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商人物之:龙院大老板黄钦(更新中)

天地正气李宝康

<p class="ql-block">清例授徵辟郎:黄欽,字恭安,号允中。長兄先生七旬有三像赞:</p><p class="ql-block">融融有儀!</p><p class="ql-block">峩峩有威!</p><p class="ql-block">望之儼然!</p><p class="ql-block">即之也温!</p><p class="ql-block">恭温接人!</p><p class="ql-block">允塞處己!</p><p class="ql-block">貧而無怨!</p><p class="ql-block">富而好禮!</p><p class="ql-block">翳维我兄!</p><p class="ql-block">夀逾稀龄!</p><p class="ql-block">永受天祜!</p><p class="ql-block">俾如崗陵!</p><p class="ql-block">五弟離,道中敬贺!</p><p class="ql-block">中華民國廿四年嵗次乙亥夏月書以紀念!</p><p class="ql-block">注:2022年10月8日,据大李家坊村87岁的大妈黄炳文口述:龙院大老板是黄炳文祖父,也有人尊称龙院大老座,名叫黄順安,与像赞图中的名字差一字,可能是生活中的俗名与谱名。</p> <p class="ql-block">赣商,指明朝,清朝,民国时期,江西人前往湖广,云贵川,两广,两江,上海等地经商的人。他们开始售卖市井生活必须品,挑担上门流动散卖起家,获利后在码头,闹市,商业街定点摆摊,做大做强后买下整条商业街经营,包括地产,房产,工人,商品牌都是家乡品牌,赣商商业街大部分都是前店后厂,并联合家乡人垄断某几种商品和几个行业,如中药,茶叶,油米行,酱醋,槟榔,染布店,盐,矿,当铺,钱庄。从流动到设点,再到定点创自主品牌,这就是赣商,一根扁担一把伞,走到湖广当老板,走到两广当老板,走到两江当老板,走到云贵川当老板,走到上海当老板,走遍半个中国,繁荣了市场,富裕了家乡,称霸中国南方商业几个世纪!赣商们在各个闹市建有江西会馆,也有纪念忠孝神仙的万寿宫,也有建义学,书院和祠堂,那时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江西老乡特别亲切。当初结伴出省谋生是走路去,发达回乡雇人抬轿,雇人挑金银。但是很少人雇保镖,</p><p class="ql-block">赣商行走往来江西,湖广,两广,重庆等地,简称闯江湖。他们大部分人是穷苦出身,有些人往往是小时候随同乡亲戚当学徒,大部分少年会习武,条件好一点的也读书。不论文章写的如何,但是武功一定是有几招绝活,因为在异乡行走没点本事,是吃不开的。所有的赣商在外乡发财后,最头疼的事是怎么把钱财运回家乡,一来路途遥远,如果是走路好多地方要走一个多月。当然,回家一路上免不了打打杀杀,江湖多风险,有的土匪专门在商道旁劫财害命,一不小心别说钱财,连命都交待在回乡的路上。所以那时候的吉安人都特别团结,在谈业务不会抢老乡的买卖,他们都有过命的交情。赣商都是闯江湖的人,都有一些本事,在家乡也受人尊敬。</p> <p class="ql-block">封建社会商人地位很低,那个时代阶级分为王,侯,将,相,仕,农,工,商,商人属于下等人,许多人经商富裕之后还是要通过科举考试,或者是建书院请老师教族中子弟读书,通过科举考试,中榜后举族皆荣。