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四新线管理处简史系列(之六)

远昌🌈在线

<font color="#ed2308"><b>  孤战通坨——天崩地裂,顽强与大地震抗争</b></font><br><br><font color="#ed2308"> ──铁道兵第四新线管理处简史系列之六</font><br><h1><b><br></b><b> 作者 王发仂</b></h1><br> 进入襄渝线后,根据铁道兵的命令,第四新管处留下第一营(即后来改编为第一运输段)单独在北京执行任务。<br><br> 当时铁道兵部队正在修建通坨线,铁路西起北京市通县,向东经三河、大厂、蓟县、玉田、迁安、丰润、滦县至坨子头与京山铁路相接,全长187公里,为Ⅰ级铁路干线。修建这条铁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分流京山铁路运量,缩短首都钢铁公司与迁安矿山基地间的运输距离。担负施工的铁道兵第4师,1972年11月开始由京原线向通坨线转移,次年1月开始施工。1973年7月从通县和坨子头两端开始相向铺轨,1974年4月28 日全线接轨通车,开始临管运营。<br><br> 一个营远离处机关,独立执行通坨铁路临管任务,在第四新管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人言首都无小事。一营的干部职工深知身处首都,不仅任务艰巨,而且责任重大。通坨线是联结关内外的一个重要通道,一定要搞好临时运营管理,他们竞竞业业,努力工作,年年出色完成任务。特别是1976年7月28日,唐山、丰南一带发生了大地震,强度为里氏7.8级,地震持续约12秒。其中北京市和天津市受到严重波及。地震发生后,原来经由唐山、天津去东北的大动脉(北)京山(海关)铁路已经瘫痪,原有去东北的唯一铁路被切断了,这对整个国民经济和军事上的影响可想而知!<br><br> 地震无情,苍天有眼。通坨线成为地震后沟通关内外的唯一铁路干线,生命线,为抗震救灾,连通内地与东北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br><br> 在通坨线执行任务的第四新管处一营,面对天崩地裂,不畏缩,不惊慌、沉着应对;有的家房倒屋坍,有的亲人遇难,他们强忍悲痛,积极投入抗震救灾斗争。他们英勇奋战,不屈不挠,出色完成了各项任务。1976年通坨铁路质量良好地移交给国家正式运营,部分人员随路移交给北京铁路局,成为铁路局的骨干力量。<br><br><br><br> 通坨铁路起自北京通县到河北滦县坨子头与京山线相接,长187.3公里,由铁道兵第4师担负施工,1973年1月开工,1974年4月通车。图为铁道兵第四新管处第一营,从通坨线坨子头铺轨基地运来钢轨,配合铁道兵第4师赶制轨排。 坨子头站,曾改名为滦县西站,2001年改名为滦县站,站址在河北省滦县坨子头村 铁道兵第四新管处第一营宣传队战友,从京原线去通坨线前的分别留影 <br>  铁道兵第四新管处第一营宣传队战友,从京原线去通坨线前的分别演出留影 <br>  铁道兵第四新管处第一营宣传队战友,从京原线去通坨线前的分别演出留影 <br>  铁道兵第四新管处第一营宣传队战友,从京原线去通坨线前的分别演出留影 <h1> <font color="#ed2308">  王发仂 </font></h1><h1><b><br></b><b> 简史系列作者介绍:王发仂 </b></h1><br>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四新建铁路管理处政治处副主任、处党委委员、处纪委副书记。他长期在该处政治处工作,见证了从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十一师新管科成立至兖石铁路临管前期的全过程,后因工作调转,四处撤消过程他未能参与。调任铁道部人民铁道报社后,曾任记者部主任,所写新闻作品,曾获中国新闻的最高奖――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中国铁道工程建设协会理事,曾任长达九年的协会秘书长助理。 <p class="ql-block">未经作者允许,不得转载。特此声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