感觉都一样的,每个人的心肝肺都要让那辆卡车快颠出来了。</p> <p class="ql-block"> 在拉萨停留一晚了,第二天我们又出发了,这次只行驶了3个小时,卡车便停了,好心的司机还摘掉了篷布,说要去山南了,大家可以透透气,也成全了我第一次看到刚巴拉山公路和羊湖的经历。</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羊湖附近的一个山坳里我们驻扎了下来。我们扎的帐篷背靠北山,面朝不到一公里的羊湖,帐篷边上还有一条山泉水流向羊湖。对于这样的住宿环境我还是有点小迷恋,心里一直暗暗的窃喜。这不就是湖景房吗?这块露营地真是赚到了。</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山坳里挖沙,然后用手扶拖拉机拉到羊湖边上去洗沙。但是那次我们大家的运气显然不好,连续劳作20来天,我们收获却寥寥无几。说白了就是我们没有挖到我们想得到的沙金,老孙整天紧锁眉头,有点坐不住了。他返回拉萨找老板想办法去了,留下我们几个山上等候消息。</p> <p class="ql-block"> 等待的日子是愉快而又美好的。每天早上我可以去岩壁上接清澈、冰凉、甘甜的山泉水,一杯刷牙,一杯漱口。然后赤着脚去洋湖里捉鱼,也许是藏人不吃鱼的缘故,羊湖的鱼都不怕人。站在湖水里,密密麻麻的鱼儿便布满你的周围,只需两个人撑起一个编制袋,在水里一舀,几条大鱼便轻而易举的上岸了。收拾净了丢在盛满泉水的大锅里,丢下盐粒和姜片,用山上捡来的牛粪慢慢熬煮。待山坳里堆满阳光的时候,一锅鲜美的鱼汤便出锅了,先前的时候,大家对着鱼肉还能大快朵颐着,后来都吃腻了,都只喝鱼汤。中午和晚饭多半吃青海人的面片和拉条子,牛粪虽然耐着,但不起火焰,我们泼上柴油,一款原始和现代结合的新燃材料便在我们的炉灶里冒起了熊熊烈火。</p> <p class="ql-block"> 虽然当时已经是5月份了,但羊湖早晚还是有点冷。每天吃过早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晒被褥,羊湖的太阳紫外线特别强,晒过的被褥格外暖和,裹在被窝里,整晚都是太阳的味道。可是,有的时候晴晴的天空会忽然飘来一片大大的云朵,接着便是急促的、大大的雨点就落下来,还来不及反应收回被褥,云朵已经走远了,雨也停了,只是悲哀被褥,全湿了。我们管这样雨叫太阳雨。晚上睡觉前,拉开帐篷的窗帘,漫天都是繁星,那些星星又大又亮,而且都不眨眼,每一颗好像就在窗口,感觉自己伸伸手都可以摘得着星星。</p> <p class="ql-block"> 七个人都不用做工了,打扑克赢烟,是我们每天乐此不疲的活动。每次开战我和一个叫小朱的工友是一家,更奇怪的是每次都是不抽烟的我俩赢的盆满钵满,然后再把赢的烟还给其他的工友。虽然我不抽烟,但至今我还记得工友在羊湖边上抽的那个烟是叫“五牛”牌子的香烟。不打牌的时候大家就会一起喝酒,喝的酒是附近村子里牧民自己酿的青稞酒。那种青稞酒和我们青海的青稞白酒还不太一样。那种青稞酒在当地的牧民家,家家酿造。很类似于我们吃过的醪糟,醪糟是用糯米作的,在青海用燕麦或青稞作的叫甜醅。牧民做青稞酒的青稞可以充饥,可以给饲养的牲畜做饲料,剩下的汁水便是青稞酒了。当地牧人放牧时也多半背着青稞酒,喝上一口,酸酸甜甜的生津止渴。这种青稞酒也会醉人,而且醉了以后特别难受。所以大家喝酒的时候我和小朱不参与。喝的青稞酒有的时候是联系好当地的牧民送过来,有的时候是工友们拿着我们的米面,蔬菜去牧民家兑换,但大多是后者,因为除了实际兑换的量还可以尝到赠品。遇到热情的牧民还可以大喝特喝。</p> <p class="ql-block"> 每次当大家去村子里换酒的时候,就是我和小朱守家的时候。小朱之前是厨子,有一手做饭的好手艺。工友们一走,小朱会弄几个小菜:一盘爆炒羊肝(羊肝是来送青稞酒牧民赠送的),一盘凉拌土豆丝,在来一盘凉拌甘蓝。虽然当时在山上的物资比较匮乏,但能享受到这样待遇,早已是心花怒放了。尤其是那个凉拌土豆丝:土豆切丝,用开水浸过。撒上小葱,淋上热油,在拌小朱秘制的调料,吃上一口,清脆滑爽,口齿留香。现在想来都让我着迷,不禁的口水外流。我俩拿上垫子,带上小菜,在羊湖边一坐,观着湖景品着小菜,也小酌一杯青稞酒,惬意自不用言表。