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广石刻之谜—古代人怎么求雨

左岸散人

<p class="ql-block">方广岩天关处,有一“天关”石刻,题识:“大德二年丙午孟秋吉日, 邑尹古潭李良杰谢雨题”。这个石刻年代久远,字迹不太清晰,景区把“大德二年”描成“十年”,“孟秋”描写“三秋”。不久前看到一本书,断句成“邑尹古潭、李良杰、谢雨题”。一个人被硬生生裂变成三个人。其实只是一个人,即元朝时的永泰县尹李良杰。县尹是元代官制,即县令。李良杰是古潭人。为什么刻呢?谢雨。</p><p class="ql-block"> 方广岩是宋庆历年间发现,然后建阁供佛,香火日昌。宋代张世南《游宦纪闻》一书,曾说方广岩的神灵十分灵验,“岩中乞灵多验”,并举了一个例子。宋朝的司农簿柯垓,永泰人,年轻时赴省城参加乡试,曾路过方广岩。前一天晚上,方广岩的住持梦见长眉祖师和他说,“明天要设塌施茶,作好接待,有官人要来,才十九岁”。第二天,果然来了一拨人,共十来个。住持设茶招呼,并问众人,是不是有人十九岁。众人都很奇怪,为什么要这么问。于是,住持说了昨夜之梦。只有柯垓十九岁。果然,第二年,嘉定十年(1217),柯垓考中进士。张世南不是永泰人,这故事是他好朋友吴信可告诉他的。吴信可是永泰人,曾经游方广岩,并有诗一首纪游。</p><p class="ql-block"> 李良杰来方广岩,不是来旅游,他是来谢雨。祈雨是古代地方官的一项重要职责。地方大旱,父母官有责任为民求雨。宋嘉祐七年,凤翔大旱,苏东坡那进刚出道,任凤翔通判,不是地方主官。他负责写祈雨文,和太守一起去秦岭主峰太白山的庙里,向神明呈递。第二天,果然下雨,但雨量太小,无济于事。东坡多方打听,了解到原因所在。太白山神在唐朝 册封公爵,可是宋朝只封为侯爵,心里不爽,自然不肯痛快下雨。于是,东坡奏请恢复山神爵位。批复下来,再次求雨。这次果然大雨倾盆,而且连下三天。百姓开心,东坡也高兴,于是写下千古名篇《喜雨亭记》。祈雨,如果下了雨,自然要去谢雨,就象今天的许愿,要还愿一样。李良杰“天关”石刻,就是谢雨去的,说明他去方广岩求雨成功了。</p><p class="ql-block"> 现在大概没有人再相应祈雨了。东坡祈雨成功了,李良杰的祈雨也成功了。如果祈雨不成功怎么办?古代有很复杂的祈雨仪式,说来十分有意思。清代在北京建有风云雷雨四大神庙。神庙匾额,风曰宣仁,云曰凝和,雷曰昭显,雨曰时应。这四个庙,都是用来求雨的。清代的祈雨有专门的礼仪,叫“常雩礼”或“大雩礼”。旱情严重了,皇帝就会让亲贵到时应宫祈雨。要是没雨,派亲王去。再没雨,派四个亲贵,分诣四庙求雨。再没雨,派亲王贝勒分诣行礼。再没雨,派亲王到大高殿求。还是没雨,就得皇帝亲自出马。如果雨神还是不给面子,那么就不能在城里求,要去远一点的地方求,先是去京西的黑龙潭,无效就派人到邯郸圣井岗请铁牌,而且规定要走驿道。</p><p class="ql-block">铁牌是什么梗呢?邯郸西北十多里有个肖河村,村东北有个圣井岗。里面有口井,大旱不干,大涝不溢,故称圣井。这口井祈雨特别灵验。铁牌就位于圣井之中。祈雨时,井中捞出,迎回供奉。</p><p class="ql-block">北京到邯郸,一趟七八天,如果这期间下雨了,说明铁牌认皇帝权威,先行落雨。如果没雨,就供在北京先农坛或天坛,然后皇帝再派官员,还是老规矩,级别从小到大。这么一圈过去,几个月总有了吧?这期间,只要下了雨,都算成功。祈雨的官员也很鸡贼,观风望色,往往要快下雨时去请,不下雨,就拖。拖到快下雨了,瞅准时机去请牌。这样皆大欢喜,自己有功,皇帝也有面子。</p><p class="ql-block">所以,祈雨程序千万不能快,一定要按部就班。你一下子走完程序,皇帝出面了,还不下雨,这个面子就难看了。所以,清朝出过一次祈雨事故。一个官员脑子太灵,或者太不灵,不走寻常路,不由驿道,而是改坐火车去请铁牌。那时京汉线已经通了,结果太快回来了。雨一直下不来,尴尬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