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值得珍藏的纪念册

观远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一本值得珍藏的纪念册</span></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观 远 图/文</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关中学初59班60周年》从今年3月份开始策划,至今历时十个月终于问世了,245页全精装彩印,凝聚了全班同学的深情厚意,真可谓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可喜可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过去我就听说过下关中学初59班的人心很齐,很团结。多年来我也有这种体会,他们之间的关系永远都保持着一种平等和谐的状态。即使在文革人性变态扭曲的时候,人被分成红五类、黑五类三六九等。几乎所有的人都分成为两派,夫妻对立,兄弟反目,同学之间互相残杀,有些人结下了终身的怨恨。他们之间也曾经有过分歧,但没有隔阂,更没有仇恨。动乱过后,一切回归正常。</p><p class="ql-block">下关中学在文革中被打死、自杀、失踪和判刑的共有十多人,其中初59班一个也没有。</p><p class="ql-block">现在都是古稀之人了,回头看看过去的60年,初 59班没有出现过什么传奇式的人物,都是些平平凡凡的百姓。人人都奉公守法,自食其力,从来也没有一个同学违法乱纪而被处分,这是比较少见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1963年入学,共同度过了三年的同窗学习;三年的文化大革命;近五年的上山下乡,到1974年先后回城就业;经历了改革开放,失业下岗,到2023年一起走过了整整60年,从来没有解散过,一直保持着旺盛的活力,相互之间情同兄弟姐妹,经常聚会联络感情,无论哪家有事招之即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59班这个群体中人人都是平等的,团结互助,互相尊重,互相包容;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没有恩怨情仇,没有是是非非,没有尔虞我诈,也没有利益纷争和互相攀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逢同学聚会就象基督徒做礼拜,大家都争先恐后的来,最频繁的时候一个月一次,不收班费,不搞AA制,人人争相买单,要想做东还要排队。</p><p class="ql-block">大家都认为能来就是福分,能和老同学见个面,叙叙旧,说说家常是一种享受,不在乎花几文钱也不在乎吃什么。现在把老伴也吸引进来,我很荣幸地成为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晚年也有个归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初中同班三年竟然成为一桌终身不散的宴席,这种神奇的凝聚力十分罕见。家有家风,校有校风,一个班也有班风。这就是初59班的班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今社会金钱至上,物欲横流,世态炎凉,人情淡薄,鸡犬之声相闻, 老死不相往来。初59班却是一块净土,这就是它的神奇之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这些看起来很普通,很平常,然而正是这个社会最需要最缺乏的东西。</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人与人之间本来就应该像这样相处,而现实生活并非如此,值得我们深思!</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小学“本科”毕业,进过三个学校七个班,三年以上的同学没有一个,从来也没有同学邀我聚会,所以我越发感觉这种友谊的稀奇和珍贵。</p><p class="ql-block">我认为能够生活在这样一个集体中是个人的福分;如果游离于这个集体之外是个人的一大损失。</p><p class="ql-block">我曾经为他们的精神感动而写一篇文章,由此引发出了这本书,我相信这本书一定会感动更多的人,因为它记录了人间的真、善、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本书虽然不可能全面的反映初59班共同经历过的六十年,但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他们亲身经历的片段,真实的记录了一段历史;都是一些平平凡凡的人,用通俗的语言讲述老百姓的故事,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都是真情实感,以情感人,可读性强。不仅是他们自己的一笔精神财富,也值得弘扬和传承,这就是它的可贵之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正如张乃光老师在本书序言中说的:</span><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这本叙旧之书,不但同学可以看,同学的后人,后人的后人也可以看。就此意义而言,它本身就是一桌世代不散的宴席”。</b></p> 为保证《纪念册》的质量和照片的真实可靠,所有老照片都是原片统一扫描,有些是从上海、深圳和昆明寄回来。<div>师生情,同学情,友情,亲情、爱情,融为一体,感人至深。</div> 本书沿着六十年的历史轨迹分为: <b><font color="#ff8a00">悠悠往事; 校园生活; 大风起兮; 广阔天地; 岁月留痕</font></b>5个篇目。共收录照片337幅,文章16篇,近10万字。经过反复修改补充,真实、生动的记录了全班同学共同经历过的校园生活、十年动乱、知青生涯和改革开放。<div> 不仅具有珍贵的纪念意义,部分照片、文字还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和现实意义。<div><br></div></div> 下关中学高23班学生、老三届知青、著名作家张乃光老师为本书作序。 六十年的师生情,溢于言表。 1963年他们戴着红领巾进入下关中学,从此结下了一生的情缘。 初59班的团支部 每逢农忙时节都要下乡支农。 有部分人从小学到初中都是同班同学。 班主任李景春、语文老师孙祖德和全班51位同学的初中毕业照全部收齐,弥足珍贵。 一阵大风吹乱了人生的航向,也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部分老师和同学参加了全国“红卫兵大串联”。 从此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知青"。 三十年后重访第二故乡。 相隔58年又相逢。 初59班59年的一次历史性聚会 容颜变了,心没有变;时代变了,感情没有变。 <p class="ql-block">主编杨士斌先生为本书作后记,记录了这本书背后的故事。</p> 我作为初59班的“女婿”,又是一名自愿者,本书的“执行主编”,见证了初59班60年的历史。<div>十个月的编辑筹备工作,从征集照片、撰写、修改文章、筹集经费、审稿、校稿,以及先后开了7次编委会,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令我激动不已,久久难以平静⋯⋯<div>在全班同学齐心协力的配合下,《纪念册》提前顺利完成,完全出乎我的预料,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初59班神奇的凝聚力。<br>这是我今年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br>晚年能够和你们在一起是我的福分!</div></div><div><br></div><h1><b><font color="#ff8a00">谨以此文作为献给下关中学初59班的新年礼物!</font></b></h1>