羊湖的浪不是很大,只是啪啪的拍着湖岸,看着湖里的鱼儿也来跟我们分享小菜,看着湖岸上的石子跟着浪花一起翻滚,青稞酒还没有入口,人已经醉了。有一回我和小朱都在湖岸上睡着了,还是返回的工友来把我俩叫醒。有的时候,我和小朱也会去爬帐篷后面的石山,山上除了怪石嶙峋,就是一些矮小的稀稀拉拉的叫不出名字植被。还能碰上牧人放牧的羊只,也许是高海拔的原因,当地的羊只都不大,略显瘦小。但让我着迷的还是坐在山顶,默默的看着羊湖,也说不清楚到底是在看什么,就是对着羊湖发呆,或者说羊湖就是耐看,是那种百看不厌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在羊湖的边上,我们等了十几天,没有等到老孙。等来的却是拉我们来的那辆卡车。卡车来拉我们回返。我也再次坐上那敞篷的卡车里恋恋不舍的告别了羊湖。</p> <p class="ql-block"> 2001年的年末我从西藏辗转回到故地。那时候还没有网络、手机和百度,我在书店里查了半天,终于搞清楚了我去过的有蓝色湖泊的地方是西藏山南地区的浪卡子县。蓝色的湖泊叫羊湖,羊湖是羊卓雍措的简称,藏语意为"碧玉湖",其形状像珊瑚枝一般,在藏语中又被称为"上面的珊瑚湖"。与纳木措、玛旁雍措并称西藏三大圣湖,是喜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泊,湖光山色之美,冠绝藏南。羊湖是高原堰塞湖,湖岸曲折蜿蜒,湖水碧波如镜,湖滨水草丰美,是一个丰饶的高原牧场,当地藏族人民用民歌赞美羊湖:“天上的仙境,人间的羊卓。天上的繁星,湖畔的牛羊”。羊湖也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水。藏人心目中被看做是“神女散落的绿松石耳坠”,因为无论你在哪个角度,都不能看到羊卓的全貌,她的身躯蜿蜒在群山中达一百三十多公里,只有在地图或是高空你才能惊喜的发现她犹如耳坠,镶嵌在山的耳轮之上。在一天、四季不同时刻阳光的照射下,她都会显现出层次极其丰富的蓝色,好似梦幻一般。</p> <p class="ql-block"> 现在的我慢慢地行驶在羊湖的公路上,仔细寻找到当年驻扎过的那个山坳,可是羊湖边上的每一个山坳都很相似,每一个却又不是当年呆过的那个山坳。湖边的藏村,村子里的屋社院墙,包括每一个山坳里的生态植被,都透着现代化人文的气息和时代的变迁痕迹。虽然羊湖依旧,但此山坳已非彼山坳。毕竟现在我也不是2001年那个懵懂的少年,大概这就是所谓的物是人非吧!</p> <p class="ql-block"> 羊湖又被称为“情人的一滴眼泪”,在当地有一个关于爱情的传说:有一个美丽的藏族姑娘,为了救这整整一村的人,纵身跃入了这一片湖中,化作这一滴巨大的眼泪,从此那泪水再也没有流干,从此人们再也没有将她忘记。其实2001年我的西藏之行还去日喀则、阿里、昌都、林芝、那曲和拉萨,游历了藏区的很多山川湖泊和自然风光。但唯有对羊湖一直念念不忘。</p> <p class="ql-block"> 在离天最近的地方,有住在云朵里的村子,有原始的放牧和耕种,有山、湖、人完美的自然的融合。早在2001年我就有几分怀疑,如果没有现代化的机械、工具、车辆进入羊湖,羊湖不就就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屋舍俨然、鸡犬相闻,放牧耕织,安宁和乐。在羊湖的湖岸上,有堆堆尼玛石,条条五彩的经播,那是藏民族千百年来凝成的密码,是灵魂与神的呼应。还有朝圣者手摇经筒,迈着传承了几千历史的脚步走来,那颂经的低吟与这圣洁的湖畔高原的风扯动经播的声响,合成羊湖之畔唯有的最悦耳的声音,久久回荡。我想这也是我眷恋羊湖这抹蓝色的根原所在:原始、纯净、神秘而又神圣。</p> <p class="ql-block"> 我驻车在羊湖边上。再掬一捧清撤的湖水,沁湿我的脸颊,任湖水在指尖滑落,撒一地珠帘。浅握时光,那云水间的相遇,在岁月的长歌里冉冉飘过季节的轮回。然后久久伫立、久久凝望、久久萦绕,在心底里摇曳天边的那一抹蓝,柔情缱绻。</p> <p class="ql-block">(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