直至清朝末年,鸦片战争后,咸丰皇帝欠下巨额赔偿,开始鼓励民间以钱买官,叫捐官,一般是改变出身的名誉,无实职,出钱越多,所授官衔,级别越高。吉安县曲濑胡品高曾花白银八百万两,捐得州同衔加四级,荣禄大夫,政治地位与一品官同级,其妻诰封一品夫人。</p> <p class="ql-block">宋朝末年始,经历元朝末年战争一百多年,江西元未明初江西省人口,从1400多万人口降到900人口,而同时代湖南从570万降到190万人口。随着明朝初期湖广云贵川人口严重失调,由明朝政府组织的江西填湖广,清朝政府组织湖广填云贵川,促使江西人分布半个中国繁衍,直至今天半个中国的人祖籍在江西。几朝政府对迁徙者优待,免税还有补贴生活,政府就是希望多生人口,生的越多,补贴越多。如此红利诱惑,好多赣商们也加入大迁徙,留在异乡安生活。有许多人在异乡安家后,再也没回来过。也有些家族出了人物发达后,锦衣还乡,回江西老家出资修族谱,捐款修宗祠。也有部分赣商回故乡建造几十栋甚至是上百栋房子给族人居住,有赣商的村庄首先祠堂相当宏伟,亭台楼阁,书院,义学,义仓,家庙,别墅。也有赣商为了方便来往湖广而修一条几百里商道,反正参观赣商有钱人的世界,绝对是颠覆你的认知。</p> <p class="ql-block">吉安县大冲乡草结桥村委龙院村,由黄氏,孙氏,萧氏三姓聚居,三个姓氏皆有宗祠,龙院黄氏由吉水县金滩镇午岗迁入,龙院村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吉安北门至长塘街,山前,桐坪街,郭家店街,万福街,油田街这一带称庐陵北路坪,这片热土崇文尚武,庐陵自古是武术之乡,龙院村就是大冲乡与桐坪镇,北源乡交界处的一个自然村。只有一条路进出入,与邻村有五里路程,龙院村也是人杰地灵,在清末民国初期,这里出了一位著名的赣商黄钦,他游走于庐陵,湖广,广西桂林地区荔浦县,主要职业是开染坊,前店后厂,在异乡积累了巨额财产,拥有多家染坊和房产。黄钦武功高强,精通字门拳拳术,五百钱小手,大手,善治接骨跌打损伤,对茅山教,梅山教,鲁班教等流派的武术及道术也通,因所学皆是杀人技,平日也是诸多小心谨慎,如有小孩摔跤可不敢扶,怕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如果有乡亲受伤了或者是摔断骨头,黄钦出手医治必定好得快,乡人尊称:“龙院大老座”。与诸多赣商一样:由于行走江西,湖广,两广,重庆就简称行走江湖,他们大部分人是穷苦出身,少年时读书习武,不论文章写的如何,但是武功一定是有几招绝活,因为在异乡行走没点本事受人欺负,同样在家务农没有武功也受人欺负,所以很多人练就一身本领,习得一身武功在那个靠打的时代尤为重要。而黄钦就是一位武术宗师,平日仗义疏财,为乡人打抱不平,在庐陵,湖广,广西收了好多徒弟,黄钦收徒皆是家乡人,如本家子弟,瓜塘,竹山,大栗,大田,赵塘等许多人,那个时代拜师学艺就是一辈子的事,徒弟们每年要送“三节”给师傅,即端午,中秋,春节给师傅送礼,学徒不仅要送礼,还要像师傅的儿子似的常侍奉左右,常常帮师傅家干活,甚至是在师傅家干十几年活,直到练就一身过硬本事,才可以出师,出师了的人称老座,对许多兵器运用有一定水平,因为他们师从都可追溯,每个师傅教徒时都注重武德和隐忍,对于争强好胜者,一定学不到最好的功夫。师傅常常会带徒弟们去拜访江湖同道,交流心德和切磋武术,所以出师后的老座在江湖上很受人尊敬。</p><p class="ql-block">黄钦的生意从吉安至广西都有,与乡亲们一起年初结伴出门,年底结伴回乡,每次回乡都雇人抬轿,徒弟们挑金条和银元。所有的赣商在外乡发财后,最头疼的事是怎么把钱财运回家乡,当然,回家一路上免不了打打杀杀,江湖多风险,有的土匪豪强专门在年底劫财害命,一不小心别说钱财,连命都交待在回乡的路上。</p><p class="ql-block">一:教训恶屠:有一次回乡,在湖南与广西交界处商道边有一屠夫,在路边与吉安某商人争吵,问明原因,是因为那屠夫势利眼,看不起商人,看不起外乡人,一边卖肉嘴巴一直骂骂咧咧的,就好像每个外乡人都欠他几千万似的。那个老乡被骂急了与其争吵。再一打听,这厮就是一地痞流氓,平时横行乡里,无人敢惹,最近又结交了当地一位武师,所以更狂。了解原因后黄钦吩咐轿夫停到肉摊前,准备挫挫屠夫的锐气,于是上前说要割肉,要:“三斤瘦肉不能带一点肥,再要三斤肥肉,不能带一点瘦”。屠夫见黄钦一身锦袍,个子瘦瘦高高,表情严肃,双目炯炯有神,知其非贵即富,但凡地痞的通病就是欺负弱小,巴结权贵,畏惧豪强。于是改了一幅笑脸,客气把肉割了包好,挂到轿上。然后向黄钦讨要肉钱,黄钦摸出几块银元,屠夫立马说道:“一个现洋还要找你钱。”黄钦微笑说:“你若能拿动现洋就不用找了”。食指指出另三指伸手扣钱递出,屠夫听识不用找零后两眼放光,伸手去拿,谁知道一碰手指时整条胳膊酸,手垂下去后提不起来。他以为黄钦下了死手,小命将不保,吓得跪拜求饶。黄钦说:“你平日骄横扈,权且教训你,性命无忧,休息半月自愈。今后须对来往客商以礼相待。否则定惩不饶!”又道你屠夫谋生也不易,肉资自不少你,拿起一权银元往圆形粘板一拍,粘板和肉案断成凣块,众人看到精妙内力,纷纷指责屠夫,今日算捡回一条命。</p> <p class="ql-block">二:黄钦的另一个身份就是在商道把水口。为人仗义,武功好,徒弟多,被乡亲推举成赣商帮领头人,管理各路货物押送和船运码头装卸,就像现代的物流公司似的,行话叫:“把水口”。那个时代占码头就是地盘,所以好多帮派抢地盘。各帮派抢地盘之前也会派高手前来较量武术,而黄钦在武术交流时都留手,赢了也会尊重对方,通过无数次较量切磋后,受到各路英雄尊敬,尊称:“龙院大老板”和“龙院大老座”。</p> <p class="ql-block">三:寿诞:七十三岁时在龙院村举办了隆重的寿宴,吉安府至桂林一路各地政界,乡贤,和各路英雄好多人来祝贺。龙院黄府寿宴,为报答乡亲父老,凡来祝寿的乡亲吃饱喝好后,每人再发两斤炖肉,一苕箕寿包。据说黄府请了好多人帮忙,许多人自愿来帮忙,可能一些人觉得是一件小事,吃几顿饭而已。清末时好多人家吃不饱,去大吃一天和带十几斤食物回家,是很奢侈的事,哪怕是过年普通人家也只是割两斤肉,平时基本上没肉吃。</p> <p class="ql-block">四:传奇之死:晚年的黄钦回到家乡吉安县龙院村。虽七十多岁,身手却非常好。许多家乡人也托关系把儿子放在黄钦处学本事,于是家里总是几十个人吃饭。好多人说他做生意也发财了,积累了不少财富,没必要那么拼,也许英雄都必须累到死,就像香港的李嘉诚九十多还在挣钱一样。</p><p class="ql-block">有一天黄钦在龙院附近的大田村授徒,休息片刻,一个小孩声叫道:“黄钦”,黄钦不经意应了一声,马上感觉不好,脸色突变,挂在胸口护心铜镜裂开,不小心着对方的道,只见一老头和一小孩跳入门中,口中念咒平掌推来,黄钦感觉一身寒气,随即跃身点穴制住对方。众弟子大惊,围上问明缘故,黄钦吩咐:“赶紧做一个大蒸,今夜子时起,将我放入蒸中,温火蒸七天七夜。”随即颤抖着讲,该来的还是来了,原来:这一老一小是广西桂林府荔浦县人士,八年前老人的儿子前来与黄钦比武,失败后回家自杀,本来江湖上比武切磋是常事,因黄钦武功远胜对方,又懂收手,没份及分豪,但对方认为黄钦故意羞辱,回家后想不通,抛下二老和新媳妇及一岁的儿子。当年黄钦知道后也曾去抚恤对方家,但是人家不要钱,不接受任何抚恤,不用可怜,并说我们家世代习武,我老来得子,对儿子寄托太多希望,托关系跟名师学艺,是某派的传人,曾是某宗师的得意弟子。得了,今天我儿子技不如你,我也一把年纪,这辈子不论怎么练,也报不了仇,但是我孙子一定会报仇的,至今小孩已九岁,为了在有生之年能看到孙子报得大仇,竟然学了茅山教下部功法。只用一招就能杀人,刚才用了两招。第一招是进门的叫声,是茅山夺魂术,也叫隔山打牛,施法人在施法后拿一柱香,一路叫某人名字,叫声形成一阵风在所叫人意志最簿弱时传到,只要对方应声,一路上几百句几千句叫的声就形成一柱强大的冲气从胸口冲进心脏,凡人必死无疑。其实这一招黄钦早知道,为了破这一招,几年来一直挂着铜镜,估计是等到小孩十五六岁会来报仇,却没想到这一天会来的这么快,刚才是休息打盹时,结果是应了一声胸口的铜镜破成碎片。第二招是茅山教下部法术雪山术,破打中人会变成了冰人,功力越深冻冻速度越快,现在好多地方的下火海,摸炀红的铁就是这个法术,《西游记》中的唐僧被妖怪放在蒸大火蒸,就与这个法术差不多。小孩功力浅,所以还有救,等大火蒸七天就破了这个雪山法,切记切记。</p><p class="ql-block">于是,黄钦的徒弟们按照师傅的吩咐开始蒸,刚开始还不敢告诉他的家人,六天后黄钦的夫人们听说了后,从龙院村跑来大田,大夫人又气又恨,骂道:“脑呕血,蒸烂了吧!”众弟子拦不住,各位夫人质疑声中,冲过去打开蒸盖,原来大火蒸了六天后活生生的,很平淡说:“夫人害我命矣!”临终嘱托家人们和弟子们不可为难广西老小,资助盘缠让其回乡,善缘恶缘皆是缘,武林中人要以“德”为先。</p> <p class="ql-block">五:家族后代:黄钦子三,炳良,之良,宜良,,后代甚众,居龙院,广西,广东等地,俱是黄钦与大夫人后裔。虽后添几房姨太太,却无所出。但凡功夫练至化境,血化精,精化气,气化神,神还虚无,所以武林高手成名后儿子很少。民国陆军上将欧阳武曾经是清朝武举,留学日本加入孙中山同盟会,后回国任江西都督,解放后任江西副省长,也是一身武术,六房太太却无一个后代,</p> <p class="ql-block">黄炳文大妈是我们李家坊大队大李家坊村人,丈夫胡柳生,乡民称呼“柳生婆哩”,子三女四:长子胡广元;次子胡夏元,小名小夏;三子胡青元,小名小青。因她年轻时曾做过几十年接生婆,乡里乡亲,好多人是她接生的,我也是黄大妈接生的,黄大妈一身正气,胆大心细,她接生几十年没出过一例事故。所以黄大妈在我们这一片是名人。首先她讲的一口广西口音,有时也听不全懂,老家人讲她说话唧唧哇哇。一直以为黄大妈是广西女子。小时候就听说过黄大妈会武术,是胡柳生从广西娶回来的老婆,而胡柳生身体不好,去世时应该是五十多岁,所以家里事都是大妈操持,有时急了还操铁锹打架,村里的男人竟没一个是对手。黄大妈是个急性子,走起路来一阵风,双手同时向一方摆动,所以特别快,老家人说她两步当四步走。</p><p class="ql-block">去年夏天的一个下午,天色突变,眼看着暴雨就快下了。我在家门口散步,黄大妈拿把伞从家门口过,我给大妈打招呼,说:“快下雨了,不如在我家歇会脚,雨停后再走,我是您接生的”。于是与大妈寒喧几句,告诉她我父母的名讳她立马想起来了,“原来是武祥的小儿子,是我接生的,几十年了,认不得了。你爹娘老实”。通过聊天得知黄大妈是在广西长大,所以讲话是广西口音。她的娘家在吉安县大冲乡北院村,嫁到大李家坊村快七十年了,她的爷爷是著名的龙院大老座,他很自豪的讲着他爷爷的故事,后来我又通过吉安县北源乡,桐坪镇,大冲乡,吉水县尚贤乡的好多武林老前辈打听到龙院大老座的许多事迹,确实很有名,正能量,整理一篇文介绍龙院大老座的生前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